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多管齐下全面构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6-09-14 11:11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学校主要建设专业之一,必须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岗位核心能力的初级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政策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我们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校内综合实训培养模式,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方向靠拢,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一线技能型人才。

 

  二、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结合上述职业教育政策与理念,我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思路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会计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思路二:切实贯彻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大平台、活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强化实践教学。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满足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开展青莲高速班”“诚信财务班特色班等针对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活动。

 

  此外,在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升学需要,以及将来就业转岗、晋升的需要。

 

  思路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科学性,更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是中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题。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公司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明确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同时,按照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多管齐下全面构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多管齐下全面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工作步骤

 

  步骤一: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会计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依托校企合作力量共同构建和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步骤二:进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主要包括: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访谈。相关中职学校调研,了解相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情况,开阔我校会计专业改革思路和眼界。

 

  步骤三: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得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岗位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撰写人才培养方案。

 

  步骤四: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体系(含培养路径及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估,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步骤五: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校教研室,由校教研室组织讨论审核,学校领导审定批准后颁布实施。

 

  步骤六:教务科组织编制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学委员会讨论审议,学校领导审定批准实施。

 

  步骤七: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科学性,更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四、创新并实施我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在充分市场调研和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多管齐下,全面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大平台、活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进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校企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1.做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建设理念,坚持自主培养和企业引进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企业人才引进和聘用考核机制,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力量,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做好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依托行业专家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

 

  3.打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教材。

 

  计划将《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岗位核算》、《初级电算化应用》、《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打造成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配套实训资源,加强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

 

  4.全面推进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体化包含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材与实训环境的一体化,适合单一课程。以财经文员岗位实训为例,教材中提到OA软件的使用、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运用,由于没有配套的实训环境,实训课程只能是纸上谈兵。与此类似的有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模拟工商登记实训、模拟社会保险办理实训等。学校可与软件企业联合开发配套的税务、工商、社会保险软件用于实训教学。第二层次是财经类课程一体化,如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财务与税务一体化、财务与审计一体化、财税与社保办理一体化、财务与办公自动化一体化等。第三层次是模拟企业全流程一体化,如现在的模拟公司课程。软件上能在同一平台实现业务、税务、工商、社保、海关、财务、办公、银行等一体化,岗位上实现人力、行政、市场、采购、仓储、销售、财务等一体化。第四层次是通过校园网实现真实企业一体化。学生能够自主开店,真实销售,实现真实业务与虚拟实训的一体化。

 

  5.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校企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压缩理论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以会计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根据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思,在实践教学环节摒弃学科理念,展现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及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以重技能、重实训为原则,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有机结合的、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6.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实现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强化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校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产实践的第一线的同时,引企入校,校企互为依托,开展包括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随着校企合作过程的深化,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迈上新台阶。

 

  作者:廖晓群 来源:考试周刊 201570

上一篇:ERP沙盘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用中的探索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专业“四层四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