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足

发布时间:2016-06-08 10:55

  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尤其是企业核算在财务管理中的普遍运用,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到带动经济管理各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概述

  

  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送的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定和执行法规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度,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因此,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

  

  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学习各种经营管理知识,参与企业管理。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电子计算机有关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素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等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实行会计电算化,无疑可以使广人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海内外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这恰恰能够满足部门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跨国公司管理等对信息的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低。目前,企业的电算化人员绝大多数是由手工会计经过短期培训转变而来的,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而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计算机维护人员,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作了简单的培训,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人门还是很慢,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会计电算化工作

  2. 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致使会计电算化所使用的财务软件比较混乱。也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各不相同。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査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因此,各单位企业应选择同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软件系统。

  

  3. 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健全。就目前看来,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断在完善,但制度却没有紧跟上脚步。例如,有些企业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仍然沿袭着原来手工会计管理的制度,使得制度与操作产生了矛盾。这些不符合电算化规范、会计制度的地方大多出于对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对会计制度的需求考虑得过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也有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过于片面的情况。

  

  4. 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性问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随着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着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的应对措施

  

  1.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特别是财务工作领导,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会计、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企业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是“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能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设计适用的电算化制度规范,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功能,提高为企业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的水平。中小企业应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运用财务软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财务分析和预测能力。同时,要与软、硬件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寻求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升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2. 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件、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3. 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安全性、保密性是一开始就必须要做好的工作。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采取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保密技术;其次,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人手,开发工具应选用共享性、安全性、容错性强的多用户管理系统;最后,要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要想开展好会计电算化工作,计算机软、硬件的选择是首要环节。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不仅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能促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秦启春 (作者单位: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计财部)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教学探析

下一篇:医院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