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1

 一、新建本科院校二次转型的必然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1999年以来,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高层次需求,国家对各地区本科教育发展布局进行了调整,对多所单科性院校(以师范类为主)合并升格,或一所多科性专科院校独立升格成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到2013年12月底,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达650所(含民办),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169所的55.6%。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满足了中国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大幅提升。
  如此大的增量,办学的效果如何呢?与数量不太相配的是,一大批专科学校升格变成普通本科院校后,仿效精英大学的办学模式,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特色不明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其中的一个表现是近年来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犹如“夹心饼干”一般。据一家权威机构多年追踪和调查表明,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专业对口和行业稳定性方面普遍与老的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毕业生有差距;而在一些生产一线就业的毕业生的薪酬,甚至比不上高职类院校。新建本科院校虽然教育层次提高了,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高不成低不就,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又制约了个人发展。
  而根据调查,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的增量主要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引导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进行了部署。因此即使是创建时间还不长,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增量的新建本科院校不得不思考再次转型的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广西从1999年起,通过专升本、扶持民办等方式,出现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这些学校1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毕业生,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这些本科院校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因规模迅速扩大而投入不足;办学目标定位过大,难以落实;学科专业发展在设置方面缺乏创新,学科建设水平较低且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缺乏高水平人才、流动性大。
  这些共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遇冷,能够反馈回来的信息至少包括这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的水平上是与社会需求是有差距的,而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那就意味着难以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事实上近几年这些本科院校在招生录取时已经出现了生源不足、降分录取的现象,一些专业甚至被迫停招,令人担忧。可见,二次转型不仅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7月8日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2020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90万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本科教育的50%以上的目标。[1]据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要注重从高水平学科导向向社会及学生需求导向转变,从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转变,要让学生得到更高质量、更接地气的教育,培养出更多技能更强、素质更高、视野更广的人才”。[2]
  当前,广西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筛选范围也已明确,包括11所本科院校和8所独立学院,部分高校也已经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探索阶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面临的问题
  在二次转型的背景下,相对其他专业学科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看起来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学科,事实并不尽然。每一个人才培养体系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转型决定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要通过学科和专业定位的改革调整实现,而学科和专业发展又是由课程和教材来支撑的,这进一步决定了改革调整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来。[3]所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单是关涉到国家的顶层设计、学校的定位判断,更最终要落实到面向学生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中来。没有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的支持,没有课堂实效的提升,转型就是一句空话,无法真正地向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任何一个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的组成部分,所以也面临着改革的必然要求。
  广西的新建本科院校或者升本时间不长,或者建校时间不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的课程体系从内容到方法的探索调整刚完成不久,甚至还在摸索过程中,如今又面临二次转型,因此会客观地存在着以下问题和挑战。
  (一)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
  当年的部分学校从专科升级为本科,属于第一次转型,那无疑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来自社会的评价、生源的改变、教学经费的投入,大大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今的二次转型,大多数院校的目标是应用型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向是职业教育,这让适应了学术型教学的教师茫然了;而与“职业教育”挂钩,又有被降格的嫌疑,好不容易提升到了本科层次,又仿佛回到了与高职高专等同的位置,这让部分教师心生疑问,来自社会的评价更是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这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唯有当教师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改革才会推进,才会有成效。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问题
 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更全面,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学生必须修完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内的四门必修课,理论体系更完整。与教学型大学的要求相适应,学校对学生在基本理论掌握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体系上的“大而全”决定了灌输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只能更多关注问题的共性,而不突现对地方及个性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教学针对性受到限制。延续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转型后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学习评价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本科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核成绩的方法,而考核方式又多以闭卷的笔试为主,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转型后,这种考核方式与应用型大学定位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否相适应?
  综上所述,面对二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根据原有的教学模式 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转型后人才培养的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该探索的是如何在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应用性之间、课堂理论教学和具体应用实践之间找到平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要在个人的学术发展和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指导之间找到平衡。改革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应该以理念的更新为先导,寻求更适合人才培养定位的方法和途径。
  (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首先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的规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进行法律教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这个目标不能因为转型而改变、减弱,也不能忽略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立场的要求。其次改革要符合本校转型的实际情况。我区面临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方向、教学特色、地域特征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是脱离了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的改革,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所以,改革首要的就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于本课程、本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特点。
  (二)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是“大而全”的模式。这种教材模式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理论的完整掌握,把握中央的政策方向但无法面向不同层次的高校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中,可以将系统的理论模式整合转为专题模式,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制和应用,在把握好方向的基础上应更实用,更贴近人才培养的目标。[4]简单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可用”“管用”和“能用”的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哲学部分为例,统编教材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模式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理论组成部分,观点详而繁、多而杂。教师授课时必须先介绍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顺理成章地引出方法论意义,在极短的教学时间中极难取舍,而学生的反映却很不好,特别是三本的学生和体艺专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宏大的理论体系,思考回答问题基本还是“两张皮”,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针对这个情况,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了。可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为线索,总结出若干个重要的方法论要求,如“实事求是”“要把握适度原则”“要知行结合”等,以学生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中需要的辨证思维方式和指导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再阐明哲学对世界本原及其存在状态规律的总结,按照“我们要这样思考——因为世界是这样的”的哲学教学模式,重点放在意义指导,而不在于理论的完整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际生活升华为理论总结,可能更适合这些学生的特点,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在教法和学法上进行调整
  相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效果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学型本科大学的教学,在知识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理论的传授占较大比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灌输是必不可少的。相应地,学生在课堂讲授中接受知识也是主要的学法。转型中的新建本科院校,要培养出更接地气的,善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就不能只停留在掌握理论的层面。作为素质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须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对理论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案例教学法、主题讨论教学法等都是效果很好的做法,当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还应该针对专业差异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要求,还应该针对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遇到的疑问。
  与教法相对应,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消极地、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并为之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能否从“可用”“管用”升华为学生“能用”,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到实际的重要转变载体,也是检验课程教学是否管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比例在不断攀升,文科达到25%~35%,理科甚至达到了45%。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更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从课堂实践到课外实践,从校内实践到校外实践,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读,能走出去看,能抬起头想,能拿起笔写,能张开口说,这也是基于二次转型背景下定位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四)要在考核方式上进行创新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考试是教和学的指挥棒。虽不完全对,但也不无道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会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会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教法、学法在内的改革,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来配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的强调理论掌握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具体内容、专业特色,探索如口试、调查报告撰写、艺术创作等创新型的考核方式,既突出对基本立场、基本理论的掌握,提升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又能兼顾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如口头表达、服务的理念和态度,对社会相关行业发展的分析和判断等。[5]
  总之,在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改革深入全面铺开之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要“未雨绸缪”,多关注全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多了解本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根据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进行改革创新,寻求特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好舆论宣传,做好思想和方向的引导,切实支持学校实现二次转型。
  参考文献:
  [1] 翁晔.广西:2020年本科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本科教育一半以上[EB/OL].(2014-07-08).http://newscenter.
  [2] 关海芳,磨嘉.广西19所高校或转为应用型大学 让本科生“会干活”[EB/OL].(2014-06-06).http://.
  [3] 刘彦军,刘海峰.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J].决策探索,2014(4).
  [4] 侯保龙,李森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整合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情境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价值

下一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