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内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9 08:46
【摘要】通过对各类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模式的分析,结合后发展高校的特点,找出适合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后发展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后发展高校 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1
  
  1 引言
  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1].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卷面分数,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内许多所高校率先创建旨在“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早期接触科研、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平台,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讨和借鉴国内高校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对后发展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2 现有国内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模式
  2.1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企业和高等学校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个子系统,双方都期望通过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中,企业希望与高校合作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而高等学校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期间,学校在企业里选聘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管理和业务技术骨干作为学生实践师傅、顾问;实习结束后,企业请学校专业教师为其培训职工,解决技术问题;实习基地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促进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纽带。这种校外实习基地许多国内大学都有建立,例如,清华大学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与凉城岱海电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基地的建立,为凉城岱海发电有限公司深入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不少高校坚持走改革之路,积极研究利用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引入校内,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践基地,走一条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道路。这方面合肥工业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合肥工业大学与美国ti公司合作共建了“合肥工业大学-ti联合实验室”———dsp实验室,ti公司免费向合肥工业大学提供相关实验设备,dsp实验室成为电气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践基地;电气学院学生以ti公司提供的evm板为基础,自主研发了基于c2000系列的dsp综合实验装置-tms320lf2407a综合实验箱,填补了该类产品的市场空白。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就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同学们感到自己离生活近了,离市场近了,离生产实际近了,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为了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高校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校的专业优势以及在社会的影响力,因势利导,创新思路,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山大学与海珠区共建的“海珠区-中山大学学生就业与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对于高校来讲,这样的合作方式是深化教学成果、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高素质大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地方政府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外实践,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与应变能力,强化了服务意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定位。所以,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高校、学生和地方政府各方,是多方的共赢。此外,南京工业大学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的“南京-镇江地质认识实习基地”、“铜陵-马鞍山资源工程与矿山环境实习基地”、“巢湖开放型地学实习基地”也是这种模式。2005年,该校仅仅依靠“巢湖开放型地学实习基地”,实施了3个教学研究项目,发表了30余篇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整理了一套完整的教材、图件、影像、标本、辅助教学资料和数字化文献。并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4 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基地模式
  由于受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等因素制约,有些校外实习基地(这类基地往往有一定的生产任务),难以提供更多条件给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弥补实习实训时“看得见、摸不着”的缺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应整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增加经费投入,建设面向全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西南科技大学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基地,设立有优秀创新产品实例展示及创造发明成果展示室、创新产品剖析室、创新设计室、现代设计室、加工制作实践室、性能测试室、创业孵化器室共7个实训室。将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四种基地模式各有优点,不相互矛盾但相辅相承,既可组合起来用也可采取单一模式。
  
  3 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3]。后发展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处地经济发展、企业需求等因素考虑,创建适合自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创新实践教育基地。考虑到后发展高校自身底薄、基础差、发展相对滞后[4],且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特点,借鉴其他高校建立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经验,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发展的主要模式应该是:建设大学园区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为主,辅以地方相关企业、经济实体等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3.1 创建大学园区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创新实践基地
  整合校内资源,依据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建立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形成函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校内实践基地。基地的建设贯穿“以教育对象为本”的思想,采取由有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为使基地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指导队伍。这样的教师队伍敬业爱岗,热心于实践建设和教学改革,能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开出创新设计型、综合实践型课题,使实践基地不仅成为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创新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发展的启蒙基地。同时,我们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和带领学生到工厂实习的机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去学习和交流。对于表现突出的实习教学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5]。其次,开放实践场所,由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校内实践基地封闭化管理模式,所有实践场所由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利用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除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考虑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内设立学生活动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举办系、院两级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和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等。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发现一批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尖子,以这些尖子为“火种”传、帮、带、促,培养更多的实践创新型人才。自我管理既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还可以解决校内实践场所的开放与大学生实践需求时间的冲突问题,提高实践设备、仪器利用率,为学生创新和实战能力的培养提供沃土,使校内实践场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再次,合理定位,实践创新。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定位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课程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上,要改变以往实践课程的内容,把统一安排变为学生针对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自行拟定实践内容,自行提出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认可后自行完成。将统一的、枯燥的、被动的“工作”变成个性化的、有趣的、主动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6]。校内实践基地的职能和作用要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

3.2 与地方相关企业、经济实体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所谓应用性人才就是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和比较高的职业素质。而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获得,需要后发展高校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的可以在校内通过模拟完成,但最重要的是,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同实际工作部门的职业环境相比,缺乏职业氛围,在生产或服务活动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上均有差距。而后发展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以适应地方企业的实际工作为目标的,如果只有校内环境的实践活动而没有在实际工作部门的经历,这个目标往往无法完全实现。另外,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迅速,要求学校拥有教学所用的所有设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后发展高校必须与一批技术先进、数量充足、将当地后发展高校当成自己技术人才培养摇篮的企业、经济实体建设稳定的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还可实现企业生产力与高校科技的对接,双方资源共享,高校能够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试验条件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企业也能够通过合作将高校的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科研思路运用到生产中来。这不仅能够让以往高校科研课题脱离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让企业的技术攻关有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建设,要做好建设规划,要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水平。首先,学校要拟定教学实践基地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其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校友、学生等多种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广泛、深入地对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考查,在考查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互动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健康、规范地发展。一方面,选择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先进、治理优秀、效益良好、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确保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质量;另一方面,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借鉴国内各类院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创建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基地是后发展高校在新形势下谋求生存、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要贯穿“以教育对象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以校内基地建设为主,辅以校外基地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努力做到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花汉兵.电子创新实验基地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105-106.
  [2] 李方名.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王涛,王历.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2):72-73.
  [4] 蒋士亮.浅谈广西后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扶助措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5] 白丽平.大学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探索和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46.
  [6] 段家,曹惠贤,王煜,等.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大学物理, 2004(3): 42-45.

上一篇:民办高校为例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研究

下一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