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国时期金贸产业发展对宁波职业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11 11:30

  以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为例,从近代商贸、金融业的发展与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办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出发,深入剖析产业发展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影响,提出人才培养的建议,以作为当下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借鉴。

 

  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它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区域经济出发,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确立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近代宁波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得益于本地区良好的办学条件,宁波作为近代浙江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国家重要通商口岸,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宁波商帮在新兴工商业领域的积极拓展,及外埠母地的互相呼应,和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也对宁波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民国初年,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个宗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办学不仅为了政府和社会的需要,更在于为了让个人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和开阔的视野,所以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紧贴社会需求办学,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做法对今天的职业教育而言也不乏可供借鉴之处。本文以创办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为例,从近代商贸、金融业的发展与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办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出发,深入剖析产业发展对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技能培养等的影响,提出人才培养的建议,以作为当下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借鉴。

 

  一、近代宁波金贸产业(商贸、金融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宁波作为滨海商城,商贸历史悠久。五口通商以后,英、法、美、德、俄、日、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荷兰等国商人相继来宁波贸易,并先后设立太古、怡和、旗昌、美孚、宝隆、华润、花旗、英美烟草公司、正大火柴厂、亚细亚火油公司等20多家洋行和洋商企业。外国商人在宁波设立洋行,经营新兴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日用洋货业,对宁波商民产生较大的影响。许多宁波籍商人积极从事进出口贸易,经销五金、颜料、洋油、洋布、钟表、西药等畅销洋货,并逐渐投身近代实业,取得极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开埠初期第一代新式工商业资本家群体,他们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营运资本雄厚,名店遍布各地。

 

  与商贸业繁荣同步的是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宁波商人充分认识到钱庄、银行对融通商业资金的作用,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五口通商以来,宁波商帮抓住开放的机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宁波商帮在上海、天津、汉口、北京的钱庄业都相当活跃。如1903年,上海钱庄南北市共82家,其中由宁波籍商人开办的有22家,占26.8%。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对于通过银行获得大规模基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宁波商人敏锐地感觉到商机,开始主动投资近代银行业。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建立,宁波商人在银行兴办、资金筹措与具体事务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1908年,宁波商人创办中国最早的民营银行——四明银行,资本150万两,大大增强了宁波商帮的经济实力。宁波商帮在金融界资金雄厚、机构众多。而且,宁波籍商人家乡情结浓厚,宁波钱行街上钱庄林立,新式银行迅速进驻,外埠、母地互相呼应,同步发展。如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第二年就在宁波设立分行,中国垦业银行在宁波设立了分支机构,诸如此类的机构还有很多,有效地带动了宁波本地金融业的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此前后在中国的洋商纷纷回国服役,无暇东顾,使我国民族工商业得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宁波籍商人纷纷抓住机会振兴百业,一时名号如林,名牌迭起,从这一时期到抗战前成为宁波商帮的鼎盛期,新型工商业兴起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和宁波商帮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金贸产业发展背景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创办

 

民国时期金贸产业发展对宁波职业教育的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新学的影响,一批以培养教育、政法、金融、工商业技术管理人员为主的职业学校在宁波应运而生。1907年,在宁波北大路孝廉堂旧址创办了宁波法政学堂;1911年改为四明专门学校,除法政科外,新设商科、银行科,与宁波区域商贸、金融业发展趋势和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因宁波商帮习惯于在同乡子弟中选择培养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所以此举也符合宁波商帮发展对家乡人才的需求。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19141月,地方士绅陈时夏(曾任浙江省议会议长)、邬学韶、秦开、盛在珦、洪允祥等人认为宁波为商业巨埠,不可无培植商业人才之地,创议改四明专门学校为商业学校,定名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呈请浙江省教育厅备案,68日获得核准。宁波商科教育自此获得跨越式发展。

 

  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创建之时,按照职业学校实施单科教学的规定,开设普通商科;1916年针对各大洋行发展需要大量金融人才,学校又开设了银行专修科;1921年,随着上海交易所兴起,宁波也组织了证券物品交易所,学校随之开设了交易所所员速成班;1933年增设高级银行簿记科。抗战时期,学校曾被迫停办。但到19419月,学校与鄞县县立女子中学、鄞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合并成立鄞县战时联合中学,招收普通科、商科、师范三科学生,商科教育得到持续。抗战胜利后,在北大路原址复校,招收高级普通商科和初级普通商科学生。其中1914-1939年间该校专业开设情况如表1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学校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与当时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的背景相吻合。学校的专业开设紧贴社会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相一致。

 

  在民国时期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由于宁波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曾经几次改校名(旧宁属县立甲种商业职业学校、宁波市立商科职业学校、鄞县县立商业职业学校等),但学校的办学性质始终不变。

 

  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创建初期,校董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如办学方针及经济支配等皆归校董会总辖。校董会承担着选聘校长、募集办学资金、指导教学等职责,有的校董还在学校兼课。校董除个别是士绅外,大都是政府议员、银行行长、报社总编、政府参议,以及工商界人士,这使整个学校办学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金贸产业的发展为学校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并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而学校培养的人才也为金贸产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活力,两者相互促进,带动了宁波区域经济和宁波商帮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建设

 

  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充分体现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需要,并以之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下面以普通商业科为例作一分析。

 

  普通商业科以教授商业基础知识兼培养商业应用才能,使学生将来适于自立生活,并能研究专门学术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普通商业科开设的主要科目有:修身(包括人伦道德、商业道德)、国文(包括尺牘、读文、习楷行书、作记事文、作论说文、商业文)、数学(包括代数、珠算、商业算术、几何)、英语(包括译作、读本、会话、文法、商业读本)、商业地理(包括中国商业地理、外国商业地理)、商业历史(包括中国商业史、外国商业史)、理科(理化学大意)、法制(包括法制概要、民法要论、商法要论)、经济概要、簿记(包括中国记帐法、商业簿记、银行簿记)、商品(包括水产品、农林产品、矿产品、制作品)、商事要项、商业实践。1924级开始修业五年,前两年为商业基础类课程,后三年为专业类课程;前两年的科目为必修,国文、数学等科目贯穿五年学习始终,后三年为选科制分科教授,学校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选修指导课,辅导学生加深对文书、贸易、银行三大类职业的认识和今后三年的选课。课程教学尽量选用新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对找不到现成教材的,学校组织教师自编,如买卖论、运输学、交易所论、关税论、国际私法、民法、票据、契约、社会学等教材和补充讲义。

 

  从开设课程来看,立足于宁波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考虑未来职业岗位要求,因宁波是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强劲,需要大量熟知外贸规则和西方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所以学校特意开设英语、外国商业地理、外国商业史等课程,并从美国订购簿记、会计书及有关帐册、单据等,充分考虑到就业岗位需求。而学校强化学生对文书、贸易、银行三大类职业的认识,都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另外,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及由于家道变故等原因,学生退学率较高,学校在前两年的必修科目中,增加了商业通论等商业基础课程,还提前设置了簿记等专业技术科目,以便于中途退学的学生自谋职业。

 

  要开展专业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当时该校有一支相当于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校长和部分教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或产业背景,如代理校长林斗南后任上海大陆银行行长;校长蔡同浩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商科;教员纪育鸿在学校教习英文,并兼任过英商太阳保险公司代理人等职务;教员王守锷曾参与创办沈家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还出任过沈家门商会会董、会长等职,另外学校还向社会聘请不少兼职教师来开展教学,如聘请钱庄的店员来开设验币课,等等,这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学校专业教学所需,并使学校专业建设能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

 

  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置到师资队伍建设,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紧贴社会需求办学的做法都值得今天的职业院校借鉴。

 

  四、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过硬的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点,而职业能力的养成有赖于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对此,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做法,一是实行真实情境下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成立实习商店、实习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二是开设实训课程,如珠算、票据、验币等,讲练结合,反复练习,教学效果也很好。下面以学校开设的实习商店、实习银行为例进行阐析。

 

  191911月,学校筹资建立了实习商店,实习商店内设八个经营部:学用品部、服饰部、饮食品部、化妆品部、日用品部、药品部、陶器品部、竹木器部。学校同时制定了《学生实习规则》和《宁波商业学校实习店简章》,明确实习管理部门、实习纪律、经营范围、盈利分配等,以加强管理。如《宁波商业学校实习店简章》第四条规定本店暂仿普通合伙商店办法,集资本银四千元,俟营业发达,再依公司条例组织法组织公司。第六条规定本店职员多由商校教职员兼任,监督学生实习事宜。第七条规定本店每逢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指派在校学生分组实习。第八条规定本店营业目的在实习,不在图利,每逢星期特别廉价,各货多照码九五扣,以期顾客云集,俾学生有实习之机会。第九条规定本店盈余除分给股东外,应酌提数成作学生奖励金。实习商店参照正式商店进行运营,经营商品从上海、天津等地选购,同时还代售各习艺所、工厂等制作的各类器具。实习商店通常在旧历年终盘查总结一次,第二年3月形成全年盈亏报告送呈各股东审核。

 

  1923年,学校募资成立实习银行,制定了《宁波商业学校实习银行简章》《实习银行存款规则》《实习银行放款规则》《实习银行贴现放款规则》《实习银行代收汇款规则》《实习银行汇款规则》等制度,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习银行开展真实的存款、放贷、汇兑、经收各类票据等业务,盈余部分除按规定提取公积金、资本息金用于周转外,其余作为实习学生的酬劳。银行科三年级学生分组轮流进入实习银行,在存款科、储蓄科、放款科、贴现科、汇兑科、收支科、会计科轮流实习一周。为增加业务量,学生的学杂费也交由实习银行收存登帐。

 

  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训练,商科、银行科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能力获得极大提升,为他们日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在产学深度对接,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办学,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符合职业岗位需求,职业技能培养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学生就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充分准备等方面,都可以给予今天的职业教育诸多启示。

 

  作者:庄丹华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3

上一篇:我国民办中等艺术职业教育的现况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面向军事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