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发布时间:2016-05-24 16:01

  总结高职教育近年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完善高职教育体系,保障高职发展。建立现代职教体系,要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要落实国务院通过的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档次,将应用型的大学办好,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1 前言

 

  2014226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由大专层次延伸到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层次,应用技术型的本科院校将主要由前些年升格的地方三本层次的本科院校转型而来,这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失去上升空间。《中国青年报》(20131211)连续发表的文章《国家示范高职校从抱团取暖到集体遇冷》和《示范高职校长交替面临青黄不接》,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待高职教育的不同心态,这也给高职院校的领导提出新的问题,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政策问题还是教育体制问题?

 

  2 建立高职教育体系是高职教育的保障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2014年全国有2442所高校,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为了提升高职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积极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英国NVQ三明治课程教学模式以及美国社区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正是这些国外先进的成功经验,促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了职业技术学院大规模地引进和吸收这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颁布,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

 

  高职示范院校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保障 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所以人才培养的方法与内容有较大区别。要建立高职院校体系,涉及教育体制和行政权力问题,还有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等问题。政府对学校行政干预过多,学校行政化倾向过重,招聘职业院校教师过于强调学历,从大学校门直接进高职院校的门,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指导;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大部分停留在协议上或没有协议。

 

  应该推进教育家办学,首先要划清政府与学校责任边界;其次,要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可借鉴台湾经验,建立校长、教师会、家委会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遴选的人适合干校长,能够干好校长工作;第三,要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入口上把好关,将业界经验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条件,鼓励招聘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入学校任教或兼职,这样的校长、教师最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体系的核心问题。同时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学校的发展方向。

 

  必须建立人才退出机制,因为现代技术更新周期只有23年,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技术先进性,人才必须有进有出,才能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示范院校体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体系的关系 高职院校与三本可以通过竞争成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避免行政命令式的改革。三本院校已按普通院校模式建设了几年,现在又要改成职业教育。一下子把中国600多所高校给扔进改革的锅炉炼钢铁,如果执意执行,这样的改革只能培养大批的工蚁,而不是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教育改革需要懂行的人来提出改革的思路,需要严谨的论证,需要有广泛的调研,需要长时间的试点。即便如此,也该遵从高校的意见和实际,不能由教育部越俎代庖,直接拍脑袋决策更不能用大跃进思维对待改革。”[1]因此,现在高校改革的重点是去行政化,将行政管理作为监控管理,不作为决策管理,精简管理机构和提高办学效率,这要学习西南联大的管理经验,建立各类具有特色的院校体系。

 

  3 高职教育体系要按教育规律发展

 

  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将学生按职业要求、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术等培养成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体系要面对市场 改革高职院校体系的关键是去行政化的改革,首先要从顶层设计。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将高等职业教育回归到学校的职业教育,黄达人认为:大学里的文化是培养人最重要的方式,现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学生需要的所有知识差不多在网上都能得到,那为什么还要来大学读书?因为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并不仅限于课堂。”[2]学校要耐心地建立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体系。

 

培养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育人环境,树立学生的人格理念、人的价值观,传承中国历史的文化熏陶。行政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它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文化。建立适合高职教育文化体系,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体系要重视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看起来是微观的,这是提供给学生学习最起码、最基本的单元。

 

高职院校一味地重视科研,容易轻视教学。科研应是为教学服务为主。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是否将科研当作育人的一个环节,还是纯粹地去搞科研。如果把它当作一个育人的环节,所有的学校都应该重视科研。而现在的高职院校很少将科研当作教学的工具,教学与科研是分开的,科研第一、论文第一。

 

科研的成果也很少转化为应用的成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校落后于企业,学校应向企业学习,将新技术作为课程建设的内涵。

 

  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双师型。有的高职院校从企业招聘教师,以解决双师型师资的缺乏问题,但是企业的技术也在更新,企业的人员也需要再学习,以适应发展需要和技术更新。目前,学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应该更多地把教师派到企业去,加深对企业的了解。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学习是为了学生,教师能力弱,怎么能教出能力强的学生?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建设一支适合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教育管理者的智慧。在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的特点是: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其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高职教育队伍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求职业教师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3]。在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也必须具有35年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中很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职教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

 

  4 现代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应注重实效,面向企业,面向未来技术的发展。首要的是改革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管理与学校责任要有明确的制度限制 政府的权力与学校责任边界要明确。政府的一个红头文件会扶植一个群体的发展,也可以阻碍或消耗掉一个群体的发展。国家提倡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办学,这是一种新的办学尝试。要求首先对相关的学校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同样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部长;校长可以在学校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又具有挑战性的改革,学校各个层次的领导到企业任职,可以用企业家的眼光来对待现代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对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会有直接的体会。

 

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领导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因此高职院校校长的新老交替季现象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决定一所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问题。优秀的校长不少,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是一茬接着一茬干。

 

有的是一茬对着一茬干,有的另起炉灶,有的乱折腾,搞得一线教职工无所适从[4]。其实,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下,一所学校的发展快慢往往寄托在学校一把手身上,没有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现在职业院校只要换过校长,各级领导人员成倍增加,带来的是行政管理成本增大。因此,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机制是非常紧迫也是最重要的改革。如果职业院校校长采用经理人制度,由董事会决定学校的管理制度,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就会成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保证。高职院校长要成为懂政治的教育行家、懂市场的内部管家、懂业务的理论专家,同时要具备学习研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掌控能力。

 

  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随着近年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观念的务实,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应用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整个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部变了,大学阶段进行调整,将学术型的大学减少,提升应用型的大学,多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为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发展培养以能力中心的人才,将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升到新的水平。

 

  5 结束语

 

  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开始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高职院校进行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以技术为基础融合产教,完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总结过去方方面面的经验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作者:李胜明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4

上一篇:信息化“云端”风景助推职业教育教学转型发展

下一篇: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