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16-02-25 16: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作 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方面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背景下,如何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正确把 握高职教育规律,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是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 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再审视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等职 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的社会关系规律要求教育必然要与 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结构必须主动与 现代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1]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时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我国人口红利 逐渐消失,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型、技 能型人才。解决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 量、效益不够协调的问题,改善我国高校“同 质化”严重现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 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 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 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 型高校转型。随后在6月份发布的《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 高职院校转型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路线 图。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和发展 目标的不断清晰,重新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在 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 健康发展的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 求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以就 业为导向,又必须相互衔接,因此,促进人才 的可持续发展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提出 了新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对高等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体而言,社会对“职业教育”在人才培 养目标方面的价值期待包括两个方面,即培 养合格的从业者和合格的公民。在现实中,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不同专业 的特殊性以及生源的多样性等因素,决定了 职业教育的复杂性。

  

  当前,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 管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都 充斥着“工具主义”的价值倾向而缺少对职业 教育人本价值的关怀。鉴于职业教育的复杂 性特征,不管是专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 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合格劳动者是职 业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培养合格公民 则是教育本质使然。因此,从功能与价值看, 职业教育既要满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 时还要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满足学 生一次就业能力的同时,又要满足学生再就 业能力的提升。

  

  由此,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 职业教育本体价值的关注,内在地要求为学 生搭建起满足其终身发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体 系,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期待又客观地 要求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种规 格,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的这种“双重性”一方面要求建 立起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及本科高等职业教 育的有效衔接体系,但同时也对中高职衔接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中高职既能内部有 效衔接,又各自相对独立,能为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留得下、用得着”的各级各类人才 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高 等职业教育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和水平,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基本 原则。

  

  (一)基础课程体现高等教育属性基础性


  课程是指体现高等教育基本知 识、理论、文化水准的课程,它是对接受高等 教育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如政治、法律、 文学、数学、计算机、外语,以及一些重要的基 础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无论是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还是作为高等教 育的一种“类型”,作为高中后教育,应该在高 中起点的基础上,结合人的发展、专业的学习 开设相应的课程,以满足相关的培养要求,使 学生达到相应的学识水平,掌握相应的文化 和专业基础理论。

  

  (二)专业课程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在基础性课程满足高等性要求的同时,必须充分体现职业性要求,把对 接产业、接轨行业、服务企业、面向岗位作为 基本依据。第一,面向社会办学,坚持开放办 学、开门办学、自觉研究和适应社会需求,提 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二,面向行业办专业,根 据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开设、调整、更新、 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人才的专业方向,彰显专 业的高职特点、区域特征和学校特色。第三, 面向岗位设课程,课程的设置尤其是主干核 心课程的设置,要基于本行业和产业发展中 岗位的需要,以岗位群、岗位工作流程、岗位 工艺等作为要求,使课程学习体现教学做统 一■、知行统一■、学用一■致。

  

  (三)技能课程直接对接实际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有其很强的职业性要求, 强调学生具有面向一线岗位,从事一线业务 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从业资格证书和技能操作证书是其极为重要的要求。我们通常所 说的“双证书”就是指学生除了传统的毕业证 书以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从业资格证书或技 能证书,如会计专业的上岗资格证书、金融专 业的外汇从业资格证书等。这就要求高等职 业教育在统筹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设计 时,必须研究把握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所需 要的基本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操作证书,并 安排相应的教学、训练和考核,尤其是要引进 行业企业和人力部门的考核,使学生不仅会 做,而且要有管用的上岗证书,应当说,这也 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特色性的要求。

  

  三、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构建冗备的教材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有基础性、专 业性、操作性三种模式,相应地,对于教材建 设也应该有三种不同的体系。一是基础性课 程体系。这一体系相对成熟和相对定型,也 相对稳定,应该采用比较有质量和水平的统 编和规划教材,并保持相对固定,必要时也可 以用其进行教考分离和水平统测。二是专业 性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可鼓励由学校或行业 教育指导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编写,或 者由较高水平的学校牵头编写,由行业教育 指导委员会推荐使用。三是操作性课程体 系。这一体系直接对接证书考核部门,采用 教、练、考、证相统一的方式直接解决,应具有 应对性。

  

  (二)实施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程要有效,关键在课堂。高等职业教 育的课程应该有基础性、专业性、操作性三种 形式,依据三类课程的不同性质,研究运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一是对基础性课程 而言,要提倡由严谨、系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 来加以落实,注重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对专 业性课程而言,既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课堂与社会紧密对接,又强调学做结合,理论 教学与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协同,以提高教育 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对技能操作性 课程而言,则采用教、学、练相统一,课内方法 与课外自练相结合。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现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有赖于教师的素养、水平和责任。从总体而 言,需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 融合的教学团队。具体到不同的课程,可以 用不同的方式。基础性课程要求教师和团队 以教学研究型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 理论严谨、基础科研。专业性课程要求教师 必须做到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实现理论与实 践统一,专业和需求对接。对操作性课程要 求教师可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以资格证书 和从业证书的训练和达标水平作为考核要 求,教师则以有效指导实际效果为参照评价 标准。

  

  (四)构建教与学的协同机制


  学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 其他一切都是客体和条件,只有学生形成行 为自觉,推动学习自觉、实践自觉和发展自 觉,我们的改革探索才有意义。因此,学校在 学生管理体系和政策建设上负有重要责任, 只有真正构建起教与学的协同机制,形成教 与学的一体化,才真正具有实效。浙江金融 职业学院近年来正在探索以“学生千日成长 工程”为抓手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建设,立足于 “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心育人、 全体育人、全景育人”,努力把“教”与“育”结 合、“教”与“学”结合,探索出一条提高专业 课程学习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之路。


上一篇:大职教观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