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5-11-19 09:39

 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扩招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也导致了职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日趋严重。职校教师如果对这些在学习能力上差异较大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更为突出,如何学好数学是对职校学生的一大挑战。要使学生都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任务,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便有了新的意义。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安排分层教学呢?
  一 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做好对学生分层,就必须对班级里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智力因素、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只有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如对一个有59名学生的新生班,我先对他们的入学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发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70分,相对学校里其他平行班而言,这个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仍然采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难完成预期教学要求。在上了两周课之后,我精心准备了一套难易适中的练习卷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再根据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为基础组,B为中等组,C为优秀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用到差生或后进生之类字眼,以免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分组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完成能力范围内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接触更深刻的内容。就像砌房子,只有将地基打牢了,房子才能砌得起来。解释了分组的意义之后,学生对分组学习的抵触心理明显减弱了。随后,再告知他们分组只是暂时的,每次测验后都会结合他们的成绩和近期表现重新分组,表现较好的学生会得到适当的奖励和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分组教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
  二 对教学目标分层
  在备课中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尝到甜头,激发起学生的成功欲。特别是对A组的学生,这些一直以来在学习上都没有信心的群体,只有让他们体会到达成目标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激发出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这样操作:A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差,要求在正确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新授的例题掌握其学习方法并能独立地完成简单的新题目和课后习题;B组学生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等,要求能理解知识点的规律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维能力;C组学生的数学基础牢固,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能利用上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综合性强的应用题题型,培养创新能力。在明确了各层的教学目标之后,学生就能及时地自我检查。如在讲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时,A组学生只要求熟练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函数的简单计算和证明;B组学生要求能熟悉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证明,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生成过程,通过例题和练习能归纳总结出几类题型的解题方法;C组学生要求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至少一种证明方法,并能熟练利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综合性三角函数问题。
  三 对教学过程分层
  开展班级分层教学,除了要对学生和教学目标分层,还要对教学过程分层。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做到在一堂课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合理的做法是:一方面要针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弱的A组学生精心设计新课的情境导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内容,使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应用,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考虑到全班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不能忽视不同层次间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出低、中、高三个梯度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新内容:使A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B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C组学生对知识点能灵活应用并得到充分发展。
  四 对课外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是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有效形式,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课外作业的布置也应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A组学生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打好学习基础,不要让学生觉得做作业是一种负担,而应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逐渐找回学
  习的信心和成功感;对B组学生要求在完成课后的基础题之外,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提高性的题目,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C组学生要求在完成基础题之后,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强和灵活性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允许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现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分层布置作业之后,学生做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了,抄作业的现象也有所减少。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巩固知识点。
  五 对测验和评价分层
  为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就需要对测验和评价方式进行分层。在设计学生的练习试卷时要与学生的分组相对应,以便学生在测验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A组学生的试卷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难度较小;C组学生的试卷重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的创新;而B组学生试卷的难易应介于两者之间。在测验中进步突出的学生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有明显退步的学生则要降到下一个小组。同时在考试过后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于学习有困难、缺少自信的A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对于成绩一般的B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一方面要及时指出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对于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C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通过同组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自从采用分层教学之后,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最近一次的期末考试中,班级及格率从入学时的48.12%提高到77.23%,优分率从入学时的18.34%提高到32.27%。这也充分说明了,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提高任职教育学员基层文化工作的实践策略

下一篇:民办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的统计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