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知识消费的影响的原因探

发布时间:2015-11-19 09:37

 大学生精神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精神文化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观赏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以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知识消费是大学生精神消费的一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文化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课题。大学生是现实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极易接受新鲜事物,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较少的保守性,他们的意识超前,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消费总体上还是适当、理性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了知识消费;注重知识消费的外在性,而忽视了其内在性;重视知识消费的速食性而将其经典性远远抛在脑后。这必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正确地研究和指导当代大学生精神消费很有必要。
  一 当前大学生知识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1.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知识消费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物质上的消费而忽视了知识消费。名牌包、高端电子产品、名牌服饰,即所谓的衣食住行,成为他们更加注重的部分。而精神层次上的消费,如大学生对精神文化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和使用等,则更显得苍白无力。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成为趋势。人们拜倒在物质的面前,把物质作为自己的灵魂。这就意味着忘却了、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指导。大学生关注的不只是物质消费,人的消费除对物的消费外,教育消费、文化消费、生态消费,知识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使大学生不时刻感受到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自己第一、甚至唯一的需要,从而把自己降低为一般动物,就要使他们能从事各方面的消费活动,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消费能力,特别关注知识消费。迅速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消费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2.注重知识消费的外在性,忽视知识消费的内在性
  当前大学生直接从网络上抄袭文化成果的现象层出不穷,忽视知识消费的内在性。短、平、快、频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外在特点以至于文化消费出现瓶颈。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博学多闻、聪慧能干、富有修养的人,被人们尊敬、仰慕。现代人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使内在美更加充实完善。
  3.注重知识消费的速食性,忽视知识消费的经典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青睐于直接从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上获取知识,而忽视经典文化作品的可读性。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互联网各种信息良莠混杂,甚至有反动的、暴力的、黄色的、虚假的信息充斥其中,大学生对各种网络信息的捕捉与选择难免会受到不良甚至暴力凶杀、淫秽色情信息的影响,同时由于电脑软件的隐蔽性与极大的发散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个别人还会“中毒”。
  这样导致的结果又使得传统的文化知识出现漏洞,其经典性和耐人寻味的过程,必将遭受网络文化的重力冲击而出现濒危现象。2011年,发生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方面,网络文体纷纷走红,红色文化暗潮涌动,网络文学登堂入室,微博改变文化生活,仿佛文化既在创新也在复兴;另一方面,民营书店倒闭成风,影视剧翻拍泛滥成灾,茅奖评选日落窠臼,民俗文化濒临危机,动漫文化难以突破,又让人感觉文化背后所潜藏的不容易解决深层的危机。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你感受到文化焦灼了吗?目前国内已经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因为人员工资增加、房租上涨以及网络书店的挤压等原因而被迫倒闭。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公共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当人们失去了精神食粮,那么人们的灵魂还存在吗?
  二 引导大学生知识消费良性发展的对策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精神消费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意识地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构成着手,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消费观念。采取积极措施,如开展书评、影评、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加以宣传和导向,并通过高雅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正确的精神消费取向。
  2.搭建健康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知识消费文化
  根据网络时代文化消费的即时性、互动性特点,应努力使网络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平台。(1)充分认识网络条件下文化传播、消费、互动的新特点,掌握和顺应文化发展新规律,善于利用传播力更强、互动形式更深入、影响更全面的新平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传播的与时俱进。(2)把网络作为优秀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促进形成新的文化创作和收益机制,引导优秀文化创作人和传承人适应新的平台,激发群众创造热情,不断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网络作品,丰富文化形式。(3)强化网络文化自净功能,用全面的网络传播展现先进文化,用充分的文化交流淘汰落后文化。(4)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根据我国网民文化消费的需要和特点,推动我们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消费方式。
  3.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注重知识消费的经典性
  当今很多大学生用网络浅阅读代替经典的深阅读,用娱乐思维代替深思考、逻辑思维。回头看看我们的书架,流行的网络文学、穿越小说和所谓的成功学教程充斥大部分的空间,而那些被我们奉为经典的文学,却没有了“容身之地”。这让我们不得不反省。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广泛开展美学、文学、历史、音乐欣赏等知识性讲座,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影响他们精神消费的取向,提升他们精神消费的“口味”和“档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责任加以引导与协调,从而保证大学生的精神消费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特别对那些一时在大学生中流传广泛、影响较大,而内容良莠混杂、晦涩难懂或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严重缺陷的作品,更应 当通过积极、严肃、科学的评价,给大学生做精神消费的向导,从而帮助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些作品的真正含义,分清精华与糟粕。
  参考文献
  [1]米如群.影响当代大学生精神消费的不良因素及对策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权立枝、李瑞杰.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状况及其教育引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4)
  [3]丁建.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转变的基本对策[J].管理观察,2009(5)
  [4]杨韶昆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精神消费的研究与指导[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3)
  [5]赵冰毅、刘进东.青年的精神消费和精神健康值得重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7(4)

上一篇:高职教育中医护专业教学的问题和创新方法

下一篇: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