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就业工作中的误区浅析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1
摘要:就业工作对高职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高职就业工作中的若干误区,搞清楚其中的相关问题,理清思路,对于高职的顺利发展致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就业工作;误区
  
  就业工作是高职工作的核心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就业工作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成败,因此,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就业问题。但是,笔者发现,在高职就业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如不搞清楚势必影响高职就业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拟深入探讨这些误区。
  误区一:就业工作就是高职工作的一切
  就业工作在高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前教育部长周济在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2004年4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说明就业工作确实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就业工作是高职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但是,笔者认为,并非就业工作就是高职工作的一切。
  按照笔者的理解,说就业工作就是高职工作的一切,等于说就业就是高职,高职就是就业。很明显,这种说法太过武断。高职本身远非就业这么简单。1996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向社会输送的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是让学生就业就可以了,更不是把没有培养成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大学生送入社会就万事大吉。如果将精力都放在就业工作上,这样的高职教育不能算成功的高职教育。
  因此,笔者认为,不能说就业工作就是高职工作的一切,笔者更倾向于接受“就业工作是高职的核心工作”、“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这样的说法,特别是后一种说法。自从“以就业为导向”的概念提出以后,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石伟平从三个方面的理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目标定位上,要求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应定位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上;在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及实习环节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因素;在保障条件上,开展职业指导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关键环节。
  误区二:高职教育是解决一切就业问题的“万能药”
  因为就业与高职的关系非常紧密,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是解决一切就业问题的“万能药”,以为只要办好高职教育就能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高职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石伟平指出,从职业教育的功能看,它在缓解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高职教育不是一剂解决所有就业问题的“万能药”。石伟平认为,就业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复杂因素,不是单靠职业教育与培训就能解决的,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要从职业教育层面着手,寻求促进就业的方法,更需要从社会整体层面加以统筹,并做好配套工作。所以,不能期待高职教育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
  误区三:就业就是帮学生找工作
  笔者在广州市的高职院校调研时,曾问过一些教师关于就业的内涵,他们的回答是:就业就是帮学生找工作。
  乍一看,这样的回答没有问题。其实,从深层次来看,这一理解是片面的。与“就业”对应的英文是obtain employment(动词)或obtaining employment(名词),很明显,我们所谈的就业指的是学生的就业,其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帮学生找工作”,主体就变成了教师。这是其一。
  其二,就业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的事情,就业工作应该是一个由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的有机系统,需要五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政府的政策法规,企业的大力参与合作,学校的课程、专业设置,学生的自身努力等等,都会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误区四:就业只须追求技能培养、就业技巧或开设就业课程
  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致使有些高职院校教师的认识走向了极端。他们认为,既然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所有的工作都应围绕技能培养展开。不可否认,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也确实能够促进就业,但是,如果仅限于技能培养,就会如石伟平所说的:“则会忽视教育的根本属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更有甚者,有些高职院校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或开设就业课程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核心,这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笔者以为,高职教育还是应该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笔者曾经与一个高职毕业生聊天,他告诉我,他从未看过《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这样的毕业生,其人文素质、综合素质都有缺陷,就算已经就业,又如何保证其做出一番成绩呢?
  我院提出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切合实际。我们提出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些年来,我院的毕业生因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备受欢迎。学院提出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这对高职院校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误区五:就业率是就业工作的唯一指标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率是就业工作的唯一指标”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强调就业率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就业率当然是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就业率高表明就业工作开展得好,对于更顺利地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但是,必须指出,就业率不是就业工作的唯一指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追求高就业率上。我们不仅要追求就业率的量,更要追求就业率的质;不仅要努力实现高就业率,还要在高就业率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就业的岗位待遇好、对于学生而言有发展前景、学生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保住职位的比例高,等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高职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误区六:一业定终身
  希望一业定终身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常见心态。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待遇一般、发展前景一般的岗位或职位根本不愿意前去面试、就业。追问其原因,他们认为进了这样的单位一辈子差不多就报废了。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存在“一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其实,毕业生面临的第一次就业,仅仅是暂时性就业或阶段性就业,远非就业生涯的全部。在毕业时,如果能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很难做到这一点,正确的心态是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增长职业技能,再逐步过渡到比较理想的职业。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笔者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现,有时高达70%的外贸企业要求求职人员有至少2~3年的工作经验。那么,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该怎么办?是继续等待还是先就业积累经验?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先就业,积累经验,熟悉外贸业务,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等待更好的机会。
  误区七:大学生不愿去基层或生产一线
  很多从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告诉笔者,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或生产一线,高职毕业生求职的首选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公司。如此一来,他们的就业面就窄了很多,结果是大家都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区的企业求职,难免扎堆,一旦竞争不过本科生、研究生,又会备受打击,产生自卑心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生的就业定位不够准确。随着大学扩招规模的逐年增大,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一切都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艰难。所以,如果不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区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是很难免的。
其实,高职毕业生到基层或生产一线大有裨益。一方面,可以缓解过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全面地提高自己,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误区八:就业太难或很简单
  笔者在和毕业班学生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总会拿自己与本科生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求职两三次不顺利的话,就会产生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不愿意再去求职,因此会失去更多的机会。笔者在广州市的高职院校调研时,发现这一现象非常普遍。
  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有些学生因为所学专业或所在院校较为有名而产生自得的心理,认为就业很简单。
  笔者认为,这两种认识都存在误区。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可能会存在理论基础稍差等问题,但是,两者各有千秋。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本科生基本功较为扎实,在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高职生可以通过实训课程使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强,使自己由学生转化为职业人的时间更短,能真正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另外,高职毕业生相比本科毕业生不会轻易地“跳槽”,这些都可以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优势。
  所以,高职生既不能认为就业太难,也不应该认为就业很简单,而是应该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把握机会,顺利就业。
  误区九:高职生创业太难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只谈就业,从不涉及创业的问题。问其原因,回答是本科生、研究生创业都很难,何况高职生。
  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素质为基础,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兴办和经营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其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解决就业难题。高职毕业生创业解决的不仅是自身的就业难题,同时可以解决其他人的就业问题。其次,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并最终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性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因此,可以通过创业教育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并最终解决就业问题。
  笔者认为,社会、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及学生个人应当共同努力,营造有利的条件和氛围,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发展,使更多的高职毕业生能够走上创业之路。
  笔者探讨了高职教育就业工作中的若干误区,同时,笔者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士投入高职教育就业工作的研究之中,加强这方面的探讨,以消除误区,廓清思路,使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顺利走上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潘美意,杨立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孟庆人.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5]桂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

上一篇:浅议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下一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