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流行歌曲伴奏的编配

发布时间:2015-08-01 09:11

摘 要:利用电脑音乐编配流行歌曲的伴奏首先要从分析歌曲结构入手,通过安排织体层次、编配伴奏层次中最主要的旋律声部(高音区)、整首乐曲基础的和声声部(中音区)、歌曲伴奏音响基础的低音声部(低音区)和突出旋律节奏感的打击乐(噪音区),然后在Cakewalk Sonar中结合歌曲风格选择合适音色、调节恰当音量、安排声部声相位置、润色混响和合唱、完善伴奏音响效果等步骤完成伴奏的编配制作。

关键词:流行歌曲;伴奏;编配;Cakewalk Sonar

  流行歌曲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俗乐”即我们常说的“下里巴人”中那些优美抒情、诙谐风趣的小曲中就有所体现。进入二十世纪,流行歌曲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殖民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产生的我国第一批流行歌曲),港台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歌星们的受宠,台湾校园歌曲风靡全国,大陆就形成了不可逆阻的港台风),西北风(八十年代中期,《信天游》、《一无所有》的出现,标志着西北风的形成),中国风(九十年代起,西北风引来了中国风,流行歌曲沿着民族文化方向前进,跨入一个新的时期)。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流行歌曲开始明显呈三个趋势发展:一是创作的多元化;二是演唱方法的多元化;三是港台流行歌曲继续盛行。
  一、流行歌曲的定义与歌曲结构的分析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因此,流行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主要是强调生活化与大众化。
  (一)流行歌曲的定义
流行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流行音乐又称作轻音乐,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古典音乐中的通俗音乐;二是社交舞曲和民间舞曲;三是民间歌曲和创作歌曲,以及根据这些歌曲改编的各种器乐曲;四是现代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具有更加广泛的流行性和娱乐的通俗性,也称时代歌曲和通俗歌曲,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体裁。“狭义的流行音乐多指通俗歌曲,实际上是一种风格概念,指那些运用‘通俗唱法’并手持话筒演唱的,使用以电声乐器为主的乐队来进行伴奏的那种流行歌曲。”①
  (二)歌曲的结构分析
  “流行歌曲的结构安排比较多样,各种曲式都可能运用,不过尤其突出的是对两大句结构以及再现两段体的使用比较广泛” ② 。人们熟悉的流行歌曲如《我的中国心》、《月亮代表我的心》、《天路》、《忘情水》等都属于这种结构使用,尤其是结束句重复时,伴随着逐渐消失的力度处理更是多见。
  二、流行歌曲伴奏的编配
  编配是一首歌曲伴奏的核心部分,是歌曲的灵魂。它可以分为调式识别与和弦的配置、旋律声部写作、和声声部写作、低音声部写作和打击乐写作五个步骤进行写作。
  (一) 调式识别与和弦的配置
  我们知道,每首歌曲或乐曲谱表前都标有调号,但该作品究竟运用了该调号中的大调式还是小调式,尚需我们加以辨别。“一般而言,大调作品多以“1”或“5”音开头,以“1”或“5”音结尾,小调作品多以“3”或“6”音开头,以“6”音结尾。”③(五声调式另当别论)。
  对于例外者,我们可以用分析其旋律进行的办法加以识别。大调歌曲建立在稳定的大三和弦上,其中个别的不稳定音都能解决到大三和弦上,音响明朗、壮丽,旋律中经常出现“1、3、5”音;小调歌曲建立在稳定的小三和弦上,其个别的不稳定音都能解决到小三和弦上,音响阴柔、优美,旋律中经常出现“6、1、3”音。大调歌曲应主要配置大调和弦,小调歌曲应主要配置小调和弦。有时,一首歌曲可能出现转调的情形,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借助乐理知识与自己的乐感。
  对歌曲的调式识别之后,紧接着就是进行和弦配置。和弦的标记首先要掌握几点要领:1、曲调中一小节里多数音属于哪个和弦,伴奏就应该配哪个和弦。  2、重拍上的音,即时值最长的音是曲调的骨干音,也是我们选择和弦的依据。歌曲开始与结束时都有主和弦。3、大、小调的三个主要和弦可以相互补充或替代,用以丰富乐曲的色彩。其次,要掌握和弦进行的一般规律:1、不稳定的和弦总是倾向于进行到稳定和弦,和弦进行的动力主要是靠不稳定和弦的发展和运动。2、和弦的功能是否稳定,主要决定于组成这个和弦的几个音的性质。3、属七和弦经常用来作为正格终止式中主和弦前面的和弦,减七和弦作为过渡性的不协和和弦,在适当地方运用能够起到丰富和声色彩的效果,但是不宜多用。
  在和弦配置中,还要进行和弦根音逆行性检查,避免平行五、八度的出现以及Ⅴ→Ⅳ的和声进行,这样才能显得和弦的进行顺畅、和谐。
  做为初学者,如果掌握特定调号的Ⅰ和弦、Ⅳ和弦、Ⅴ和弦、Ⅴ7和弦、Ⅵ和弦、Ⅱ和弦、Ⅲ和弦、Ⅲ7和弦就可以满足伴奏需要了,有时为了丰富和声色彩,可以渗透一些其它和弦。
  (二)旋律声部写作
  旋律声部(旋律层)是织体结构中主要的层次和因素,分为主旋律和副旋律两部分。在旋律层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称为主旋律。副旋律是音乐配器中表现音乐形象的又一重要功能,它是根据原始材料为基础,通过各种手段发展来的新的旋律,在风格上同原始素材一致,并且同原始旋律形成对比,不占据主导地位,是主旋律的补充因素。副旋律出现在主旋律的句尾长音或节奏较为宽广疏松的位置上,不与主旋律处于同一音区,有时两者相距很远。高音区的副旋律能够增强主旋律的明亮与辉煌的音响效果,中音区的副旋律如同与主旋律对话,具有亲切的抒情性;低音区的副旋律具有平稳、沉着和坚定性。
  主旋律从整个轮廓上看一般都带有“波浪形”的特点,即旋律的进行要有起伏、有层次和前进的动力,在音高关系方面有所变化与发展,在线条的起伏进行中有所对比(如上行或下行、级进或跳进、同向或反向等),形成自然而流畅的进行,音调要自然,节奏要灵活。通俗歌曲中主旋律主要体现在歌曲的演唱旋律上,我们要考虑的是前奏、间奏或尾声的旋律。
  副旋律的写作可以采用三种方法。“1、填充式副旋律,一般放在主旋律的句尾或较长间隙时,对歌曲起到补充、衬托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音乐风格上与主旋律要保持统一,而在旋律线走向方面常与主旋律反向进行,形成一定的对比与平衡(见谱例1)。2、模仿式副旋律,与主旋律相隔一小节或两小节,相差八度倍数 的模仿主旋律的全部或部分素材(见谱例2)。3、对比式副旋律,一般采用二声部的写法来写作,与主旋律在音高、节奏句法结构、旋律形态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对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见谱例3)。”④下列谱例中,上行是主旋律,下行是副旋律。

  

  (三)和声声部写作
  和声声部(和声层)是整个乐曲的基础,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渲染色彩、形成乐曲高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表现手段,也是确定调性、调式以及离调、转调的主要标志。和声层通常分为节奏和声和背景和声两种。节奏和声常见的织体手法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完全分解和弦和带有一定律动规律的综合之体手法等。背景和声主要是为了塑造特定的效果或者营造特定的气氛,它可以是特定色彩的柱式长和弦,也可以是循环不止的律动。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和弦的配置,实际上配置和弦结束后,写作和声声部只要根据和弦的进行结合歌曲的风格、感情意向填写适当的织体手法即可。
  1.和声语言要尽量简洁
  和声语言要尽量简洁,这一条很重要,尤其是当配器的色彩体现在音色和节奏上时,朴素的和声往往起着平衡和稳定的作用。对一些歌曲只用正三和弦就够了,而滥用副三和弦,反而会破坏歌曲的风格和统一性。
  2.把握好和声节奏的快慢张弛
  要把握好和声节奏的快慢张弛,一般的要求是在情绪热烈、节奏欢快的歌曲中,和弦的更换宜慢不宜快;而在速度较慢的段落中,和弦的变化可以积极些,适当加进一些变音和弦和七和弦。
  3.和声的功能性和色彩性的运用
  在劲歌中,或在歌曲推向高潮时,往往应突出和声的功能作用,多用四度、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运用属或重属和弦向主或属和弦的倾向性,以达到和声力度上的要求。而在抒情段落中,有时可以突出和声的色彩作用,这时常用三度关系的和弦连接,象1-3、2-4、6-4、5-3等进行适当地运用,均有良好效果。
  4.有别于传统和声的平行进行
  和声声部的写作与音乐情绪紧密结合,和声形态千变万化,有别于传统和声的平行进行,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是被允许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特色。
  (四)低音声部写作
  低音声部(低音层)是整首歌曲的音响基础,本身是一个独立声部。它直接影响和弦的功能、整个乐曲的速度与节奏,甚至影响整首歌曲的织体写法。所以说,没有好的低音的音乐是不完整的音乐。
  1.旋律作用的低音
  旋律作用的低音,指低音声部本身的意义与上方旋律声部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低音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旋律声部,也可以作为副旋律对主旋律加以支持、陪衬、对比或补充,更为多见的是两者交替运用构成一种复调进行(见谱例4)。2.节奏作用的低音
  节奏作用的低音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低音声部节奏与旋律声部或和声声部节奏相同或相近,起着补充、支持作用;另一是指节奏与旋律声部或和声声部节奏明显不同,起着节奏对比的作用(见谱例5)。低音层节奏的安排应与旋律、和声安排同时考虑,并作为创作的前导构思精心设计。下列谱例中,上行是歌曲旋律,下行是低音声部。

  

  写作时,在一般乐曲中(尤其在中速或比较慢的乐曲中),应尽量将低音写满时值不要有停顿。如果在每个音之后加休止符,低音声部就会因此而断断续续的,以致影响到整个乐队的音响效果。其次,应重视低音的旋律化,即使在以和
弦根音为主的低音类型写作中,也要在保持其基本节奏特点的前提下,尽量用一些经过音将其前后骨干音连接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不允许连续两次的五度同向
进行(四度也应避免),这主要是为了加强低音声部的独立性和旋律化。不然,把一些和弦根音毫无关系的组织在一起,音程跳来跳去,听起来不悦耳。
  (五)打击乐写作
  打击乐(噪音层)写作实际就是架子鼓与其它特色打击乐器的综合运用。架子鼓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节奏乐器。事实上,很多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流行歌曲,都与架子鼓的特殊效果分不开。
  大鼓发音低沉、结实,演奏时,往往击在重拍或节奏重音上,是架子鼓的基础低音,也是整首歌曲的节奏支柱,常常与低音声部节奏同步(更准确的说是低音声部通常与大鼓的节奏保持一致)。大鼓的鼓点不宜写的过密,时值以四分音符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八分或十六分音符;在较快的音乐中,八分音符几乎是不允许的。
  小鼓发音清脆、响亮、穿透力强,在使用上远比大鼓灵活,通常的情况下,小鼓都是同大鼓踩镲互为补充,组成一种固定节奏型,这时候用它同大鼓呼应,在弱拍位置上的强奏,最能体现通俗音乐的特点。有时,为了增加气氛,常用一种切分技巧,发出一种结实响亮的声响。此外,小鼓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击边,这种用法通常在抒情或情绪轻松愉悦的段落中使用。
  如果说,在架子鼓系列中,各种鼓表现了粗犷和奔放的一面,踩镲则透出一种女性的纤细和小巧。踩镲的节奏一般不需要有太大的变化,通常以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做一种机械的持续,以便在大鼓与小鼓错落的节奏变化中保持着必要的平衡。越是在复杂的节奏中这种平衡作用越显得重要。有时为了增加踩镲的表现力,还可以使用开镲奏法。在实际演奏中,有目的的使用一开一踩,往往给踩镲平淡的节奏持续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吊钹主要是用来增强乐队的表现力度。几乎在所有的劲歌或音乐的高潮段落中都可以听到吊钹的声响。加以强调的是:任何时候吊钹都应有节制的使用,即使是非用不可的地方,也应尽量的用得巧妙。吊钹同旋律形成对答关系,即给活跃的节奏增加了几分俏劲,也体现了通俗音乐的“反拍重音”特点。
  通通鼓是主要用于乐句或乐段之间的连接部分。偶尔,也在情绪浓烈的段落中做一些华彩式的点缀。最能体现通通鼓特色的则是在音乐进入高潮时,那一连串的鼓点。在具体编配时要注意几点:首先,通通鼓是一种色彩乐器,而且只能强奏,不能弱奏,用多了给人一种“闹”的感觉,尤其在一些气氛宁静的歌曲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其次,在段落连接或推向高潮时,不要老是采用由通通鼓的高音逐个走向低音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奏法,这种奏法既单调又落俗,而且缺少轻音乐特有的节奏特点。
  流行歌曲打击乐中,除了架子鼓外,还有沙锤、木鱼、梆子、康加鼓等特色乐器的巧用。这些节奏乐器的使用要根据歌曲感情意向适当加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流行歌曲的伴奏已经是不可 抵挡的发展趋势。除了以上各声部、各层次编配外,还需在Cakewalk Sonar中结合歌曲风格选择合适音色、调节恰当音量、安排声部声相位置、润色混响和合唱、完善伴奏音响效果等步骤完成伴奏的编配制作。要想真正编配好流行歌曲的伴奏,除了自身理论知识的加强和不断实践探索外,还要多听广为流传的作品,从中积累大师们的伴奏编配和配器手法。

注释:
①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2 P245
②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2 P249
③李荣忠.《歌曲伴唱举一反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9 P348
④赵淑云 谬杰.《走进音乐》[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8 P143
参考文献:
[1]王思琦.当代语境中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概念的使用与分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3
[2]高鸿祥.配器法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3]刘天礼.电声乐队配器法[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4]张馨洁.略论电脑音乐配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张艺.碰撞与传承—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和声语言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上一篇:浅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浅论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