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书法教育问题思考与文化精神本科论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3:15

  

第1篇:再谈语文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


  1.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之一——书法教育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已经为中小学的写字、书法教学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5年4月,审核教材。2015年9月,选定的教材已投入使用。


  书法教育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能通过书法的学习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感受方块字的美,进而提升个人的人格修养。


  2.背景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是我国的传统国粹之一。那么,何为书法?"书法,就是拿毛笔、蘸墨、写字,这种行为谁都会。不管是谁,专业或不专业的,他都只做了三个动作——起笔、行笔、收笔。为什么书法家一提笔写字,这张纸瞬间产生价值,为什么你写的字,哪怕用的是一张一万块的宣纸,还是没人要。你说是笔、墨出问题,给你上好的笔和墨,你也就是那样子。那我们就要追问,这个行为一定是在哪个环节产生了价值。这就是学问。什么是起笔?就是毛笔怎么放到纸上去;什么是收笔?毛笔怎么离开纸;什么是行笔?毛笔从进入纸到离开纸这个区间就叫行笔,也叫运笔。[1]


  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的国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风东渐",西方垃圾文化不断影响、腐蚀、弱化东方文明,社会处在剧烈的转型与变革时期,书法教育进课堂是自觉维护我国传统文化安全的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十年来,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书法课,有依托美术系、中文系的,也有独立设置专业的,形成了从专科、本科直到博士后的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随着书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成为必修课,在高等院校成为专业课,书法专业教师严重紧缺,书法教师的培训、培养也就势在必行,很多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为书法专业的就业提供了可能。书法在国家的教育和文化管理体制内一直是边缘化的,这对它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中国书法家协会近两年的一系列举措,正是力促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和提高。比如,在国展评审中,增加了文字审查、文辞审读等环节,严重硬伤的或是错误率超过规定范围的,全部拿掉,以此推动书法家更加重视汉字和经典文本的正确使用。


  3.现状及原因


  3.1电子信息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大量使用电脑,使书法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人们的生活、工作乃至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打字替写作字,无孔不入,导致人的写字能力大大下降。学生参加考试,卷面的内容要求写的字不多,甚至有很多是客观题、选择题,只需填上序号便可解决,和文字根本沾不上边。


  3.2教育的评价制度导致的结果。中小学总是大呼"素质教育",但评价制度并未从"应试教育"真正转变过来。学校既舍不得放弃书法教育,但书法教育却未能达到提高成绩的作用,许多学校秉持的是"能开则开,无法开则省"的态度。书法教育也不作为考核项目,因此未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漫天的作业也使学生一味地为了完成作业,无法很好地书写。


  3.3师资匮乏,专业素养不高。书法教师师资严重匮乏已是事实,绝大多数的教师未曾受过专业、系统地书写训练,整体的书法素养缺失,亟待提高。零散的、不规范的书法教学反而导致孩子们的学习更容易进入误区、盲区,为正规的书法学习埋下隐患。尽管各级专业、非专业组织的书法展赛层出不穷,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4.课标中的目标及书法教育方法探析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规定。


  4.1硬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4.1.1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逐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觉,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逐步体会铅笔、钢笔书写的特点。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懂得爱惜文具。


  4.1.2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


  4.2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3-4年级


  (1)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


  (2)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3)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尝试集字练习。


  小学5-6年级


  (1)继续用毛笔写楷书。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在临摹或其他书写活动中,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


  (3)学习欣赏书法作品。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4)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课标要求,书法教育可从端正学生的态度、书法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能、欣赏和创作三方面入手。


  4.2.1端正书法学习态度。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书法教育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应树立正确的书法价值观,端正教与学的态度,把书法教育摆到正确的位置,写进学校、教师的工作计划,写进课程表。通过书法教育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让广大师生能真正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真正的体会到汉字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2.2书法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技能。书法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是书法学习的基础,也是书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即书法基本功的训练。


  (1)书法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双姿"、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须有规划、有计划、有措施、有反思、有调整。


  比如,"双姿",即书写姿势,指执笔法、坐姿。自古执笔无定法,有双钩、单钩法两种,提倡采用双钩法。执笔法还可提到腕法,腕法也有直腕、平腕之分,各取所需。


  又如,书法的笔法即具体到用笔的"提"和"按"、"中锋"和"侧锋"、"露锋"和"藏锋"等等。


  再举个例子,"提"和"按"是楷书笔法的训练重点之一,而且伴随着书法学习的始终。"按就得重,让你重、更重、再重点,之间的层次你得能区分;提就得轻,让你轻、更轻、再轻点,之间的层次你也得能区分开来;你得符合我的训练要求,这是技能训练。然后,还得教学生由重到轻、由轻到重的转换训练。再然后,还得引导学生感受"重"对应什么样的情感,"轻"对应什么样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分别对应着古人的哪一个帖,你得去看、去感受。[2]这样,一个人的内在灵性就被慢慢培养起来,并得到极大的打造与发挥。歌星在台上唱,台下的哭得不能自已或是一片的欢呼雀跃,为什么?他一定是在训练阶段经过细节上的寒彻骨般的、天昏地黑的死磕。情感,以情感人!情感不细腻怎感动人?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


  (2)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基本方式,更是书法学习的不二之路。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对古人书法的学习?我们学习古人的经典碑帖,对其外在形态的临摹、研究,实际是通过这个'相'去深入先民的核心精神内蕴。古人的智慧,古代的文明,最后都落在法帖上;虚的东西都落在实处。临摹的过程就是把实的还原成虚的东西,达到与古人思接千载,然后再用古人的智慧叠加我们的智慧,形成新的艺术形态。[3]


  A.临摹方式:包括摹帖、临帖两种方式。摹帖方法有描红、单钩法、双钩法。摹帖的优点是便于把控字的间架结构,缺点是依耐性强,离开字帖什么都不是了。这种方法适用写字感觉一般的学生。


  B.临帖方法:包括实临和意临。实临是基础,意临是提升。小学生以实临为主。实临又分为对临和背临。对临是指把字帖放在前面或左边,照着字来写;背临是指把字帖合起来,努力再现字帖里面的字。实临的最高标准是形神兼备。


  C.临帖过程:读帖→临写→比对→调整


  D.推荐碑帖: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欧阳询《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三门记》、《妙严寺记》。


  E.临摹字号:宁大勿小;提倡写大楷,以10厘米左右的米字格为宜,便于表现、比较,进步快,今后写小字更有味。学楷书不可从小楷入。


  (3)书写用具及摆放:笔;墨;纸;砚;毛毡;镇尺;笔架子;笔洗等。


  4.2.3欣賞和创作


  A.了解常见的书法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楹联;斗方;扇面;横幅;长卷等。


  B.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史:中国的汉字,随着社会的变更,也在不断的发生演变、进化,我们一般概括为篆、隶、行、草、楷书五种字体。


  C.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中出现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感受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的特点。


  D.由于小学阶段,孩子们仍处于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让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书法作品的创作。


  5.如何进一步提高书法教育质量


  5.1开设书法课程,系统教学。学校应开设书法课程,聘用专业的书法教师,开展规范、有效的书法教学,有规范的作业布置和恰当的评价方式。


  5.2营造文化氛围,开展活动。学校可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栏、标语、警示牌、宣传材料、板报等途径,广泛宣传书法文化,营造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学校可结合重要节假日和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活动,如举办书法艺术节、书法讲座、书法比赛、优秀书法作品展、"书法之星"评选、手抄报展示等,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5.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应结合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圈点法、批注法、示范法以及作业分析法,也可以采用展示激励、反思总结以及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法。评价过程中要综合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提倡在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以促进学校、师生的重视。


  总之,书法教育进课堂势在必行。书法教育已成为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也必将为大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添砖加瓦。


  作者:王清火

  第2篇:对语文中考书法评价试题的思考


  随着书法教育要求写入课程标准,中学语文书法试题也出现在各种考试中。不少市区在语文中考试题中设置关于书法的试题,这对落实课标要求,提高学生书法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几年书法考试内容看主要集中在汉字书写、书法欣赏两个方面。南京市更是取消了试卷书写分,改为规定内容要求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并结合书法欣赏,可以说要求是比较高的。就语文试卷书法考试有些地方也是值得斟酌。


  首先取消卷面书写分值得研究。


  "书法教育的评价,重在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了解基本的书法文化。掌握《指导纲要》这个基本要求是评价的前提。"最近出版的《中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对书法评价做出了这样的解读。


  "写好汉字",怎么才叫写好汉字?


  "中学生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流利、美观,强调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并不强调书写汉字成为艺术品。"《中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对写字教学做了这样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书写要求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寫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中小学书法教育将培养每个学生写好汉字视为首要目标,同时也关注书法艺术文化教育内容,提倡因材施教。


  我们平时的实用书写与所说的"书法"是不同的。"实用书写"属于工具的范畴,强调规范性,主要功能是传达语言信息;"书法"则属于艺术的范畴,强调艺术个性,主要功能是提供艺术作品。比如"实用书写"的文字应是现行规范汉字,法定字体主要为楷书和行楷,而"书法"的文字可以是繁体字等不规范汉字,字体可以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各种字体。


  语文书法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实用书写和书法欣赏。而最能体现"实用书写""提高书写速度"的莫过于试卷的卷面书写了,一份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流利、美观的试卷也是一份很好的书法作品,它体现的是书法艺术中的结构感和章法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同时可以看出该生的书写习惯不错的,书写能力是很高的。而只是考查学生抄写一两句名句佳词显然不能够达到目标。


  实用书写的基础打好了,有兴趣的人们自然可以进一步追求书法艺术,但恐怕那就不是多数人的任务了。可以说,不一定人人都要练习书法,但是却都要参加规范汉字书写训练。


  因而语文试卷设置卷面分是很必要的。


  其次书法欣赏内容的考核及难度的把握拿捏要准。


  《中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旨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


  我个人认为书法知识没有必要考试。我们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那些专门术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会产生何学习书法兴趣,而书法欣赏更多的是感悟和体会,常常可意会难言传,更没有必要考试了,不必要加重学生负担。


  因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开设书法课,学生的书法教育只是局限于书后相关附录中书法知识以及考前老师的考前指导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欣赏书法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事实是不容忽略的。


  语文试卷考书法欣赏,不应该考一些名词术语,而应该把它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紧密的结合起来,考出中国语言文化气息,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通过考试的引领,去引发学生兴趣,能主动的关注生活中的书法艺术,去思考,去探究。


  目前书法欣赏考试题目内容主要是辨清书体,名作与名家对应,某书法名作的特点赏析,尤其名作赏析,题目越出越难,


  如某区2015语文中考二模试题:


  两位同学展示自己临帖的成果,你认为哪一个"怀"字临摹得好?请写下理由。(2分)


  答案是:5(2分)A因为A字比较刚健端庄,显得遒劲稳健,以中锋运笔为主。或B,因为B字显得灵动飘逸。


  说实在话我认为这种答案我写不出来。因为答案没有从题目中"临摹"二字作答。既然是临摹,首先是应该像,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怎样运笔出锋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A)竖心旁比(B)竖心旁像,而(B)左边结构章法又比(A)像,所以学生的答案几乎答不到参考答案上来。


  语文试卷考书法,我认为那些紧密结合语文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的试题才应该更多的出现,多考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


  如某区中考模拟题:


  对下面书法作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兰亭集序》《书谱》《雁塔圣教序》《多宝塔碑》


  A.《兰亭集序》-王羲之-行书B.《书谱》-孙过庭-草书


  C.《雁塔圣教序》-褚遂良-隶书D.《多宝塔碑》-颜真卿-楷书


  对名作基本知识了解考查,难度不大,学生没有心理负担。


  如某区中考模拟: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回答相关问题。


  把上面(甲)幅书法作品的三、四句用工整的简体楷书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这道题既考查了书法作品阅读从左往右读体例,又考查诗句断句,同时书法作品是那样隽美给人以悦目,还有繁体字要变为简化字,对繁体字要有认识,再次考查书写楷体难度不大。


  如2015北京中考试题:


  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解题要认真审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很明显带有错字的匾额,第四幅"明"多一横。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有的古字多一笔,有的古字少一笔,这其中有一定的文化的,也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另外书法分值量的设置是否过大。


  以前卷面分从2分加到3分,书法课几乎不上,现在试卷书法却考到6分了,分值是否过重值得商榷。我们初中阶段学了那么多古诗词,考试分值一般不会超过4分。我们的考试对教育教学引导还是值得考虑的。


  我们的书法评价要明确目标,重在激发兴趣,让学生书写水平持续提高。书法教育和书法评价都要防止忽冷忽热。持之以恒的客观评价,才是书法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谷军

  第3篇:东晋碑刻书法艺术管窥


  一、东晋书法概况


  时间回到动荡的东晋,伴随着连年的战乱和无休止的地盘之争,东晋这个历史上短命的王朝仿佛像划过天际的流星,短暂到被许多人所忽视。但魏晋南北朝是书体演变关键期。在此期间,彼时盛行于两汉的隶书逐渐走向没落,而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行、草书三种书体终于日臻成熟,基本完成了向今体书法的演变,形成了中国书法史的又一高潮。


  说到碑刻书法,不得不提各朝代主政者的政策走向。汉代厚葬之风盛行,然而至汉末,曹魏开始兴起薄葬之风,于是中央主政者大力推行禁碑政策以示廉洁。但其实政策归政策,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还是有困难的,尤其是西南和东北的边远地区。尤其到南朝之后,碑还是很多的。北方更不用变的,造像立碑也很多。因此,东晋碑刻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字体多在隶楷之间,关于其中一些碑刻书体的准确定位亦未有定论,成为书坛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二、东晋碑刻分类


  东晋碑刻按照字体演进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篆书碑刻、隶书碑刻、楷书碑刻三种形式。由于东晋处于书法字体的演变期,因此,东晋的碑刻书法以隶书为主要载体,但这种隶书和两汉时期的隶书已经出现明显的不同,那就是“隶书揩化”,顾名思义,也就是由隶而楷的书体演变过程。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各个地方的书体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甚至出现较大的时代错位。


  (1)篆书碑刻。由于篆书的盛行时代是在两汉及以前的秦朝,因此到了东晋,虽然仍然存在,但已经掺杂了些许隶书笔法。此种碑刻的代表首推《朱曼妻买地券》,该碑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刊刻,属东晋早期的碑刻作品。该书法字体虽为篆书,但已经全无秦《峄山碑》的圆润典雅,取而代之的是锋芒毕露的尖锐之感,其间许多隶书笔法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一方面说明了篆书在江南一带的历史传承,另一方面明显的体现出了后朝隶书体式和笔法对篆书的改造和创新。


  (2)隶书碑刻。东晋隶书碑刻名品竞出,争相斗艳,在东晋书法史上蔚为壮观。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高崧墓志》、《好太王碑》、《爨宝子碑》等。《高崧墓志》与《高崧夫人谢氏墓志》同出土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一六朝墓中。此墓志书刻精巧,书体自然,其中不少字体点画成方折之形,楷书意味甚浓,这可作为魏晋南北朝隶书楷化的重要依据之一。《好太王碑》自清光绪三年发现以来,收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不仅涉及到历史学界,也涉及到了书法界。该碑结体平稳方正,偶有纵长结构,布局严密整齐,笔法简约朴素,提按、波磔不甚明显,整体感觉朴茂无华,气势恢宏。而稍早出土的“滇中第一石”《爨宝子碑》刚开始甚至被当成了压豆腐的石板,后来被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得以散发光芒。该碑字体以长方、正方为主,点通常被处理成三角形样式,峻利挺拔,外围四角撑满,张力十足,同时强调方起方收,给人以斩钉截铁的力量感。该时期的隶书碑刻主要以方笔为主,其结字亦多为方形结构,或呈正方形,或呈长方形,或为扁方形。用笔中规出矩,体态寓方整于横势之中,一般不作过多的伸张之势,绝少放纵恣肆的笔画,给人以浑厚内敛之感,与两汉隶书的区分度极大,同时这也是东晋隶书的最大特征。


  (3)楷书碑刻。东晋时期的楷书碑刻极为少见,比较知名的有的《颜谦妇刘氏砖志》和《夏金虎墓志》,这两方墓志字体虽为楷书,却因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仍然带有隶书的笔意,书写较为随意,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可以视为早期的楷书。


  三、东晋碑刻在书法史的地位及意义


  我们暂且将东晋时期的碑刻及墓志书法字体划分为隶书和楷书,但从实际的书法发展历程及演进来看,这些碑刻及墓志的书法都是处在缓慢的书法变体之中,只不过是有些隶意更重,而有些楷书意味更重罢了。透过碑刻书体的演进也可以折射出整个魏晋南北朝在中国书法演进史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中国的汉代隶书碑刻和墓志也正是通过这个时期的变革,逐渐演变成了唐代流行的楷书碑志,而楷书碑志一直流传至今。


  东晋碑刻在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对汉碑的继承尤为明显,但又对汉碑的波磔和提按做了弱化的处理,用笔方厉,使得整个字体更为方正,收放痕迹减弱,整体感觉更加敦厚质朴,重心开始居中,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唐楷。因此,东晋时期的隶楷或楷隶碑志在中国书法史的作用功不可没。


  作者:王玉川

  第4篇: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书法,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书法的发展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密切相连,汉字的演变历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练习书法对修身养性、素养提升是极有裨益的。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并针对其年龄阶段特点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地继承并弘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赏——抓住书法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学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书法大师沈尹默曾经说过:“世界公認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因此,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眼高手低”。书法学习亦有如此规律: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重搜集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传统优秀的书法作品,以投影、录像、图片等多形式多视角地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解说,创造一个悦目、悦耳、悦心的境界,通过这样学习欣赏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作品的背景、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蕴,还受到启发和感染,强烈地感受书法的魅力,进一步产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就会让学生达到善观察、能品评、会欣赏的水平,同时伴随对汉字书写体验美的不断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爱美情感。


  在引导学生欣赏传统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时,适时加入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如三国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等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有些故事会让学生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还能增强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


  二、摹——突出摹帖训练,指导学会临帖


  读帖、临帖是练习书法的重要手段,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练习书法与学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摹仿开始的。学习书法则必根据字帖的一笔一画,一字一行反复临摹。临摹中“钩”是将一种半透明的薄纸蒙在法帖上面,仔细地把纸下的字迹描成空心的“双钩字”。这种双钩法沿字的点画边线描绘,能使钩描者准确理解点画的精微之处,领会线条的形状与质感。它所注重的是字的点画训练。摹是将薄纸蒙在法帖上复写。摹写的点画一笔完成,不可能像双钩那么细致精微,它所着眼的是字的间架结构。钩与摹看上去很费时间,又受拘束,不如临来得洒脱自如,但却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学书方法。潘伯鹰先生曾说:“这方法看似死笨,实际却最聪明便捷。因为我们的视神经是有错觉的,我们看一个字的结构,自以为看得很仔细很准确了,实则不然,如若将纸蒙在原件上照描一遍,便能立刻证明单靠‘看’还是不精细的,离开实际还有很大距离的。只有作了‘钩’和‘摹’的两套功夫,方能准确记住古人书法的实际结构,以及其起笔、收笔、转笔等等的巧妙处。”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点画和结构缺少认识,直接临帖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入门。钩摹的约束性既可规范固有的不良书写习惯,又能帮助他们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于点画结构,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是非常必要的。启功先生说:“摹帖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好办法,很有好处,前人的结字用笔规律、方法,以及他们的各自特点,有的用语言能讲清楚,有的就只好通过影摹去感觉和体会,语言是难以讲通的。”又说:“你摹唐朝颜真卿的《多宝塔》,每下笔影摹,就好像颜真卿在身边直接指导似的,告诉这一横,写时用力要轻一些,速度要快些;这一竖用力要重一些,速度要放慢些等等。而现实颜真卿已去世一千多年了,怎么会有这样感觉呢?这种感觉和体会,用影摹的方法就能达到。”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活用教材,将教材中例字扩印放大,这样就便于学生的描摹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描摹训练,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效果显著。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指导摹帖到位,学生不但能从初步的模仿中体会前人的书写法则,还能领悟学习到他们的运笔方法和结构规律,由无知到感知,由模拟到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三、练——加强大字练习,让书写得心应手


  根据自身多年的书法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学书法应选大字帖,写大字。大字帖的好处是每个笔画的细微处能完全展示,起笔、行笔、收笔、基本点画的笔势都能看得十分清楚。大字的结构布局难度相对大,大字的结构布好局了,小字就相对容易些。古代一些书法家也提倡初学书法宜从大字入手,如:“初学先大字,不得从小”(卫铄《笔阵图》),“初学先宜大书,勿遽作小楷”(蒋和《书法正宗》)。


  平时的书法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写小字时非常吃力,动作僵硬,进步很慢。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脑神经细胞机能较简单,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手指、手腕灵敏度不高,这样就容易出现手脑不协调,毛笔不听使唤的现象。由于书法笔法丰富,如提、按、顿、挫、转、折以及手指、手腕的运动都很精微、细腻,需要他们细细体验。动作到位,笔法才能交代清楚,但小学生刚学书法,刚刚接触毛笔,握笔上手,难免手指手腕肌肉紧张,运笔动作容易僵硬粗糙,就难以精确。写小字,按下去很容易出现大疙瘩,“提、顿、按”不习惯,提不起,拉不起来,这样很难体会到用笔的奥妙。而写大字正好解决这个难题,大字的线条有很大的延伸性,笔画粗了,动作幅度可以稍微大一点儿,就容易体会到笔和手指手腕的运动,字也像模像样,学生信心增强,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练习写大字容易使学生理解“知白守黑”“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等结字的方法,便于他们发现练字过程中出现的结构问题,及时纠正。一般来说,写大字容易露怯,主要是大字每笔每画的放大,一下子把字的笔病也放大了。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不错的字,拿到展示墙上挂一挂,看一看,评一评,学生自己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或者败笔。这样自我赏析、互相品评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


  总之,书法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其特有的教学规律进行,既要讲究方法,又要突出重点,不但要重视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书写习惯的养成,还应当把书法练习和陶冶性情融合在一起,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书法的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作者:张成

  第5篇: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精神


  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


  通过书法研究个人心理,了解个人的心灵。西汉扬雄便提出:“书,心画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自唐之后,科举取士,书法也是评定标准之一。这标准不在考测才学,而是甄别性情和人品。今天西方企业选取工作人员往往也采用这方法,字迹学家的报告也列为参考根据。当然中国书法理论虽涉及字迹学的问题,但并未建立一门字迹学,因为谈书法究竟是谈艺术欣赏。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的书法欣赏透过审美,还是归到欣赏人自身,欣赏人的品格性情。我们赞美书法,不说:“这幅字很美。”因为这样说是一种着眼于纯粹形式美的说法,乃含有贬义,意味着这字很漂亮,讨人喜欢,但是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只是华丽的衣裳,不见人。傅山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便代表激烈反对写漂亮字的意见。我们欣赏书法通常用的赞词是:遒劲、古拙、蒼老、飘逸、典雅……这些词描写作品的风格,同时也便涉及书者的心灵境界。所谓“心灵境界”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构、内心世界。


  通过书法研究集体心理,了解民族性和文化精神。在世界文化中,唯独中国文化产生了书法,阿拉伯国家虽然也有书法,但是以装饰意味为主,和中国书法以表现为主有本质的不同。西方所谓“书法”(calligraphy)更局限于招牌、广告和印刷装潢。在西方,相当于中国书法的是雕塑。在西方,雕刻与绘画并称;而在中国,书画并称。书法是一项高层艺术。苏轼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可见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可以看到书法所容纳的中国人文精神。他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他(《述学》第二十三)所提出来的学书程序和修养是非常苛求的。他先提出广临众帖的原则:“学者若能见千碑而好临之,而不能书者未之有也。”(《购碑》第三)临写是摹仿一家的用笔、结构和章法,然而不得是皮相的依样画葫芦。梁所谓“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貌似。”(《评书帖》),也就是说通过运笔用墨的摹仿潜入古人心态,了解一种性格、精神。用今天的话说乃是一次灵魂的探险。临千碑乃是体认多样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广泛的认识扩大我们自己的胸襟,补救自己的弱点缺陷。如项穆所说:“人之资禀,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所以临摹功夫是了解别人,也正是塑造自我。康有为虽然大肆鼓吹北碑,但是他要求学者把中国文化史温习一通,把中国文艺流派的各种风格意趣涵泳在心,陶冶为自己的血肉,酝酿为蜜,锻炼为金,落纸为云烟,而呈现出个人的神采气象。在《学叙》第二十二有一段话值得录在这里:


  能作《龙门造像》矣,然后学《李仲璇》以活其气;旁及《始兴王碑》《温泉颂》以成其形;进而为《李超》《司马元兴》《张黑女》以博其趣;《六十人造像》《杨翠》以隽其体,书骎骎乎有所入矣。于是专学《张猛龙》《贾思伯》以致其精,得其绵密奇变之意。至是,而习之须极熟,写之须极多,然后可久而不变也……


  这一大段文字是描述一种个人书风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个平衡、健康、充实的人格的形成:有骨、有肉、有血、有力、有精、有神、有朴、有趣……


  然而真正的书法家并不把眼光局限于书艺。遍临碑铭,出入名家也还不够,书法家要关心的还在书法之外: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缀法》第二十一)


  “造化”指大自然,“古今”指历史。首句指对自然、对历史作广泛的认识。“深郁”和“豪放”可说是中国诗学的两种主要倾向:杜甫是深郁的、内向的,代表儒家精神的;李白是豪放的、外向的,代表道侠精神的。“象物”一句说对万有形态的观察。“疾涩”一句说对书法造形原则的掌握。至于四时阴阳之气,乃是生命盛衰之不同状态:春季的萌发滋润,夏季的茂盛蓬勃,秋季的成熟丰满,冬季的冷峭高洁。纳摄这一切方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书法家,所谓“新理异态,自然佚出”。


  有如此的书法家么?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康有为所设想出来的书法家,这个书法家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实体。他写出来的书法是整个中国文化矿藏所提炼出来的结晶:这样的理想的书法家,也是一个理想的中国文化人。这样的书法家大概是不存在的,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对于一个画家,我们并不如此要求,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对画家列出如此庞大又周密的学习课程。


  大概一般的书法家并不认识到他的作品的全部内涵,无论他写的成败,作品总是要反映他的性格、学养和经历的,并间接反映时代风尚与地域影响。假定他服膺康有为的说法,按照康有为所提出的教程发奋做去,也不一定能达到康氏所要求的标准,因为创作性的书法既然是“心画”,就得率真、诚实,让内心得到放松而自然流露.勉强不得、矫情不得、欺骗不得。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吸引我们去反思、探索它的秘密,然而既然是心灵秘密,它同时拒绝成为研究的对象。中国人活在其中,它属于我们的心灵,心灵本身要对自己动刀解剖是很困难的,也是极为痛苦的。关于这一点,鲁迅在《野草》的《墓碣文》一篇里描写得十分简要: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性何能知?……


  ……痛完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中国人从哲学步入书法,乃是从理性思考回到活泼的生活,从彷徨求索而得到安顿。谁愿又游离出此“游于艺”的心情,回到观察分析的紧张和不安?


  像卢梭那样的忏悔,达尔文那样把人纳入冷酷的自然律,弗洛伊德那样挖掘潜意识的情绪……在传统中国眼光看来是不近人情的。这大概也是中国文化取向的一个特点。


  今天世界各文化互相撞击、互相吸取养料、互相争取生存的权利,100年来中国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点反思此文化的特征,其优越和缺陷。造型艺术是一个好的研究对象。西方近代哲学家讨论塞尚、凡·高的画,精神分析家讨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格朗基罗的《摩西》……进而借之解剖西方人的灵魂。书法是我们特有的艺术,我们一代又一代摹写不止千百万次《兰亭序》《祭侄文稿》《天发神谶》《石门颂》《金刚经》……仿佛中魔、仿佛患了神经官能症,纠缠在我们内部的是怎样一套结构?我们如何去分析、透视、阐说?如何在其中看出我们特有的敏觉、智慧、文化取向?西方人近年对中国书法也发生很大的兴趣,书法究竟有怎样的普遍性?我常听到比我年轻的朋友说:退休之后要去练书法,每天写一篇字。他们的这个设想似乎来自远古、神秘,而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有这样的欲求。书法仍是我们向往的表现工具、最后的寄托,亦是认识我们自己的最好的镜子。


  作者:熊秉明

  第6篇:基于儿童生长立场的书法教育


  什么是教育?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曾做过一个类比:“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教育家叶圣陶极为赞赏此观点,并指出,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当孩子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肥料的时候,教育者们能及时地慷慨地给予了提供了创设了,这才是基于儿童成长立场的教育。


  书法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怎么理解书法教育的价值诉求?我们认为,当下的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书法教育!在键盘输入、刷频阅读、无纸化办公、网上购物甚至网上答题、网上阅卷等智能化网络环境下,很多孩子已经越来越不习惯写字了。当然这不是网络环境的错,只是在网络环境下书法教育没有及时跟上,不少孩子身上流淌着的汉字书写的文化基因被“隐形”被“覆盖”了。书法教育,就是要为孩子创造、提供一个场域,最大可能地激活学生传承书法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内因。基于儿童生长立场的书法教育,是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尊重和观照,是一种更高的视野。当前开展书法教育具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将其渗透在学校课程之中。


  一、当前落实书法课程有较好的外部环境


  1.政策利好。201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書法进课堂”,并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用以指导各校实施书法教育。该纲要开宗明义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是1949年以来,我国第一个由小学至高中的书法教育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从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与要求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书法教育的实施策略,使得书法教育终于能够以国家课程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书法课程也终于在众望所归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社会推动。曾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些地方的书法协会组织,一方面发挥着书法人才的集聚提升的平台功能,一方面却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扮演着行业垄断的角色,把书法推离普通百姓、推离普通学生,形成了书法学习的壁垒。现在,省书法协会、省书法教育协会的会员们已经行动起来,下基层,到社区,进校园,或现场挥毫,或学术讲座,或作品布展,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让书法贴近民生、服务百姓、熏染学生,营造了比较浓郁的书法教育社会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传承书法文化的重要意义,要让孩子会写字,写好字,写一手漂亮的方块字,已成为他们的期盼。


  3.媒体助力。2016年1月,《江苏教育》(书法教育)创刊,该刊秉承“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的办刊理念,全面服务书法教育,追踪书法教育发展动态,指导书法教育改革,引领和推动书法教育的研究和发展,这必然为“书法教育进校园”发挥举足轻重的助推作用,对于学校书法课程的管理和书法教师的成长,必然发挥平台性引航功能。再如,现在的网络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借助网络,教师可以远程学习到比较专业的书法教育思想、理念和技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书法师资力量的薄弱与不足。


  二、兼职书法教师也能走向“专业”发展


  有的学校总把缺乏书法专职教师、缺乏书法专用教室挂在嘴上,大谈书法教育进课堂“如何艰难”。假如有人追问一句,你的学校有语文数学英语专职教师也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那么这些科目的课堂教学就很合格很理想了吗?我看未必!据我了解,同为专职的语文教师,教学水准却并不相当,而且有的相差甚大,教出的学生同样参差不齐。所以,有书法专职教师很重要,但缺乏专职教师,并非书法进课堂的门槛障碍。


  书法教育自然需要书法基本功底扎实的老师,但更需要喜爱书法,并乐意通过书法教学传承书法精神的老师。我校通过“以墨会友”的方式,掀起了教师全员自主自愿参与的练字活动,涌现出一批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练字高手”:他们有的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从网络上查询到学习资料和名家教学视频,观看后勤练不辍提升很快;有的则用传统学习方法,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字帖选字双钩填充摹写,书写技能突飞猛进;有的先通读书法史、书论后再选帖临摹,领悟水平让人刮目相看;有的则软硬笔同练,课堂上板书的粉笔字受到了学生们的夸赞。


  书法课堂教学,兼职教师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歌诀法”归纳出书写要领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感悟;有的用“视频法”把书法名师“请”进教室为学生讲解示范;有的用“赏帖法”带领学生“游览”著名碑帖和书法家故事,重在渗透书法文化底蕴……


  每个学年,校内兼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也是教师错位发展的机遇。通过校本培训,教师们达成了对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同和共识,加上学校领导的期待和信任,目标管理的绩效与考核,兼职观念的转变和责任担当,很多兼职教师能迅速行动起来,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平台,读专著,看视频,听讲座,写心得,练技法,把自己最缺乏的书法理论专业知识系统化,在比一比、磨一磨、晒一晒的过程中,兼职教师的书法素养不断向“专业”水准靠拢。


  教师的潜能是巨大的,一旦被释放出来常常一鸣惊人。2016年,我校就有两位教师参加省展成为省书协会员,一位教师参加省书法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我校学生的书写质量(从作业检查到卷面得分看)和写字竞赛(获奖率领跑全区)也得到了区教研员的高度肯定。在学校的激励机制下,教师们用自己的方式把“业余”做成了专业。


  三、书法课程重在渗透养成教育


  对于书法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必须出实招重实效。


  1.书法课与其他课程一样,不得被挤占挪用。为此学校规定,所有书法课(软笔)必须到书法专用室上课,那里的笔墨纸砚齐全,即使学生忘带毛笔字帖纸张,也不影响书法课的正常开展。每周一节的书法课如果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還可以申报参加课外书法提高班强化学习。


  2.午间增设一节10分钟的硬笔写字小课,培养学生的练字习惯。写字预备铃声一响,学生就整理好桌面,准备好练字的字帖和本子,不做与练字无关的事情;5分钟后,练字开始,首练姿势——练姿最练心,再练心静——心静有顿悟,三练眼力——慧眼善观察,四练“手力”——眼到手也到。学生在临帖中逐渐养成了有备、有序、有法的学习习惯。


  3.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练字无须“齐步走”——写字时间可以相同,写字数量可以不同,书写内容可以不同;写字态度可以相同,临写字体可以不同,练字方法途径也可以不同。同样,练字拒绝“超负荷”——不能因为练字重要就加大书写量,要注意适时适度——保护孩子持久练字兴趣更为重要。不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书法境界里自由徜徉,这也使得我们的书法课堂充满生气。


  四、开展书法教研活动解决真问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书法教育进课堂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确确实实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书法专用室的有效使用问题、学生临写的字帖选择问题、书法教学的课型设计问题、家庭辅助练字问题等。每每遇到这些问题,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校领导,都乐于研究商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真问题促成真研究,真研究解决真问题,在相互推动中形成了一批研究课题和物化成果,如微课、课件、案例设计、论文、书法作品等成果的发表或参赛获奖。教学研究真正提升了兼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让“不耽误孩子”的诺言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总的说来,课程的规定性(定课时、定内容、定教师、定考核评价等)仅是书法教育进课堂的外部条件,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教师。我们期待出台更多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因为一支行走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强大教师队伍才是推动儿童生长课程的直接保障。


  作者:傅宝奇

  第7篇:浅谈对于留学生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中国的书法文化是由汉字的形体结构为基础,通过各个朝代不同时期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形式,它蕴含了汉字独特的结构美,以及中国各朝各代的不同文化。由此可见,在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其书法教学对汉字教学和文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辅助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不可能脱离文化只教授语言,并且作为汉语学习最具特点也是最大难点的汉字教学,将书法教学适当合理引入,能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减轻死记硬背汉字的枯燥感,从而能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深化发展。


  目前,在有资格开设针对外国留学生书法课的高校中,大部分来华留学生都对书法都有或多或少的兴趣。在目前已经开设了书法选修课的高校里,有很多留学生都会选修书法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来中国对于中国的各种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的留学生,其对于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但是随着来华时间的增加,学习热情也会逐渐降低。而且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教学,其中也包含大量的汉字教学,在以汉语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中,汉字教学也是一个重点难点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记忆文字的笔画部首,还需要掌握一般书法运笔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大量的练习,在不断的练习重复中掌握书法写字运笔技巧和方法。


  因此,有学者提出“练习书法不仅是学习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汉字的记忆理解。同时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与欣赏还能帮助学生增加对汉字书写的热情,激发其更大的学习动力。”[1]可见书法教学也是重要的辅助性教学,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几年国内对于书法教学的研究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点简单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书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传统书法授课的局限性


  在书法课讲授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把握汉字基本笔画,学习书法的练习过程相对单一反复,可能会造成学习者厌倦疲惫学习,易有无聊情绪的产生。如果教师还没有及时观察知晓留学生的倦怠情感,可能会造成留学生对上书法课的抵触情绪,容易在书法课堂上消极怠工无所事事。


  因此,在对于留学生的书法课应该因情况的不同做适当调整,有别于本国书法课的一味重视技巧传承,将书法中有关艺术文化的教授比重提高,引入对于书法的审美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练习汉字的兴趣。


  (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不确定性


  在以书法课为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标准里,选修到书法课的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来华三年以上熟练掌握汉语日常交流的本科留学生,也有刚来中国不久的留学生。他们来自全球各地,各自所属的文化背景圈也不同,所以其综合素质水平的不确定性也会在书法教学上产生学生学习的不平衡,会给教师教学进度以及对本班学生的关注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上课所涉及到书法汉字的笔画及其运笔规则的讲述较艰难晦涩,班上学生中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教授的内容领悟力不同,书写效果因此也更不相同。书法班上留学生之间差距很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尽量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初学书法,特别是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外國留学生,开始教授应以楷书为主要练习字体,不应以行书、隶书甚至草书为初级书法授课内容。在对于留学生的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音像,或者直接面对面示范教学,在10人以下的小班里面教师可一对一教学,根据每个留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及时纠正留学生的错误,在10人以上的中班和大班里,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小团体,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


  (三)书法练习自身的重复性


  对留学生开设的汉字书法课有别于汉语读写课等其他课型,其中既要教授书法的基本写作规律,又包含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审美文化知识以及汉字知识。对于留学生而言,要写好书法,不仅需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知晓如何运笔,还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巩固记忆。在书法上老师教学也需要大量的重复示范教学,因其留学生对软毛笔的把控力不同,就需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反复练习,来适应与硬笔字不同的书写方式,达到最优效果,在此过程中,留学生容易对应该做的反复练习产生抵触厌烦,中途放弃的留学生也会有一部分。


  所以,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其授课内容的趣味性,采用的授课方式应不单单局限于老师的口头讲授和亲身示范,“帮助学生练习认字和写字要采用多种办法。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成立书法小组,举行书法展览、书法比赛等。”[2]例如教师在教授楷书从一到十的汉字写法时,可以在练习环节请几位学生在讲台上来展示练习的效果,再请另外的同学进行欣赏,只对其书法中的优点进行点评,然后由教师就学生所写的字进行点评讲解,指出其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笔画的重难点。在分析中教师应着重评价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


  (四)配套教材的缺乏,教学资源的紧张


  在中国现有教材的市面上,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书法教材以及相关资源数量稀少,大部分教材都是以本国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教授专业的书法。这些教材都不适合外国留学生,教授内容需要老师进行筛选,需要教师在网上收集加上自己的经验,慢慢摸索出一些适合且有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


  因此,教师可以从传统的書法教材上截取对自身有帮助的部分,放弃不适合留学生的部分知识,在互联网上去找到与对外汉语书法教学方面相关的教学资源视频,多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补充知识,丰富内容,来弥补现实生活中对外汉语书法教材资源的缺乏。


  二、有关对外汉语书法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将汉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相结合


  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考虑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一大重难点是汉字学习,因此可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汉语的汉字识记要求,以外国留学生已经掌握的汉字和现阶段学习的汉字作为书法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将汉字教学和书法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现学现用,并能以书法这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较之一般的汉字教学更能促进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便以后汉字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留学生克服汉字难学这道难关。


  (二)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以留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与本国学生的书法课教学区别开来。原来教授本国学生以技巧技法练习为重点,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应转变为以培养兴趣为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来华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从属于不同文化背景圈,就算来自同一地区的不同学生也有其不同的性格经历,因此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对本班学习书法的留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对学习水平的差异有较好的认识,便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外汉语书法教师不只在中国书法方面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还应有扎实的有关汉语国际教学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作为教学主导方面的教师,必须研究探索书法教学新路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书法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认为在教留学生书法时以毛笔字为切入点;以楷书为突破口;以临摹为途径;以示范为主体;以现代教学手段为辅助;以课外活动为补充。”


  作者:谭思璐

上一篇:武术教学特点现状影响本科论文(共5篇)

下一篇:摄影艺术发展传承简析毕业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