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说说东晋才女——谢道韫

发布时间:2015-10-09 09:06

摘 要:文章铺陈了阳夏地域的历史人物谢道韫的出生和轶事典故,佐证了她是魏晋时期识知精明,聪慧能辩的才女。

关键词:东晋;谢道韫;才女;阳夏

  我是土生土长的阳夏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背诵三字经:“谢道韫,能咏吟”。所以也就对她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也为家乡出了这么一位才女而自豪,为有谢安这样的大将军而荣耀。为了让后人记住我们的先人,现在太康县城的一条主要、也是最为繁华的街道命名为“谢安大道”。
  谢道韫,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古代有名的女才子、女诗人。她从小便有过人的文才和口才,7岁时赢得了“咏絮才女”的美名。
  谢家是东晋时期的望族。谢安是当朝宰相,谢石任都督,谢玄任广陵相。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的组织者,在抗拒前秦荷坚统帅的百万大军进攻、保卫东晋政权的殊死战斗中立下了大功,深得皇上的信任。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安的侄女。她生长在这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表现出超人的才智。
  谢安文才武略盖世,乃是东晋第一号栋梁之臣。他平时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希望子侄们能一个个地茁壮成长,将来好为国家效力,所以经常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要求也十分严格。有一天,他看到侄女道韫正在读《毛诗》,便问:“你读过的文章能不能流利地背出来?”不慌不忙的小道韫说:“能。”她一口气背出了十多首诗。谢安又问:“你说说《毛诗》里面,最喜欢哪些诗句?”谢道韫想了想,说:“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去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了,连声称赞:“很好,很好。想不到你能有这么高的欣赏能力。这也说明你对《毛诗》的学习,不是囫囵吞枣,而是领会很深。”这件事传到社会上,人们都说:“道韫真乃女神童也。”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人们都穿上了御寒的棉衣。快到春节的时候,竟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远处的山峦变成白茫茫的;广袤的田野被白色覆盖了,连街道上庭院里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人们看到雪下得越大,心里越高兴。谢安带着侄儿侄女一起外出赏雪。他们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陶醉了。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谢安却在草亭里举杯独酌,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出神。谢道韫和哥哥谢朗从雪地里跑进草亭,借着炉火取暖。他们已经玩累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谢安看着他们兴致很高,便打算趁机考一考他们学习诗文的情况。谢安说:“赏雪是个高雅的活动。不光是用眼睛去观看美景奇观,还应该用优雅的诗词赞诵,才能把兴致尽情地抒发出来呢。”
  调皮的谢朗正好8岁,他说:“叔叔你一定想好诗句了,才来考我们的,对不对?”
  温和的谢道韫接过了话,说:“俺们和叙叙比试比试,怎么样?”谢安高兴得笑出了声:“好!我饮下这一杯酒,再作好诗给你们看,如何?” 
  兄妹俩等了好一阵子。只见叔叔用手拂去胡须上沾着的酒滴,站立起身子,用手向漫天大雪一挥,口中吟出了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就不往下说了,他是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正下着的大雪好像是什么呀? 
  调皮的谢朗抢着吟了一句诗:“空中撒盐差可拟。”意思是说:“我看大雪就跟从天上往下撒着盐粒一样。”说完很得意地双眼看叔叔,想得到他的表扬呢。谢安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好,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从天顶上往地下撒那么多的盐粒呢?再说盐粒重得很,怎么能够漫天地飞舞呢?”几句话说得谢朗脸上红红的。他觉得叔叔说的很对,可是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再去看妹妹的本事吧。  
  谢道韫不好意思地说:“我道是想好了一句,不过,叔叔您不能笑话人家呀!”谢安点了点头,表示不笑话她。 
  谢道韫把眼睛投向天空,轻轻地吟咏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我看这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正好像春天的柳絮,随风而起,四处飞舞。” 
  谢安立即拍手叫好。他说:“小道韫的比喻太形象了。真是恰到好处。” 
  谢朗也说:“妹妹的比喻比我强多了。” 
  谢安说:“你知道它强在什么地方吗?第一,春天里柳絮到处飞舞,白茫茫一片,跟雪花的颜色很相象。第二,柳絮本身就很轻,飞的时候忽上忽下,即左即右,舞的姿态实在和雪花差不多,从重量和颜色上相比,没有别的比它更合适了。” 
  谢朗这才恍然大悟,连说:“不错,真不错。”7岁的谢道韫咏雪的奇巧,被人们公认为天才。从此,她便有了一个“咏絮才女”的美名。后来人们对有作为有才华的女子,也都喜欢用“咏絮才女”来称道。
  道韫生性活泼而富有灵性,小时候在家里,叔叔并不重视那些繁琐的规矩礼仪,所以她总能和兄弟们在一起,尽情地畅谈哲理文思。而嫁了王凝之,她就不免时常感到寂寞了。有一天,她听说小叔王献之正在和几个朋友谈论人生义理,就忍不住跑去,躲在壁后偷听。原本王献之也是很厉害的,很少输给旁人,但那一回不知怎么,跟人家辩着辩着,就越来越支持不住了。道韫听着,心里着急,再听王献之说的,越来越不对点儿。于是她灵机一动,就派婢女悄悄去对王献之说:“嫂子愿替小郎解围。”王献之微微吃惊,立刻又高兴起来。嫂子的才华,他是很了解的,另外,对于道韫的这种“真性情”,他也十分欣赏,立刻就答应了下来。于是,仆人们就在大厅里摆下了青绫步障,道韫就坐在后面,开始同客人们辩论。要说也怪麻烦,这古代女子终规是不能见外客,就像皇太后训政,也必须要垂个帘一样。道韫就接着王献之的观点,跟客人们辩驳起来,不一会儿,居然把人家说得个个无言以对。王献之一边坐着,心里这个得意,颇以这位嫂嫂为骄傲。临危不惧谢安的临危不惧在历史上是出了名儿的,而他这气度,领悟得最深的孩子,正是道韫。所以,当家里遭逢大难的时候,男人都没用了,倒是她一个弱女子挺身而出,保住了性命和家里的孩子。王凝之的迂腐果然是世间少有了。孙恩作乱,在会稽郡起事,王凝之是会稽内史,就是太守。这样危急的时刻,作为一郡最高长官,您倒是赶快调兵防备,征讨叛匪呀。但王凝之不这么做,人家有自己的打算。王羲之他们家一直崇信五斗米教,王凝之更是迷信得不行。而这个孙恩,恰是五斗米教的领袖。王凝之丝毫不设防,天天在家里祈祷天师。部下劝他防备,他就说:“我已经请了道祖派神兵天将援救的,你们无须担心 。”说来也好笑,人家孙恩是五斗米教的领袖,就算他请来了“神兵”,“神兵”是帮孙恩还是帮他?
  这一回海匪作乱,王凝之满门被杀。身历这样的灾祸,换作一般女子,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但道韫竟然并不慌乱,十分镇定,而又大义凛然。她命令婢女们和她一起,都各自拿起武器来,反正要死,不如出去跟他们拼了。她坐上肩舆(一种类似平板的坐具),怀里还抱着三岁的外孙,让婢女们抬着出门去,她还亲手杀死了几个贼人。不过,这些小女子哪里抵得过潮水一样涌来的叛匪,最后还是被他们抓住了。孙恩是要把王家赶尽杀绝的,一看到道韫手里的孩子,立刻就想杀了他。这时道韫毫不畏惧,义正辞严地说:“你们既然是来杀王家人的,和这孩子有什么关系?要杀他,就先杀了我吧!”不能不相信,有时一个人的气度,真的能够改变事情的结果。孙恩看着道韫凛然的神气,竟然有些畏惧了。好一会儿,他竟改变了态度,恭敬地放了谢道韫和小外孙,并派人把她送回故乡去……(小注:这故事看起来,和当年谢安付桓温的鸿门宴,无所畏惧而最终保住晋室天下的事,真是十分相像。看来,道韫的确是深得叔叔的真谛……)
  高贵人生谢道韫一直留在会稽寡居,主持残局,但仍不堕家风。多年后,东晋新委派的会稽太守刘柳倾慕她的高名,特地去拜访。这时的道韫已经是鬓发苍白的老人了。谢道韫也素知刘柳太守为人,欣然同意见他。谢道韫挽着髻,铺着白素的褥子,坐在帷帐之后,刘柳太守坐在特为他设置的榻床上。两人谈起来,谢道韫谈起家事,慷慨涕零。刘太守嘘寒问暖,体恤物情。谢道韫向他诉说了她的身世经历和家庭情况,陈述了自己家门不幸,不禁落泪沾襟。然后和刘柳畅谈了很久,刘柳对她来说,是一个晚辈。回答刘柳太守提的问题,说得是言语流畅,义理通达。谢道韫真情流露,刘柳见她虽已年老,又遭遇这样大的不幸,但却风韵高迈,丝毫不失内心的高贵,不由得十分敬佩她。会见以后,刘柳离开谢家,在回去的路上,刘柳感慨地对僚属们说:谢道韫的雅量高致,真是名不虚传,不亏为巾帼才女。真不枉见面一场,这件事后来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谢道韫所著诗、赋、诔、颂,有不少仍留传后世。说起魏晋时的女性,这“贤媛”实在不少,但谢道韫,无疑是魏晋风度中,女性的最杰出代表。笔者以为,在谢家子弟里,领会谢安最深的,不是谢玄,也不是谢琰,而是谢道韫。其实她真正最让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才,而是那种“雅人深致”,那种“林下风气”,那种“一任波澜既倒而宠辱不惊的淡定”,是一种高贵的人生境界。对于男人来说,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而对于一个女子,那实在就是千载难寻了。
  希望你来阳夏做客,也对我们的祖先文人黑客多一些了解,对自己的思想和修养也是一次升华吧。

上一篇: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起源探析

下一篇:浅析诗歌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