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布时间:2023-12-10 22:07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富含教育意义而且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资源,包含自然课程资源和文化课程资源。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生活化原则、经济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本文从化州市拥有的乡土课程资源出发,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方面来讨论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农村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指出,“应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纲要》鼓励幼儿园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而对于缺乏经济支持的农村幼儿园来说,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课程发展的重要出路。


  对于什么是课程资源,吴刚平在《课程资源论》做了解释,“从广义上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从狭义上说,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从功能来看,课程资源可以分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乡土课程资源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它们可能被幼儿直接利用,也可能被成人利用进而对幼儿产生影响。此外,乡土课程具有丰富性、地域性和待开发性的特点。


  一、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按照布朗分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来划分,乡土课程资源处于幼儿的中间系统,是各个微系统之间的联系,贴近幼儿的生活。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幼儿周围的人事物都包含其中,幼儿园周围的自然资源,如果实、花草树木、动物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材料,农村课程资源来源于幼儿生活,具有生活化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受经济因素的限制比较大,教育经费少,缺乏相关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而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经济性的因素,遵循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活动材料,在不给家长和幼儿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前提下进行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也是一个可以超越经济条件的因素,在低成本的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三)本土化原则


  2016年1月5日,教育部颁布的新《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组织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而不是远离幼儿的资源,可见,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着重周围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因此为了充分而有效地挖掘乡土课程资源,使得乡土课程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该遵循本土化的基本原则。


  (四)适应性原则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幼儿感兴趣、蕴含多种目标、可操作、可感受、能引发幼儿经验的迁移,能多次使用或可随时使用的乡土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选。此外,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该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等实际因素,因此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适应性原则。


  二、化州市的乡土课程资源


  (一)化州市的自然资源


  化州市是广东省茂名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粤西地区。化州市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地貌类型以丘陵地为主。化州市植物类型多样,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花生、番薯等,还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有龙眼、荔枝、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此外还有全国闻名的“化州橘红”,这是一种止咳化痰的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可见化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化州市的文化资源


  1.民族文化资源。化州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但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回族、藏族、苗族等,主要分布在平定、文楼和合江镇。由于少数民族只占了化州市人口总数的很少部分,且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已经逐渐汉化,因此化州的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


  2.歷史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资源来看,化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到2008年止,化州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化州孔庙为茂名市级和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化州古八景、烈士陵园等历史文化资源。


  3.生活文化资源。从生活文化资源来看,有“年例”风俗。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化州年例是茂名年例的组成部分,又称“年宵”,是一个比大年三十都重要的日子,一般在农村举行。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明安。年例期间,亲戚朋友几天饮宴,请各式戏班连续演出。


  4.民间传统文化。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来看,化州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化州的戏剧“跳花棚”在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木偶戏(俗称鬼仔戏)、粤剧、话剧等民间艺术。此外,还有“丢手绢”“跳格子”“分石子”“分房子”等民间游戏。


  三、开发和利用化州市乡土课程资源


  (一)化州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自然场所,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是幼儿园的重要课程。化州地貌以丘陵地为主,而且拥有绿草如茵的田野,这些都是幼儿进行体育训练的最佳场所。可以利用斜坡的优势来锻炼幼儿的小腿力量和体育耐力,利用浓荫的小树林开展游戏活动,利用纵横交错的田埂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等。幼儿园可以利用园内的斜坡来打造别样的滑滑梯,如用水泥打造滑道,或者用纸箱当作坐垫从斜坡上滑下来;如果没有经济支持打造塑胶跑道,可以用白色地砖镶嵌出“跑道”,幼儿在这样的场地上,可以开展沿着直线走(锻炼平衡)、滚铁环、玩轮胎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挖红薯、摘果实,这些都可以锻炼到幼儿的体力,让幼儿亲近自然。农村幼儿园拥有广阔的土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的空间,带领幼儿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亲近自然中得到锻炼。


  2.利用动植物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指在一个时间段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的活动。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知识,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讨。化州拥有丰富的水果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认识家乡的各种水果,深入自然实践,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特点。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春天,各种各样的果树会开花,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花”,随处可见的果树花朵就成为主题活动的物质准备。夏天,当地人在收割稻谷之后,稻草就会丢弃在农田里,幼儿可以利用这些稻草来搭建房子,装饰成娃娃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稻草上手工课,编制成各种形状,如花环、手提包、草鞋等等。此外,当地丰收的水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去摘果子,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气味、口感等多方面去认识和辨别水果,了解水果的特点和差异。还可以把田野里的蝌蚪和小鱼带到幼儿园的科学区,让幼儿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变化、小鱼的类型等等。


  (二)化州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历史文化、生活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化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带领幼儿去参观化州现有的历史文化古迹,让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此外,“年例”风俗是化州的一个重要特色,教师可利用“年例”的风俗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例如“年例的故事”“年例的美食”“年例的仪式”“年例的礼仪”等活动,可以通过邀请“年例”仪式的艺人进园,或者组织幼儿观看相关的“年例”仪式的视频等形式来开展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让幼儿了解“年例”的来源和代表的意义,有助于幼儿产生文化认同感,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会关注家乡的人和事,熟悉身边的文化,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师还可以将这乡土文化渗透到幼儿的常规活动之中,比如在幼儿晨运时,播放富有家乡特色的民间音乐和朗朗上口的童谣,在午睡前,给幼儿讲述家乡故事、趣闻轶事等。这些都有助于幼儿产生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好地热爱家乡。


  2.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本土化课程。本土化课程是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可以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构建本土化課程。化州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可以依据“戏剧”“粤剧”开展相关的活动,如“有趣的戏剧”“我们的粤剧”等活动,制定特色课程,让幼儿在了解和扮演活动中熟悉家乡的文化。还可以把化州农村中流行的“丢手绢”“丢沙包”“跳格子”“分房子”等幼儿经典游戏作为理性的教材编写进园本教材,成为本土化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增强幼儿对家乡的熟悉感和好感,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化州市农村幼儿园的教材大多照搬城市幼儿园的教材,但由于教学设施、教师素质以及幼儿认知等方面的原因,教学效果并不佳,并且“小学化”严重。因此,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幼儿园拥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制定园本教材,构建本土化课程。


  乡土课程资源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宝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可见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化州市农村幼儿园应注重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用乡土文化引导幼儿的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

下一篇:怀德苑幼儿园博物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