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给流动儿童教育成长的朗朗晴空

发布时间:2023-12-07 11:00

在城市中,有这样一些青少年儿童,他们跟随打工的父母从农村或他乡来到城市,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他们也跟随流动到相应的城市学校就读,这些孩子被称为流动儿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向流动儿童伸出教育的双手,奉献关爱的真情,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流动儿童思想教育的缺失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务工人员常常频繁变更居住地,他们的子女也不得不跟随着变换就学地点。他们因为忙于生计,少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这就使得这些流动儿童出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连贯性。 

  家庭教育缺乏引导性。流动儿童的家长因为忙于生计,往往较少关注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天还没亮就要开门做生意。早上,他们早早地就把孩子“甩”在校门口,下午放学再去接回。假期里,他们或者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或者让孩子帮自己干活,或者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这些家庭中家长们通常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往往忽视了与孩子的相处和思想交流,从而造成这些流动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缺乏连贯性。由于工作和家庭生计等原因,那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不得不因父母工作的变动而变换求学地点,由于经常变动就学班级或学校,从而造成他们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这些学生因为变动频繁,他们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学,不断地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他们感觉到身心疲惫。 

  家庭和学校配合 教育管理流动儿童 

  由于种种原因,流动学生常常會出现监护状况不乐观、学习积极性不高、性格孤僻、内向敏感等问题,有时伴有极端行为等问题。流动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教育。 

  家庭要注重孩子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好坏,将对孩子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因为家庭生计等原因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应该为子女的前途着想,在子女读书时,合理安排家庭事务,尽量留出一个家长来教育和管理孩子,既辅导好孩子的学习,又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我们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相处,多和孩子交流谈心,成为孩子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朋友,并做好孩子的榜样,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关爱,促进孩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要肩负起教育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我们要与家庭密切配合,在抓好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他们的德育工作。一是家校互访,面对面真情交流沟通。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互通学生在家、在校的各种表现,向家长介绍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管理孩子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开展家校互动交流。学校和班级可建立“家校联系手册”,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通过它与家庭取得联系。定期联系,即每周周末,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本周的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表现写在“家校联系手册”中,叫学生带回去,家长审阅后反馈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下周一带回学校,这样有助于双方互相了解学生近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商定教育管理办法。不定期联系,班主任根据部分学生临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和家庭取得联系,商定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流动学生的家长平时工作很忙碌,很辛苦,我们可充分发挥亲情电话或现代网络的作用,在休息时间,利用电话、短信或网络聊天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有关制度,宣传有关教育政策法规,通报学生各方面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与转入学校有效对接。我们要将学校或班级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情况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等记录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上,方便流动学生转学后,转入学校能与转出学校的教育活动有效对接,从而在学生学习、生活、个性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形成教育管理要求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教育管理的疏漏、脱节、偏差和冲突,最终实现教育共赢。 

  流动儿童教育成长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关爱这些日益增多的流动儿童群体。各地要广泛开展宣传,认真开展调查摸底,为他们建立关爱台账;要健全关爱制度,落实关爱措施,为他们实施教育援助;要拓宽关爱领域,形成多方位的立体教育关爱网络,给流动儿童成长以朗朗晴空,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上一篇:浅析小学语文如何开展写作教学

下一篇: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