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08-08 17:32

  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思想、评价机制和教育资源均衡化等众多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素质教育从认识、评价机制和教育资源均衡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查找出我国素质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从深化素质教育认识方面,从素质教育评价主体等方面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从推动素质教育软、硬件资源达到素质教育资源均衡化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对策。

 

  2016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教双轮驱动,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大多数还只是对一些局部与表层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要从根本上破解小学生头上的三座大山,是我国教育改革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文章在结合作者二十多年从教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破解我国学生头上的三座大山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自此以后,教育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在对小学教育的改革上做出了许多工作,但效果明显不佳,存在许多问题。

 

  ()对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认识不足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难以落实和实施,其主要原因是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将素质教育的内涵落实到对学生的培养之中。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上,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对老师和家长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许多学校名义上开设了许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可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些课程不重视,很多学校对这些课程的开设只是流于形式,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都不能落到实处,效果不佳。

 

  ()评价机制与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不匹配

 

  当前,我多绝大部分地方仍然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运用传统的评价体制,实际上对小学和老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升入优质初中的比例,而升入初中的硬指标主要还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课程的成绩,其它方面虽然也有所考虑,可权重太低;对学生家长来说,升入优质初中当然是他们的必然选择,所以就会出现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之余到各种补习班补习的现象。所以,由于评价机制与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不匹配,就导致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面都会专注于孩子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课程的成绩,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太注重,小学素质教育的改革难以落实。

 

  ()素质教育改革难以落实与实施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对教育投入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对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较低,最近几年才提到4%左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使得我国的教学环境、设备和师资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严重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较大;二是城乡教育资源,尤其是一些落后乡村的教育资源差距巨大;三是同城教育资源也极不均衡。这就会导致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和学校只有通过努力提高对文化课的投入,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使得小学素质教育的改革难以落实与实施。

 

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探讨


  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问题原因探析

 

  我国素质教育经过将近20年的改革与创新,仍然难以落实和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有:

 

  ()由于评价主体和客体不全面,导致评价目标偏离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管理制度的评价或考核是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而其中的考核主体(即由谁来考核)和评价客体(即考核谁)是其关键之中的关键。我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中,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宏观评价规定,各地区和各学校在落实素质教育时也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案,可在众多的评价方案之中,其评价主体基本上都是学生本人、教师和家长,缺少关键评价主体初中学校,而评价客体都是学生,缺少对小学学校的评价,这是很不科学的,这直接导致了素质教育的评价目标与小学学校和家长实际所追求的目标偏离。

 

  ()由于评价目标偏离导致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实施

 

  在评价主体中,初中学校和家长的评价是关键,在评价客体中,对小学学校的评价是关键(现实和现状就是如此)。由于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小学学校好不好的主要标准是小学学校升重点初中的竞争力,所以小学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就会偏重初中学校和家长的喜好(这样才能给小学学校带来确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虽然在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中有诸于制止课余时间、节假日全班性补课或上新课等硬性规定,可在家长和小学学校心照不宣的密切配合下,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创新性的突破各种规定,使得小学生不但没有减负,可能负担有所加重(因为小学生是绝对弱势和被动的)。这样就导致了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实施。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

 

  我国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我国东西部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同城的不平衡三个方面。由于优质学校很少,大部分都是一般和相对较差的学校,在现有教学评价的现状下,优质学校为了保持优势地位,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会偏重初中学校和家长喜好,劣势地区和其它学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会通过加大对文化课的投入,提升针对目前现状的竞争力,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

 

  三、解决素质教育改革落实实施的对策

 

  ()全面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要让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对孩子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将会在孩子的一生中受益,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不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只关注现状的短期目标,将会影响到孩子中学、大学乃至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潜质。要让全社会都关注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倾注于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以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目标,拨正学分和升学短期目标的思想。

 

  ()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其关键在于完善初中学校(评价主体)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初中学校就像是小学学校产品的客户,客户需求是产品的导向。在文化素质评价方面可以跳出择优评价,改用水平评价,只要小学生达到了小学毕业水平,就在同一起跑线上。增加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力素质的评价权重,科学地建立小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机制,对每个小学生的能力素质做出公正的评价。其次是要拨正对小学学校(评价客体)的评价,要削减对小学学校升优质中学比重的关注,真正做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评价小学学校。

 

  ()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化建设,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落实与实施

 

  在评价机制合理的前提下,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化建设。教育资源均衡化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硬件的均衡化。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在有计划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小学学校和非优质学校投资力度的同时,适度缩减对优质学校的投资力度,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大幅缩减学校教育硬件设施的不平衡。二是学校教育软件的均衡化。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方面是学生资源,目前的分学区就读是一个有效措施,但还不够,要坚决破除收费择校等现象,择校理由要公正透明,主动让家长监督;第二个方面是老师资源,可以通过加大对非优质学校师资提升的投入来提升非优质学校的师资水平。短期内也可以考虑通过优质师资流动,作为一个师资均衡的补充策略。

 

  作者:夏胜美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66

上一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