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1-09 10:25

 1 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教学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特别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中发现数学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以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的给学生现在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建一定的问题情景,是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的说,教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课本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和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地,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既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那些学生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进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恰当的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2 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数学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是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会对智力的开展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质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表扬和激励是孩子的正常心里需求,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心里基础,表扬和激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其实,在现代社会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对每个学生而言,不论是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上是否有缺陷,但他的人格应受到同样的尊重,教师的任何训斥、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都会对学生的心里造成伤害,都会泯灭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真心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他们才能快乐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激发出内在的学习潜能。当后进生上课发言,板演出现差错时,我们予他们不是大声的指责,而是亲切适度的鼓励:“他能举手发言,这是积极动脑的表现,很好。”“别急,在想一想,你一定能做对的。”教师的点滴鼓励哪怕是只言片语,往往能打开一扇心灵之门。让灿烂的阳光照向失落的心,这样接受阳光洗礼的学生又怎能不激情满怀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教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与在预习中以弄懂的内容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理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课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教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来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总之,数学教学的关键已不再是改变教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的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的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到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学,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路径创新

下一篇:有效搭建直观操作与抽象算理之间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