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5-08-27 13:40

 一个时期,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积累词句比较匮乏,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使作文教学成了教师的“单相思”。
  目前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现状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以西师版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八个学期,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五十六次作文,而每次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内容、方法、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的指向,往往是无目的训练的多,重复训练的多,学生抄袭的多。老师们“导”的很辛苦,改得也是尽心尽职,但学生作文水平似乎总在“原地踏步”,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在于老师的作文指导没有针对性,不够具体,没到位。
  其实,作文训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训练课程,它涉及到写作者本身的思想认识、人文积淀、生活积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要从这几个基本方面认真思考、研究并寻找出一套有效地提高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和指导方法。
  (一)有效调动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训练时,往往有畏惧心理,无所适从,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必须要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实践证明这也是十分有效的。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强化兴趣教学。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创设“情景作文”“快乐作文”等方式,打动同学们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作文自然热情高涨,不仅完成得快,而且语句也生动,内容也充实,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二是在命题上下功夫。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反之,一个平淡无奇、老套呆板的题目会令学生热情骤减。三是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竞争意识。以竞争促热情,如开展“小小作家竞赛”、开设“习作百花园”、进行优秀作文点评、富有激励性的评语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二)强化作文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
  学期开始,我们应按新课程标准与教学任务的要求,做好习作训练规划,要有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的全面构思,既有整体谋划,又有阶段训练目标,要全方位地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作文指导和严格的系统的写作训练,尽量减少作文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才能对三年级起步作文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有了计划,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见成效。但在具体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即在识字、学文教学中,始终把组词、造句、写段、谋篇的作文教学渗透进去,按照听、说、读、写的训练规律,运用“字词教学渗透法”、“典型课文引导法”、“师生写作实践法”、“美育激趣熏陶法”等指导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三)注重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1.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眼前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表情变化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作细致深入地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颜色、形状、大小、姿态;通过嗅觉,闻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
  二是就地取材,细心观察。 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会很熟悉。比如学生写“我家的住房”,学生天天生活其中,时时举目可见,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花园……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有内容可写。
  三要带着感情去观察。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优美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也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要提高起步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
  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一是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资源。我们现有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好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阅读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教材中那些描写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反复诵读和摘抄下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当中去。
  二是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必须学会阅读,获取和贮存信息,使胸中有故事,当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转化为创造力,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老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的有益的书籍,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流动图书角”等活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词汇、语汇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
  (四)追求习作评改的实效性和多元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形式评价”。这就是说作文批改的形式是多样的。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作文水平高低不同,教师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力求习作评改的多样化、多元化,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以激励为主,尽可能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赞扬,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多渠道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

上一篇:利用作文展开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維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