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幼儿园课程情境的设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16 10:04

 课程是什么?是教材?是活动?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在现代幼儿园课程观看来,课程就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因此,对教育来说,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情境尤为重要。那么情境又是什么?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吗?不全是。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客观条件和内部条件的相互作用中,即在儿童与周围除自身之外的一切(人、物、关系、规则等)的交互作用中,情境便形成了。因而,情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人的因素,如幼儿的发展特点、需要和兴趣,教师的个人特征、需要,幼儿和周围人的关系与互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等等。
  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不同,幼儿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对适宜的活动情境的依赖,离开了情境,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和有益经验的获得。“具体生动、富丽多变而无穷辽阔、无限想象的情境,才是儿童心智之流的河床”。[1]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曾将个体的发展比喻成前进的火车,一个人基本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好比引擎,它们牵引着火车向前行驶,而情境则提供燃料并控制方向,决定火车的速度和行驶方向。由此可见情境对活动、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恰切的活动情境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又能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兴趣,从而“诱惑”幼儿快速地进入活动状态,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投入、专注地操作,生成个人的理解,并获得经验。在现代课程观看来,幼儿园的活动情境不只是作为活动的背景和手段而出现,它本身就是课程。
  在《辞海》中,“情境”被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在一些英文文献中,人们常常把“situation”和“context”译为情境。其实,这两个词汇所表达的含义是存在差别的。context主要有两种涵义:第一,语言学中,context的涵义是“上下文,语境,文脉”;第二,是指“(人、事、物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有关情况,来龙去脉,背景,环境”。而situation则意为位置或场所、工作或职业,尤指在某一时间内事情发展的状况、事态或情势。由此可以看出,context所表达的“情境”更具有动态性。
  根据这些关于情境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幼儿园课程活动情境就是影响幼儿活动过程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既包括幼儿这个情境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包括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教师和被经验化的活动材料,还包括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活动规则、活动氛围,当然,还有一些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因素。这些组成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相辅相成。
  情境是一个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文本”,幼儿与之对话,实现经验的生长。这就涉及到活动情境的适宜性问题。具体而言,幼儿能与之对话的情境的适宜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适宜其活动的情境是不同的,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成品材料要多一些,颜色艳丽一些,大班的幼儿则需要更多半成品材料,同时,规则和要求等也有相应的变化,便于他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和建构意义。
  结构的布局、物品的摆放、活动的安排、活动氛围都应考虑到幼儿的好奇心和需要,有利于其解决问题,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同时,情境要尽可能呈现出多样性和弹性化,尽量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其进行深层次学习、深度活动,并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体验到惊奇与快乐。
  活动情境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经验,让幼儿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吸引其去与之互动。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幼儿可以不需要按照老师的“脸色”活动,而是按照自己的天 性去建构自己的意义。
  情境因幼儿的需要和经验而定,但幼儿的需要和经验是变化的,所以情境不是固定和无变化的,而是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儿童的事先想法影响了他对情境的看法,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他认为他本该看到的东西”,所以,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内部教师”来建构情境,甚至构建想象性情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幼儿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情境,活动在不断变化,情境也不断变化,而情境的改变,又会带来新的活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2][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0.
  [4]柳夕郎.社会情境与社会智能[J].教育研究,1998(10).
  [5]何媛.学前理解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137.

上一篇:幼儿教师开展祖辈家长工作的适宜性的问题和方

下一篇:浅谈幼儿入园常规训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