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话哲学视野下幼儿园师幼关系存在的和问题策

发布时间:2015-10-19 09:37

 【作者简介】赵莉(1989-),女,安徽宁国人,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研究生。
  一、对话哲学视野下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
  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我-它”的关系。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人生观。“我-你”的关系是指双方不再是主客二分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我与你共同走近,相互依靠,寻找精神的相遇。而在“我-它”的人生关系中,“我”把“它”之世界当作经验对象、利用对象,不是满腔热情地关照它,反而是冷静地观察它、分析它,不是虔心承接它,反而是竭力利用它。当前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我-它”关系。教师并不是把幼儿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作实现自己目的和价值的手段。因此,教师往往把师幼关系看成是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的一种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把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过多地关心与知识技能掌握有关的幼儿行为反馈,而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其实,纯粹的行为本身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特征。这种人为的行为和情感的割裂,必然导致幼儿的不平衡发展。
  保罗·弗莱雷认为,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变成了储户,学生则变成了知识的管理员。教育变成了教师向银行储蓄的行为,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无知者对他们加以灌输,完全无视他们的主动性。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仍然把自己当成是控制整个班级活动的决策者,他们认为幼儿对于世界几乎是无知的,需要成人去告诉他们一切的知识。由此,课堂成为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幼儿是“配角”,师幼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没有生成性。教师控制着互动行为,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要按照教师安排的时间和进度去如厕、吃饭、睡觉等,师幼交往缺乏应有的尊重。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吸管会变魔术哦,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教师将吸管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用吸管将碎片吸起来了。)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神奇啊,那你们现在自己也试试吧。(幼儿觉得很神奇,都纷纷重复着教师的动作。)
  (三)师幼对话流于形式,缺少对幼儿的理解
  二、解决幼儿园师幼关系问题的有效策略
  马丁·布伯关于对话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相遇。他认为人生的伟大在于“我”与“你”的相遇。这种相遇是指完整人格的精神相遇,也就是说师幼“对话”的主题不仅仅在于“知识”,更在于情感、思想、智慧的碰撞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因此,平等的师幼关系应着眼于个体的生命建构,为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全与丰富提供可能。在这种观念下,知识的增长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培养生命健全的人。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并不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核心,而是要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精神去引领幼儿的精神。真正的交往是存在于教师精神与幼儿精神之间的,而不是在传授和接受之间。师幼之间的对话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问题的解决,还应该更多地指向幼儿当下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生活以及对师幼生命过程的关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更要给予幼儿情感的反馈,安抚幼儿的不良情绪,还要随时向幼儿表达正向的情感。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也可以通过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来增加幼儿主动交往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精神存在的人。
  弗莱雷认为“对话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有待对话者‘消费’的简单思想交流,更不是那些既不 投身于命名世界,也不追求真理,但却把自己的真理强加于人之间的一场充满敌意的论战,对话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因此平等的师幼关系必然是双向性的,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机会,并尊重幼儿的思想。幼儿也要了解教师的想法和行为。在这种师幼交往中,教师不再是话语权的独有者,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幼儿对于对话的焦虑,同时也要善于捕捉对话的时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对话机会。教师要去理解幼儿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想当然地以成人的角度和标准去判断儿童。教师在向幼儿发出行为指令的时候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更要考虑幼儿的意愿和需要,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教学不是我教你学,而是大家互学,是大家意义互动的过程。
  伽达默尔认为“谁想听取什么,谁就彻底是开放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彼此的开放性,就不能有真正的人类联系”。他认为只有在理解中“我”与“你”才是开放的,“我”与“你”才都是真正的主体,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关系。只有理解了,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对话。对话交流的关键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问题是引发幼儿思考的关键。提问实际上就是把原本要直接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化成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抓住这个问题,并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去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然后教师要将这些反馈用适当的问题抛给幼儿,引发幼儿的发问和思考,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建构。真正的对话是让教育活动成为一个生动、真实、开放、意义生成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塑造过程。
  平等师幼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教师愿意向幼儿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尊重幼儿独特的人格,肯定不同的声音,关注个体生命的真实存在,从内心深处去接纳每一个幼儿,那么这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必然会逐步建立起来。

上一篇: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几个方法

下一篇:注重早期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