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近十年国内农村留守幼儿研究的理论综述

发布时间:2015-10-19 09:36

【作者简介】刘海(1987-),男,安徽安庆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胥兴春(1973-),男,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
  目前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背景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各厅的关注和高度重视。然而现阶段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更多地将焦点聚焦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对于学龄前阶段的留守幼儿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以“留守幼儿”“学前留守儿童”等为主题、篇名、关键词,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及万方数据库等发现,关于留守幼儿的文献资料极其有限,通过文献的删选,剔除重复发表及无关文献搜得有关文献有60余篇。现有的文献主要从留守幼儿的生存状况(规模、分布、健康状况等)、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及社会行为问题等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二、现有研究内容述评
  对留守幼儿的专门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张志英在《“留守幼儿”的孤僻心理》一文中最早提出“留守幼儿”一词,并将“留守幼儿”定义为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幼儿。然而自1998年“留守幼儿”一词提出以来至今学术界对留守幼儿概念的界定仍存在诸多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外出父母数量、外出务工时间、幼儿年龄界定。首先,在父母外出数量上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幼儿才算得上是留守幼儿;有的学者认为只要双方中的一方外出即构成留守;其次,在外出时间上有人认为半年以上,有人认为三个月或一年,由于2000年人口普查及此后的有关调查基本上都采用半年为界定流动人口的时间参考长度,尽管有的学者对外出时间没有做出界定,但都以半年为时间标准;再次在幼儿年龄的界定上,有三种不同的划分,有6周岁及以下未人小学的儿童、1岁~7岁之间、0岁~5周岁三种不同划分,第一种观点由于和学前教育的年龄划分一致,得到较多认同。目前关于留守幼儿概念的界定分歧依旧较多,笔者较为认同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教授对留守幼儿做的界定:留守幼儿,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人小学的儿童。
  1.留守幼儿的规模
  2.留守幼儿的分布
  (三)留守生活给幼儿带来的影响
  父母的缺失导致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留守幼儿只能与祖辈或其他抚养人相依为命,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责任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孩子的教育责任在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含糊状态中被真空起来,父母想教,“够”不着,爷奶“够着”,教不了。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祖辈对幼儿衣食住行关注较多,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注较少,重养轻教。隔代教养的孩子多比较娇惯,祖辈们也往往容易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在隔代教养的孩子中,近60%的幼儿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任性、自私、冷漠、犹豫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严重,常有违纪现象;性格孤僻,多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道德品行差;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农村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相比,在数学、语言、绘画等方面均比较落后,与非留守幼儿相比,留守幼儿学习较差。在数学学习方面,大多数留守幼儿在数学能力、图形认知等方面存在困难;在绘画能力方面,留守幼儿在图形辨识上与非留守幼儿存在显著差异;在语言发展方面,留守幼儿普遍存在语言倾听能力欠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普通话表达能力弱等问题。
  大部分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缺乏安全感、偏狭、排斥、攻击等令人担忧的状况。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障碍。通过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比较发现,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与 身体攻击、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非留守幼儿相比,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能力较弱,具有较多的攻击行为。张悦秋、闫冬梅通过对连云港市农村地区386名4岁~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的年龄组存在不同的行为问题。4岁~5岁留守儿童以违纪、退缩、攻击为行为问题的前三位;6岁组留守儿童以违纪、交往不良、攻击占据行为问题的前三位。“黄冈老区城镇幼儿园留守儿童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湖北黄冈革命老区10区县123所幼儿同和学前班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幼儿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比较容易m现社会性发展异常问题,如性格缺陷、情感冷漠、情绪不稳、行为偏差、生活习惯差等问题。
  根据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发现,留守婴儿得不到母乳喂养和科学人工喂养的情况比较严重。对农村留守幼儿预防疾病的免疫注射相对忽视,只有88%的留守幼儿能够打各类预防性注射疫苗,11.9%的留守幼儿没有打全预防针。留守学前幼儿在安全、自我保护、卫生等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整体安全认知水平较低,在对防拐骗、防走失、交通安全、防范电等四个方面的认知水平较低,留守幼儿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留守幼儿的健康、安全状况得不到有效保障,令人堪忧。
  留守幼儿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关注、互相配合,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核心概念界定不统一
  (二)留守幼儿研究“问题化”视角严重
  (三)研究结论缺乏统一性
  (四)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关于留守幼儿的调查研究多采取问卷调查进行资料收集,限于问卷调查自身的局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量化分析,所反映的只能是留守幼儿状况的些许表层信息。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入质性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等,深入了解潜藏问题后的深层原因,弥补质性研究的不足,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这样得到的研究结论其效度方能得到保证和认可。

上一篇:幼儿园区角建设的实践的路径分析

下一篇: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