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5-10-10 09:32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提倡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是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而“小学化”倾向则是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学习拼音,做算术,要求老师给孩子留家庭作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1.家长的要求
  2.市场的竞争
  3.教师素质不高
  二、“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幼儿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的天性就是爱游戏的,而小学化的倾向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幼儿失去了学习、探索的机会,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让幼儿过早的进行“超前“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幼儿肌肉、骨骼等个方面的发育,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幼儿“玩”的时间被剥夺,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尊的性格。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及心理健康。
  过早的进行知识灌输后,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都是在炒冷饭,不用花大力气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自以为很聪明总觉得这些知识已经学过了,造成他们养成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不动脑等不良习惯。学习成绩就会随着知识的难度慢慢滑入低谷,开始厌恶学习,挫伤幼儿的自尊心。
  游戏是最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学习形式。幼儿的一日活动的设计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生活、发展身体、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其相反被“小学化”灌输学习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使他们缺乏主动探索的学习机会,忽视了语言能力、逻辑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认识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不能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化的原因是来自各个方面,所以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社会、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当前,学前教育在改革的的大趋势之下,一定要以开发的心态不断的接收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把握机遇不断的提高办园的各方面条件,明确办园的主导方向,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扶根本上克服小学化倾向。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对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成果、及教育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小”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从字面意思看应是“幼”在前,“小”在后,但是作为幼、小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忽略了“有效衔接”的重要性,造成了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形式都有严重地“脱节”现象。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意识,充分的了解小学课程的改革内容,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认识小学的环境,参观小学生的活动,激发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为幼儿顺利的升学做好准备。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家长应该支持、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幼儿园应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定时进行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游园活动,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从根本上了解理解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充分的认识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危害,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家中家长还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多空间的教育,与幼儿园共同携手明确孩子的培养方向,真正的做到家园共育。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幼儿园里培养孩子有一个好身体、好身心、好习惯,尊重他们的想法,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上一篇:幼儿责任感培养的问题和策略

下一篇:对区角活动开展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