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01 09:12

摘 要:积极心理学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起到了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目标,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作用,从而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并展开研究的积极心理学,近年来备受关注。相比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者认为心理学应该忽略人类社会诸如精神疾病等消极心理,转而应该注重人性中诸如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重视认的潜能发挥。总的说来,这项理论纠正了以往把出现问题的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路,引导人们把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它为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从而恢复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本来应有的使命。这同样让我们对心理学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们相信,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心理科学对人性的理解将更科学,心理学将会更加繁荣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年轻的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和开展自己的工作。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也不会只偏重于消极问题。那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到底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引发了心理学的革命,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育理念的改变,因为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先导。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即不仅要关注心理异常,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且还要重视心理正常学生。总之,要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使更多心理正常的学生在经过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之后能够更加具备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二)拓展教育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广泛被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过于片面单一,往往集中在研究学生不善于交往、对未来焦虑迷惘、缺乏信心等负面心理问题,重点在于对心理方面异常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积极心理学的介入使得原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拓展,转移了原有的教育重点,把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人格品质作为新的重点对象。积极心理学把激发和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当作自己的使命,其中主观幸福感的培养理所应当可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转变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恋爱婚姻、人际关系、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所以许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相关教材,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不仅如此,学校还建立了独立的心理咨询机构。可是现实表明,这种凸显一般和特殊的常规模式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面向全体学生灌输式课堂教授的差效果和面向个体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低利用率导致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失败。积极心理学可以转变原有的单一贫乏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积极心理学丢掉了以往总是把心理问题作为重心的观点,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我心理的调适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在每个人的生活学习中,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面向个体学生的心理咨询之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实施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树立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成为合格的心理保健师,每时每刻都能运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影响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比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的技能训练,设置闯关性质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2、开展团体课程和咨询活动。开设团体心理健康训练课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欢乐。借助报告、视频观看等形式针对出现同类心理疑问的一类人所存在的问题开展团体交流讨论,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共识,使学生从别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帮助,从而对自己的心里疑问有所感悟和认识,最终完善自己。
3、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比如体育竞技、职业知识与技能竞赛、野外生存训练、演讲等。开展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
4、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在而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设立心理教育信箱,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讲座,这些做法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
5、提倡家长掌握积极心理学知识。密切联系家长,可以设立家长委员会,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激发孩子的潜能,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取得进步、获得赞赏的喜悦,体验积极情绪。其次营造家庭的乐观氛围。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自身的乐观态度可以促进孩子的积极人格的塑造,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转变,可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 闫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12卷第1期:80-84
[2] 王仕勇,王磊.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理论观察.2009 年第3期:121-122
[3] 季丹丹,张森.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86-87
[4] 孙瑞萍.“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辩证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32期:28-30
[5] 梁光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3期:116-118

上一篇:矫 丰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剖析与答疑

下一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