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当前中国青少年之宗教信仰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28 18:21

摘 要:该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我国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现状-成因-对策,二是针对笃信宗教、有宗教倾向、没宗教观念的青少年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 青少年; 宗教信仰; 现状; 成因; 对策
1、成因探究
  这么多的青少年信仰宗教,成因的分析可以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客观的、内在的外在的等多个纬度去进行。我们这里采用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的办法。
  外部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剧烈变化,让人们失去原有了传统,尤其是我们学校和社会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和建立力度不够,没有在青少年中形成强有力的信仰磁场。尤其是在一些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氛围浓厚,客观上也为青少年亲近宗教提供了条件。包括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先富起来了的人们,他们也有精神需求,当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无法满足人们需要的时候,宗教文化便乘机而入。而文化环境,尤其是家庭信教人员的存在,让青少年耳濡目染,更容易表现出亲宗教态度与行为。
  二是新文化的建设不够全面,离真正的成熟还有距离,真正的要占领和俘获青少年的认可还需要走更长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知识和信息获得的便利性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问题的思考有浅薄化倾向,出现了片面求新求快求“感觉”的倾向,对我们的主流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在网络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信与不信的游离状态,甚至片面地将信仰等同于宗教,认为“有没有信仰就是信不信某个宗教”的青少年大有人在。海量的信息,不断出现的新观念,主流价值观与青少年生活的不切近性,再加上青少年对自身的特别关注和其认识的不稳定性,使得“寻求真正的信仰对象成为一种几乎令人绝望的希望,建立起一种信仰对象似乎成了很容易却又不那么简单的事情坚持真诚的信仰成了莫大的困难。”
  三是我国的社会现状,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矛盾,比如贫富差距、道德滑坡、人际关系淡漠等现实问题,也成为了青少年产生宗教需要的现实原因。多项调查研究都显示出,青少年宗教信仰者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月收入等现实生活变量方面都显示出了一定的弱势特征。他们在青少年群体中不具有较高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
  四是改革开放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一些宗教,包括外来宗教在中国有传播的渠道,其宗教信条中又有一些甚至不少符合人们精神需要的内容,成为了青少年信奉宗教的客观条件。西南大学毛计平、么加利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就发现,在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都盛行的地方,相对于喇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规戒律没有这么严,“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比较实用,他们倾向于选择后两种宗教信仰。”[1]
  主观方面的原因则主要有三条。一是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旺盛,向善向真的愿望更强,当现实文化环境满足不了其精神诉求的时候,他们便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二是青少年有苦闷,有困惑,有欲望……却得不到有效的舒解,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和照顾,于是转而寻求宗教的帮助。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够,不能对孩子的思想困惑、情绪波动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引导。
  三是青少年心智的未完全成熟,看问题不够全面,角度有时难免显得偏激,对神秘力量有特殊的好感,行动也更容易极端化。当遭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形成对社会的失望态度,而对宗教信条中的一些向善内容则极端好感,从而导致了其归身宗教的现实行为。宗教之所以能吸引人,为人们所信奉,就在于它们在精神领域里为人们提供解脱和得救的“途径”。
  2态度与对策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其信仰问题事关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安危。然而,如前文所述,以信仰动摇、信仰冷漠和信仰缺失为主的信仰危机日益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的时代性问题。[2]我们究竟该怎么办?笔者以为针对不同青少年不同的宗教信仰现状,应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从整体上来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宗教在调节社会矛盾、减缓直接冲突和有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努力克服宗教对人们精神境界尤其是对青少年形成的消极影响。对于笃信宗教尤其是参加了宗教组织的青少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要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他们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
  而对普通的没宗教观念的青少年,要开展适当的宗教教育,使之对宗教有所了解,有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这既是为了防止其以后走上宗教的道路,也是为了让其成为维护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力量,通过朋辈教育,通过示范和榜样的引导作用,让处于中间状态半信半疑的青少年能以该群体更成功地远离宗教,更容易地走向科学、民主和自由。总之,只有全社会、学校、老师和家庭都应来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信仰问题,自觉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开展先进信仰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对宗教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用先进的信仰满足青少年朋友的精神需要,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富有生命力的主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毛计平,么加利.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7(6)
  [2] 李祖平.论邓小平的青少年信仰教育思想.教育探索[J],2005(2) .

上一篇:充分挖掘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道德

下一篇:浅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