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现状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5-07-24 09:03

 1 在高校中开展心理普查的政策环境与心理环境现状
  1.1 政策环境的支持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于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专业人员的安排上都较以往更加重视,并通过设立专项与专款的方式使得新生心理普查工作朝着越来越专业化与模式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各高校的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大多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项负责,没有独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高校则多由学生处等部门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得以有充足的政策保障与经费支持。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支持
  今天的教育者已经比较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不是简单的精神病性状态的问题,而更多的会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认识到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整个的大学生涯。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做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工作中,也已经越来越多地需要面对与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并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体现了“早普查、早发现、早干预”的工作理念。
  2 实施心理普查工作的规范化问题
  2.1 实施心理普查的时间问题
  关于实施心理普查的时间问题,目前各高校的做法大致有三类:一是在新生入学后的一至二周内完成;二是在新生军训后的一至二周内完成,即新生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完成;三是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再实测。三种实测时间都有各自的利弊,但总体而言,更多高校选择了在新生入校后的2个月左右实测。因为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考验与适应后,新生逐渐退去了心理的新鲜感后在学习、生活中才会比较真实和明显地暴露出心理或人格上的困惑和适应问题,使得测评能更加真实有效。
  2.2 实施过程的规范问题
  规范的心理测评程序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组织,让被试在规范的指导语下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实测。除了有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实现了网上测评能够最大限度地规范和简化实测流程外,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纸笔的心理测评问卷进行普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个别高校在实测心理普查时仍然将纸质版问卷发放给学生自行填写,几天后再次回收,这样的方式严重地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即使有的高校专门组织了学生集中填写问卷,也存在实测的指导语不够规范、实测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当前各高校在实施普查的过程上呈越来越规范的趋势。
  2.3 实测工具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关于心理普查的工具并没有统一,虽然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编制了第一套本土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括《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但使用率不高。目前采用最多的仍然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其次是《大学生人格问卷》、《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同时为了综合弥补单个量表的补足,有的高校还采取了同时测查以上多个量表的方式实测,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增加了测评量,可能影响学生参与测评的认真程度。最后,虽然也有专家提议可以加入一些纸笔的投射测验,但是可能由于操作复杂而未能得到普及。
  2.4 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关于心理测评数据的分析处理,如果是采用网络或软件测评,则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直接由电脑生成,比较省时省力与准确;如果是采用纸笔问卷方式测评,则需要人工将数据输入电脑,再由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相较而言工作量大,过程漫长,结果的滞后性也较大,但由于条件限制这是目前各高校比较普遍的做法。
  2.5 对实测结果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的干预方式
  关于测评结果的反馈,是整个新生心理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些心理干预条件较成熟的高校是由心理教师将筛查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逐个约谈,以进一步确认和排查,并决定是否需要长期干预。目前比较提倡的辅导方式有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能够深入有针对性地达到干预效果,但弊端是效率较低而且覆盖面小,因此有的高校开始探索以团体辅导结合个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后期干预以期提高心理干预效率。
  另外,对于更多条件不足的高校则可以通过调动班级辅导员老师的力量来协助进一步排查,请辅导员老师先根据普查结果的反馈对疑似有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确认排查与简单的辅导,发现有较严重情况时再转介给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因为大多数辅导员老师不具有心理专业背景,因此如何将测评反馈结果做的便于辅导员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比较好的做法是在编制测评问卷和设计人口学变量时除了一般变量外再加入学生的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对专业满意度、恋爱状态、人际关系(寝室关系)、学业压力等变量。已有的研究表明,以上这些变量可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个性品质等心理状态,因此对以上变量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测评结果的补充与说明。同时测评量表本身所对应的测评结果可能对于非心理学背景的辅导员老师难于理解,辅导员拿到测评结果更可能处于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如果给筛查出的问题学生增加以上的背景资料,可以较好地给辅导员提供进一步排查与辅导的着眼点。
  2.6 后期的跟踪辅导
  关于问题学生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后的跟踪辅导,是整个心理普查工作的薄弱环节。这可能是由于各高校心理教育人力资源的不足,使得有限的资源仅能够应对突发和紧急的情况,在危机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后,还没有太多闲置的资源用于后期的跟踪辅导。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高校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与流畅,大多数工作形式还不得不停留在做好基础保障的层面上,想要实现更深入细致的心理普查工作还需要很长的道路来探索。
  3 未来展望
  随着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引入,我国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会得到日益发展,相信今后的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会朝着更加期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彰显出更多政策性、创新性与多样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胡岚,刘翠翠,秦红霞.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后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25(4):114 -117.
  [2] 严亮.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设置的几点讨论[J].高教研究,2011(7):184-185.
  [3] 牛鹏.三种心理调查量表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研究,2009(7):452-454.

上一篇: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探讨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心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