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0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列举了部分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分析了他们厌学的原因,作者提出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几个方面来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大学校园这个本应该学习知识的地方,却有很多学生不学习或厌恶学习,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理想, 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因而放弃追求,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整日无所事事,要么旷课,要么迟到,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 要么干脆就睡大觉,厌恶学习,讨厌考试等等。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习?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即教育管理、教师教法、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一、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学习感到吃力,因学习落后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近年来因为高校大幅扩招,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听不懂课、不会记笔记、不会做作业、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受失败感的驱使,索性放弃学习。
  二是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的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一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志愿。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
  
  二、外部因素
  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为多数中学生打开了上大学的方便之门。扩招中出现的只管宽进不管严出的倾向,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上大学容易的错觉。对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学业上的要求过于宽松,不管学好学坏,都一样能拿到文凭照常毕业,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不足。
  二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法老套陈旧,方式死板,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教学不严谨,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学生不愿在课堂里浪费时间,宁可逃课去学开车、上网等等。
  三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专业不对口,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学生自嘲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有什么用?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四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现在就算好好学习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的学习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如何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高校教学要彻底摒弃本本主义,不能“一本教材、一本经念到底”。抛弃陈旧的过时的教材内容,广泛吸收反映时代进步的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成果,提倡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学会综合运用实践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高等学校教学要改变“灌输式”、“注入式”的教育形式和传统的“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授方法。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律”。要转变教师观念,打破教师“权威”,运用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以民主、研讨、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以研究型教学为主,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改革考试考评方式,必须改革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来说,考试不一定是有形、有标准答案的书面知识。主要应考评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所以,在考试内容上要加强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综合性、创新性知识能力的考核。
  优化管理,严格把关。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因此,在教育管理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人生”、“游戏大学生活”同样可以拿到大学毕业文凭的局面。要严格管理,严格把好大学生的毕业关。对于那些上大学不务正业、贪玩厌学、无所作为、混文凭的大学生,应严格实行淘汰制,要有一定的淘汰率。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上大学、拿文凭是要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的。
  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大学生厌学有多种原因,如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家庭经济困难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大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进入大学视为人生理想的终点站而放弃追求,因而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实践证明,大学生成功、高效的学习都伴随着强烈的理想动机,理想层次越高,抱负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强。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形成一种勤奋、严谨、拼搏、创新的良好学风。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使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纯海,厌学现象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6,02
  [2]王靖,厌学现象的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3]梁斌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4
  [4]山绍芬,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昆明大学学报 2002, 02

上一篇:加强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下一篇:心理学史的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