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促进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04 09:05
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的教育基本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人们对学生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关心的姿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教师却依然要求简单--要保证升学率。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想法表现出了相当的冷漠。至于教师到底在想什么,心理健康会不会有问题,很少有人关心过。而教师又要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教学诸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教师心理被严重挤压扭曲。
1.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据调查,有近五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加剧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令人不得不去深思:为什么广大教师如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据调查,相当数量的教师患有明显的强迫症,表现出求全求美、思前顾后、谨小慎微、苛求自己等症状。原因何在?原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敢破敢立的胆略,勇于创新,能大胆地搞些创新教研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每个创新的、寻求个性与新路子的人,就犹如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然而,教师面对的是每一批不同的教育对象,担负着整个家庭、社会的期望,失败之后的代价远不只是涉及教师个人前景的问题,它还包括一批教育对象的问题。因此,教师教学创新在无形中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误区中。这种新旧认知结构的尖锐矛盾及寻求转轨时期的新出路,给教师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大因素。
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调查,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冲动行为,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扮演“红烛”角色:照亮别人,牺牲自己,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那么,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呢?


教师自己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多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所谓宣泄就是要倾诉,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说出来;而转移就是要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郊游、打球、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还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实践来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真的感觉问题严重的话就要积极的找心理医生。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自我心理健康的调适,比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清醒自我意识、正确评价自我;充满自信乐观豁达,调适心理坐标期望值;乐于交往、融洽关系,要乐于奉献;学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等。
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而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对教师不仅要从政治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关心,而且要从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具体在实践时,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和家长要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上一篇:浅议学校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