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16:04

  我国对学校心理教育的提倡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时十几年的发展,直至今天,它的显著特点始终表现为:辅导工作管理的混乱性、辅导形式的单一性、辅导时间的随意性、辅导内容的零散性以及辅导人员工作的被动性。我们认为没有成型的心理辅导运行模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师从于欧、美。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借鉴于西方,而西方学校心理辅导的弊病之一恰恰是其对自身理论体系建设的轻视。即便不是如此,国内外高校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巨大差异也直接决定了其辅导模式在我国适用的局限性。我们曾认真研讨了台湾地区、日本及西方一些国家的辅导模式,也曾试着改进后套用于我们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后证明,没有哪一种模式对于我们可以直接适用。正因如此,我们历时四年做此项研究,以期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这是首要问题,在领导芒方面表现为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不够,在教师方面表现为对心理辅导实质的理解存在偏差。笔者对十几所高校的调査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高校心理教育的开展是有必要的,但同时,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给个别学生做心理咨询的水平上,更有20%左右的教师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学生思想工作的深入。另外,在硬件建设方面,相对于高校年度开支来说,心理教育的投人可以忽略不计。

 

  2.管理机制混乱,编制不清。心理辅导工作完全不像教育和教学那样责任明确、体系完整。它往往被临时地挂靠在某个部门,暂时由这个部门负责。这样,任务在学生处的学校往往把心理辅导德育化;任务在教务处的学校往往把心理辅导课程化;任务在团委的学校往往把心理辅导活动化。不管是哪个部门都把它看作是自己正事之外的额外工作,可多可少,可有可无。

 

  3.心理辅导教师匮乏,辅导质量不高。根据《中国教育报》最近的调查结果,当前大中城市高校专职心理工作者和在校学生的比例大体上为1:10000,这与国外1:400的师资配置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这一现实情况下,许多高校采取了大量发展兼职心理教师的途径进行弥补,并且把重点工作压在了兼职教师身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辅导质量的下降。心理学家曾提示没有无效的辅导”L、理咨询的结果不是使受辅者的困惑向着好的方向转变就是使它向着更坏的方向恶化。

 

  4.工作重心偏离,陷自身于被动。许多高校把针对于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视做工作重点,而忽视了积极的、建设性和发展性的针对全体学生的辅导,这显然有悖于心理教育的初衷,也使心理教育工作越来越被动。

 

  5.辅导形式单一。认识不足和工作重心的偏离直接导致了心理辅导的单一化,许多学校所谓的心理教育就是增设了一间心理咨询室、开通了一部热线、有老师对个别学生做做心理咨询。

 

  6.辅导内容零散。目前,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教材不多,所以老师对辅导内容的安排随意性很强,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重点的或必须的内容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忽视。

 

  7.辅导时间不固定。现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将心理辅导和其它课程一样安排在学生的课程表中,常常是什么时候辅导临时通知,开展了这次,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学生和老师都不清楚。这是导致心理辅导被任意挤占的原因。

 

  8.评估体系不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健康程度低,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对老师的评价又将如何?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评估应该参照什么标准?大部分高校对这些敏感问题持暧昧态度,这是影响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二、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原则

 

  针对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要想建立一个可行、有效的辅导运行模式,明确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是首要前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

 

  1.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健康、负责和自我满意的人生这里的健康不单指生理上的健康,更多指心理上的健康,除了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自我认识、情绪控制和社会适应的良好;“负责是从社会本位出发而言,包括对人类、对环境、对社会、对家庭和对自己生命的负责;“自我满意是指自己对自己当前状态和业已完成生命的认可和悦纳,它是辅导的最终目标,也是每一次具体辅导活动所要达到的直接效果,但是,必要时它要服从前者。

 

  2.高校心理教育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高校心理教育不是面对少数求助学生或问题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就像享受学科教育一样,这是每个学生同等享有的权利,也是高校对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这是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是针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说教式和学科教育的填鸭式而言的;心理辅导的过程是老师鼓励、支持学生自主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隐藏在幕后的操作者,学生是台前的主角。以预防心理疾病和发展心理潜能为中心任务的原则。高校的心理教育不心理咨询老师坐在咨询室里等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然后再为其解决。它应该是预防性的、引导性的,对于学生可能要产生的心理问题要有先知,防患于未然,对学生有待开发的心理资质要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帮助、尊重和为受辅导者保密的原则。这是针对个别咨询而言的,也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行业原则,咨询老师帮助受辅导者解析清楚困惑的症结所在,但不替代受辅者做出抉择;无论受辅者发生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老师这里都应受到人格上的尊重;受辅者内心世界的一切是属于受辅者自己的,未经本人允许学校和老师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

 

QQ截图20160317142339.png


  3.高校心理教育的内容高校心理教育应该照顾到学习、生活和职业三个方面,分成单元可以包括认知策略、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意志品质、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休闲娱乐、情爱与性心理、职业生涯的辅导。

 

  4.高校心理教育的方式以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形式,以个别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网上咨询为辅助形式,另外配以心理学知识的讲授、专题讲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感染渗透,必要时要正确指导学生校外就医。

 

  5.参与人员辅导中心管理人员、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各院系辅导员、课任教师、学生社团、校外专家、家长。

 

  6.配备设施:标准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微机,适合大学生的心理量表及软件,教师用心理学图书,学生自助心理辅导图书。

 

  三、现实情况下高校实施心理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症结已经找出,原则和目标也已经确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心理辅导有机地加人到业已成熟和完善的教育和教学两手抓的学校管理体制中去,既不能使教育、教学、辅导三者存在抵制和冲突,还必须保证辅导自身运行的通畅和有效,以下是我们给出的几点策略:胃

 

  1.加强宣传力度,引导正确观念。心理教育我们提倡了十几年,宣传了十几年,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都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情况看,我们还需要更深入、更专业地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如今在高校必须搞心理教育这一观点上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所以在以后的宣传工作中这将不再是重点,我们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开展活动上,在活动中去宣传,给人以更直接、更感性的认识。

 

  2.加强机制建设。要想使心理教育这一新生的枝叶粗壮起来,就必须给其赖以生存和支撑自己的落脚点,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学校管理机制中曾设一个心理教育中心中心无论由哪个部门主管,在行使其对心理教育的组织安排和结果评价时都应有相当的自主权,我们称之为中心负责制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

 

  3.大力培养班主任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面对心理教师缺乏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不是招聘兼职人员,而是培养各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校心理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招聘的兼职心理教师再多,也只是面对少数求助学生的。要想面对全校学生,就必须通过班主任,只有他们对本班学生的情况了解最透彻,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也只有他们的辅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另外角度讲,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加强班级建设必备的管理手段。对于班主任来说,开展心理辅导不是增加了他的工作强度,而是降低了。

 

  4.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前面我们给出了高校心理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参与人员,现在我们必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部门、每个参与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明了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

 

  心理教育中心负责四个方面的工作:A.组织、管理、监督和评定全校的心理辅导工作;B.协调心理辅导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安排;C.邀请校外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就某一专题开展讲座;D.就特殊学生向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五个方面的工作:A.负责全校的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B.分析测量结果,并就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帮助班主任制定辅导计划和方案;C.针对某一共性问题对求助学生进行团体辅导;D.对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无力帮助的求助学生进行个体咨询;E.鉴别心里异常的学生并给出就医建议。

 

  班主任辅导员承担的工作是:在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制定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以活动,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主旨,完全区别于心理学知识的讲授。这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本模式的重点工作之一,每个教学班应保证每月一次辅导活动,时间是固定的,活动是系统的,结果要有验收。

 

  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两方面工作:A.对求助学生提出的一般性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咨询,接听心理热线电话;B.协助专职辅导教师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学教师主要是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某一应用学科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班主任适当开展心理活动课。学生社团参与心理辅导活动、宣传心理学知识,在学生内部施以积极影响,做好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

 

  5.“中心负责制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图解中心负责制运行模式的优点有:以活动课为主要形式,全校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辅导,参与性强;辅导员对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比较了解、专职心理教师把具有共性问题的学生组织到一起辅导、特殊学生个别咨询,针对性强;全校有一个完整的辅导计划,系统性强;每个班可以独立进行,灵活性强。缺点是:对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要¥过高,需要经常搞培训讲座,投入较大。对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在高校心理教育还没有一个固定模式的今天,我们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心理教育负责的态度做了以上探讨,相信该模式的提出会对高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有所促进。同时,由于是在摸索中的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抛砖只为引玉,希望能引起业内专家和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关注和研究。

上一篇:对业余游泳训练心理教育的探讨

下一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