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5-09-18 12:55

摘 要:在当代在校大学生中突出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人际交往问题、情绪问题、情感问题、挫折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不单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不及时解决,也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适度的情感,正常的智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般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有以下三个依据:第一个是看心理和环境是不是统一。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和客观的环境是统一的。第二个是看心理和行为是不是统一。也就是说个体的心理以及行为是统一,完整,协调一致的。第三个是看个体的人格是不是稳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在行为以及心理这两个方面。像遗忘,意识紊乱等。在行为上,表现为心情沉重,焦虑,痛不欲生等。
  (三)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是指人无论在内部环境还是在外部环境下,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心理上都不会有失调,都可以用适当的行为来克服这些困难,心理健康的状态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所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是说根据大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发展特点,运用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施教,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成才,成就以及贡献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重要的关系。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所以说对大学生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品质的健康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以及在自己岗位上参与社会活动,和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当代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能否和谐发展,主要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然而,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主要是看心理的健康状态。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变革,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都是实行的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的压力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不安以及困惑。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让自己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做出正确的选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困难,保持自己健康的心理,为未来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心理健康可以让学生摆脱依赖,增强他们的独立性
  现在的大学生为了在高考的竞争中占据优势,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学校的应试教育以及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保护,让他们心理很脆弱,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考上大学,大学生告别中学时代、跨进大学校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但是大学里紧张的学习以及严格的学校纪律,都让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尽快摆脱对家里的依赖,增强自己的独立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很多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精神疾病是大学生的主要疾病,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心理障碍,其中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焦虑、恐怖和情感危机等。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剖析
  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原因是与他们的自身发展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在青年中期,也就是18-24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变化上是一生中最激烈的时期。因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在情绪上也不稳定,面临着很多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与中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1.对大学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多数新生在中学时期都是由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在到了大学以后,主要是集体的生活方式,宿舍是主要的生活区域,日常的生活都需要自己去处理。另外,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些变化给都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2.学习任务、内容、方法的改变困扰着部分大学生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是基础知识,是为了以后升学打基础;在大学阶段学的是专业知识,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高级人才。同时,中学课程一直就是那几门,老师一直辅导着;但是大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且还要关心、参与班集体建设等。故新大学生对大学时期的教育方式很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去利用时间。从而导致了课业落后,自尊心也受到极大打击,出现焦虑,甚至于没有自信等心理问题。
  3.求职和就业压力的困扰
  由于现在都是择优录取,双向选择地择业模式,这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心理上慢慢的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以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显得更敏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要比城镇的学生大得多。
  (二)主观方面
  大学生物质生活地依赖性与精神生活地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地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地可能性及个体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生很容易产生以下心理问题: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2 、失望与失宠感    3 、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4、畏首畏尾,这些都有碍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五、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取决于后天所受地教育和训练,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要养成好的人格品质,必须要先正确的认识自己,要做到扬长避短,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再一个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抗压力,对待挫折要正视它,要理智地去面对,化消极为积极。提高抗挫折地承受能力,就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
  (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当代大学生要在平时地学习中做到自我心理调节,要能做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而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第二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要做到对自我进行调节。在平时的生活或者是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适度的自我疏导。
  (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科学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是有影响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劳逸结合、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压力也很大,所以,要保持长期的学习效率就要做到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做到科学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多方面发展社交关系
  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不仅能给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乐趣,更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个性化,使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拘泥在课堂中。大学生可以在各种课余活动中培养个性化兴趣、扩展社会交往,进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维护精神和心理的健康和谐。
  (五)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的治疗功能属于为心理治疗的范畴,咨询对象一般为精神正常个体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个体。咨询人从与求助者的谈话中,分析并总结出求助者的各种心理障碍,确定治疗方向,从而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身心理症结所在;引导求助者面对现实,提供其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契机;帮助求助者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恢复健康心理。处理学生学业、交往、择业等问题时,应采取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及性格时,应采取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方式,使其面对挫折时保持良好心态。有关大学生学业、成才、交友、择业、求职、恋爱等方面的问题,皆能通过对其心理障碍的分析得到恰当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能不能成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要不断的加强大学生地承受能力,控制能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地培养,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地面对挫折并战胜困难,科学引导,超越自我,勇敢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上一篇: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论应用儒家思想应对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