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晋书》测度问句的类型与特征

发布时间:2016-04-15 17:25

  测度问句是从疑、信度角度划分出来的疑问句的一个小类,发话者已有一定的倾向但还不确定,因而发问以自忖或求证。


  《晋书》中典型范畴的测度问句共有127句,约占疑问句总数的4%。从句法结构来看,《晋书>中的测度问句都是有标记的,以有测度副词的问句为主。有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共有109例,约占测度问句总数的86%。测度副词与句末语气词的搭配情况统计如下:


  

blob.png

  在测度问句的疑问标记中,语气词跨句类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我们以测度副词为纲讨论《晋书》测度问句的形式和特点。


  一、“其"类


  “其”除了常用作代词外,还可在测度问句中以副词的身份充当动词谓语的状语,表示揣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也许”。


  (一)结构类型


  《晋书》中“其”类测度问句数量最多,共有37例。结构形式较单一,都为“(S)?其_P?语气词”。“其”类测度问句一般要有语气词,并且较多使用“乎”。


  (二)语用特征


  “其”类的测度问句大都没有答句,发话者在主观上不需要受话者作出回答,这类句子的基本作用是“给予”,是在带有稍许不确定的情况下判断并告知受话者信息。例如:


  (1)一歧南彻者,李氏当仍跨巴、蜀,司马睿终据全吴之象,天下其三分乎!(《刘聪载记》)


  太史令根据天象揣测并委婉告知刘聪,信度较大,发话者主观上并没有求证,实际也无答。


  有答句的只有两例:


  (2)或问之曰:“卿凭重桓公乃尔,哭状其可见乎?”答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顾恺之列传》)


  (3)亮惊曰……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宏等不许,促兵攻之。(《汝南王亮列传》)


  有答句的测度问句的疑惑程度较无答句的测度问句强,这类语句的基本功能是“揣测并求证”,一般需要受话者予以回应。例(2)中发话者向受话者求证事实,受话者遵循会话合作原则予以回答;例(3)中发话者提出建议,实际上也是向受话者求证事实,受话者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由此可见其”类测度问句的基本作用有二:表示判断告知和求证。


  (三)感情色彩


  “其”类测度问句一般含有褒义或者贬义的感情色彩。以上有答句的例(2)、(3)两例,发话者都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希望自己所揣测的内容为真,受话者能够给予肯定的回答,属于褒义测度问句。


  无答句的测度问句的感情倾向没有有答句的测度问句那么明显,要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例如:


  (4)夫肉必有筋,筋者斤也,车旁有斤,吾其戮乎!(《易雄列传》)


  例(4)桓雄告知众人自己的梦境并揣测自己将要被杀害,信度较大。所揣测内容是对自己不利的,发话者主观上并不希望为真,是贬义测度问句。


  -“g”


  “岂”作为语气副词,主要表示反诘语气,《晋书》中“岂”类反诘句共有638例,约占反诘问句总数的33%。


  “岂”还可用在谓语前,表示对情况的推测。


  (一)结构类型


  《晋书》中“岂”类测度问句的数量仅次于“其”类测度问句,共有31例,约占测度问句总数的24%。与“岂”搭配使用的语气词种类较多,有“乎”、“欤”、“邪”、“也”,以“乎”占最多数,共有12例。也可以不用语气词。


  “岂”类测度问句的句式较灵活:


  ①“(S).岂.P.(语气词)”式


  (5)济岂谓世无管仲,以吾有桓公登山之志乎!(《礼志下》)


  (6)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否则斯鸟何为而至哉!(《五行志中》)


  ②“岂?语气词”式


  (7)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虞喜列传》)


  (8)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皇甫谧列传》)


  (二)语用特征


  “岂”类测度问句的基本作用有三:表示判断告知、判断自忖和用以求证。


  (9)光武有云“贵戚且敛手以避二鲍”,岂其然乎?(《李熹列传》)


  (10)太元中,公主纳征以兽豹皮各一具体,岂谓婚礼不辨王公之序,故取兽豹以尊革其事乎!(<舆服志》)


  (11)岂蜀人敦朴,易可化诱;吴人轻锐,难安易动乎?


  (《郤诜列传》)


  例(9)用于判断告知;例(10)是判断自忖;例(11)是揣测并求证。


  (三)感情色彩


  《晋书》中“岂”类测度问句只见贬义、中性两种感情色彩:


  (12)昔晏婴哭庄公之尸,乐令解愍怀之客,岂闻伯夷之风欤?懦夫能立志者也。(《乐广列传》)


  (13)吴人每来,常东西相应,无缘偏尔,岂石苞果有不顺乎?(《石苞列传》)


  (14)岂天厌晋德而假兹妖孽者欤?(<石季龙载记下》)例(12)揣测事因,发话者主观上并没有强烈的希望命


  题为真或为假的倾向,因此是中性测度问句。例(13)揣测现状,例(14)揣测事因,发话者在主观上并不希望所述为真,是贬义测度问句。


  所见“岂”类测度问句以贬义色彩为主。


  三、?‘将”、“将非”、?‘将无”


  “将”一般用作时间副词,还可以用作测度副词在测度问句中表示对情况的测度。柳士镇认为“将”在先秦两汉时期发展出表示测度语气的用法。


  (一)结构类型


  “将”类测度问句的一般形式为“(S.)将.P(?语气词)”,仅见1例“将.(S.)P.语气词”:


  (15)去年水出巨材,所在山积。将皇天欲孤缮修宫宇也?(《石勒载记下》)


  从结构上来说,时间副词“将”一般位于主语之后,作为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语动词,这里的“将”是测度副词。


  “将”类测度句主要有两类:


  一是以“将”为测度副词,例如:


  (16)天将不欲成吾事乎?王亮舍我去也!姚戈仲载记》)


  二是以“将非”“将无”为测度副词,例如:


  (17)此君小异,将无是乎?(《桓温列传》)


  (18)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邪?(《鸠摩罗什列传》)


  (19)大王所为不乐者,将非吕光乎?(《秀发乌孤列传》)测度副词“将非”、“将无”中的“非”和“无”已经与“将”凝固在一起,整体表示“莫非”,带有诧异的语气非”和“无”并不是修饰谓语动词的否定副词。例(18)发话者想要求证的是“莫非就是他吧”;例(19)要表达的意思是“该不会是因为吕光吧”。对比例(16),我们发现,此例中的“不”是修饰谓语动词,表示否定的将不”是跨层结构。要理解为“上天大概不想让我成事吧”,因此此例中的测度副词是“将”。


  (二)语用特征


  测度副词为“将”的测度问句主要用来表示判断自忖,如:


  (20)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袁宏列传》)


  “将无”句主要是用于求证,例(17);


  “将非”句只见两例,例(18)的基本作用是判断自忖,例(19)是发话者揣测并向受话者求证。


  (三)感情色彩


  “将”类测度问句的感情倾向较为明显。


  测度副词为“将”:


  例(15)发话者想要为修筑宫殿找借口,主观上希望所揣测内容为真,感情色彩是褒义的;例(16)是贬义测度问句。测度副词为“将无”:


  例(17)发话者希望自己猜得对,是褒义测度问句。所见测度副词为“将非”的两例测度问句(例(18)、(19?都是褒义测度问句。


  四、“无乃”


  (一)结构类型


  <晋书》中“无乃”类测度问句共有7例,使用“乎”的有6例,还有1例使用“哉”。形式较单一,基本结构式是“S?无乃?P?语气词”。“无乃”后以形容词为常。例如:


  (21)于春秋而用汉历,于义无乃远乎?(《律历志下》)


  (22)如当载之方策,以示后世,无乃不顺乎?(0L志下》)


  (二)语用特征


  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无乃”相当于“恐怕”,发话者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揣测、担忧,并不期待受话者回答。在这7例中,只有一例有答句:


  (23)“况夷戎丑类,屯结无赖,虽有犬羊之盛,终有疱宰之患,而欲托根结援,无乃殆哉!”续曰:“若如君言,计将安出?”(<刘胤列传》)


  测度问句在结构上属于是非问句,是非问一般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例仅有的答句并不是就“无乃殆哉”予以肯否的回答,而是表示知晓,进而询问下一步的举措。由此可见无乃”类测度问句的基本作用是判断告知。


  (三)感情色彩


  “无乃”句的发话者一般有强烈的主观倾向,都希望所述内容为假,所见7例均为贬义测度问句。


  五、“得无"


  《庄子》中始见“得无”测度句,上古“得无”句以反诘问句为常。


  (一)结构类型


  从所统计的语料来看,“得无”只与呼”搭配使用,共有7例。其形式较单一,均为“(S.)得无.VP?乎”。


  (二)语用特征


  “得无”句有三种作用:一是发话者提出自己的猜测,并向受话者求证,希望受话者给予回应,例如:


  (24)尔得无窃我箸乎?(<幸灵列传》)


  (41)孤今悼之,得无贻怪将来乎?(《慕容儁载记》)


  从上下文来看,例(24)发话者是根据现状揣测原因,有一定的倾向,于是向受话者求证。例(25)有答句,受话者根据发话者的疑问予以解答。


  二是判断自忖,不需要受话者的回答。例如:


  (26)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韦逞母宋氏列传》)


  三是判断告知,用问句的形式使表达更委婉。例如:


  (27)今公孙归结祸延兵,残賊百姓,陛下封之,得无不可乎?(《慕容超载记》)


  (三)感情色彩


  “得无”测度问句可译为“该不会……”,从所见例证来看,除去表委婉的一类,发话者大都有一种惊讶的语气。其感情色彩以贬义为主,发话者一般在主观上不希望所述为真。


  六、“殆”


  “殆”一般用在推测性陈述句中,表示“大概、恐怕”;“殆”用于测度问句中,一般与“乎”搭配使用,基本结构式为“(S)?殆-P?语气词”。例如:


  (28)今无故服之,殆有应乎?(《五行志上》)


  也可以不用句末语气词,《晋书》中只发现一例:


  (29)今谷名遮留,殆将有伏?(<焉耆国列传》)


  “殆”类测度问句的信度较大,疑度较小,不见求证类,一般用来表示判断自忖和告知。


  其感情色彩以中性和贬义为主,这可能与“殆”的“恐怕”义有关,“恐怕”义中含有“担心”的义素,说话者不希望事件发生,所以“殆”类测度问句一般不表达褒义感情。


  七、“庶"


  “庶”可表推测、判断,用在测度问句中表示“大概、大约”义。


  《晋书》中只有一例:


  (30)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宣帝帝纪》)


  其基本作用是判断告知。“庶”作为副词,还可以用来表示“希望、但愿”,“庶”类测度问句的感情色彩可能受其影响,一般为褒义测度问句。


  八、“盖"


  “盖”有表示揣测的副词义,表示“大概、大约”,一般用于估测性陈述句中。当其信度降低,疑度升髙,可以用来表测度问。例如:


  (31)此马见异先朝,孤常仗之济难,今不欲者,盖先君


  之意乎?(《慕容儁载记》)


  其基本作用是判断告知。


  九、“傥或"


  何乐士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傥或”为复音副词,可用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表示推测或估计。《晋书》中仅见两例,其基本结构式为“(S)?傥或.VP?语气词”,语气词用“乎”:


  (32)慕容庵法政修明,虚怀引纳,且谶言真人出东北,慌或是乎?(《黄泓列传》)


  (33)前者外议以子推诸侯之臣,王者不应为忌,故从其议,傥或由之而致斯乎?(《石勒载记下》)


  十、“抑"


  “抑”在《晋书》中共出现126次,主要是用作表递进、并列或转折的连词。用作测度副词如:


  (34)物极则反,抑斯之谓欤?(《姚泓载记》)


  “抑”类揣测句都无答句,其信度较大,主要用于判断自忖,句末要用“欤”。发话者在主观上并无明显的感情倾向,属于中性测度问句。


  +-、测度副词连用


  副词“将”、“其”连用在《晋书》中仅见2例:


  (35)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郭璞列传》)


  (36)社稷宗庙,将其危乎!(《何充列传》)


  例(35)中“将”、“其”对举,都是测度副词;例(36)中“将”、“其”连用,发话者所传达的信度较大,感情较强烈。十二、不用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


  (一)结构类型


  这类测度问句中的句末语气词可以是“邪”、“乎”、“欤”,其中以用“乎”为最多,不用“也'共有13例:


  (37)吴诸葛恪征淮南归,将朝会,犬衔弓I其衣。恪曰:“犬不欲我行乎?《五行志中》)


  (38)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颜含列传》)


  用“邪”,有四例:


  (39)天不欲吾定四海邪?何夺元才之速也!(《苻生载记》)


  (二)语用特征


  此类测度问句虽然没有测度副词,但其使用范围仍然较广泛,首先,其基本作用以判断自忖为主,如例(37);还有两例用于求证,例如:


  (40)颖谓守者田徽曰:“范阳王亡乎?”徽曰:“不知。”(《成都王颖列传》)


  (三)感情色彩


  无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以贬义和中性色彩为主,《晋书》中不见此类褒义测度问句。


  贬义测度问句如例(38)、(39),例(38)冯怀以百官是否应为王导降节行礼的事问颜含,颜含认为冯怀拿这种讨好巴结的事问他,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不正的德行呢?从前文答语可以看出他听到这种问话很不开心,是不愿意回答的,在主观上并不希望命题为真。


  中性测度问句如例(37),发话者感到疑惑并揣测原因,并没有主观倾向。


  综上所述,《晋书》测度问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测度问句以测度副词或者句末语气词为标志,不见无标志的测度问句。“岂”、“殆”类测度问句可以不用句末语气词,句中若是没有测度副词,要用句末语气词“邪”、“乎”,或者“欤”。


  2.在有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中,副词一般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岂”、“将”可见少量置于主语之前的用例,句法位置相对较灵活。


  3.测度问句的前后一般都有陈述性的成分交代揣测的背景、依据,一般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在测度问句前,也有以问句的形式出现在测度问句之后。前后所述内容一般是发话者和受话者共同知晓的,再次说出是为了提醒受话者,加强揣测内容的信度。


  4.《晋书》测度问句的基本作用以判断告知和判断自忖为常,求证类相对要少一些。


  5.测度问句一般都能反映发话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从《晋书》所见用例来看,“岂”类、无测度副词类测度问句是没有褒义色彩的;“其”类没有中性色彩的;“无乃”类、“殆”类都是贬义测度问句。这可能与测度副词本身的语义有关,副词的语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说话者的感情倾向,并进一步影响了整个测度问句的感情,如“无乃”有“莫非、恐怕是”之义,这其中含有“担心”的义素,从说话者的心理来说,对这件事情是否定的,所以不用于褒义测度。

上一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存疑字考释十则

下一篇:《穷达以时》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