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绿道体育视阈下大学生体育行为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20 13:55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的绿道体育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基于生态体育的视角,认为大学生的绿道体育行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开辟了大学生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丰富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标示性作用。

关键词:绿道体育;高校学生;行为选择;体育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来,延续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策,正向更加重视社会、重视民生的方向转变。如广东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中,充分显示了从“增量时代”向“提质时代”过渡的特征,吹响了“幸福广东”这个时代转换的号角,率先完成了珠三角九个城市的绿道网络,并将引导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成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过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将诸如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等具有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节点串联起来,配套以完善的生活设施,对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实施空间管制,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体育运动、休闲、旅游等生活空间,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特别是得到了高校青年学生的青睐。青年人凭借绿道体育的文化符号属性,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表现,并刻以鲜明的时代烙印,影响着青年人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1],使青年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性认知,通过绿道体育运动不断汇集与融合,突出了和谐时代相似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也强调着教育人、发展人、塑造人的现代体育真谛,更承载着大学生们的生态诉求和生活理想。在碳限制的环境中和科学发展的语境下,高校青年学生进行绿道体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大学生绿道运动的需求,亟需对绿道体育教育、管理和服务进行研究,探讨绿道体育视阈下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选择,既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绿道体育教育,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加速绿道体育文化的大众传播,指导大学生的绿道体育发展,促进绿道运动成为高校亮丽的体育文化元素,成为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富有创造性的体育实践,增强大学生“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
  1大学生绿道体育行为概述
  大学生在余暇时间里为了增强体质、培养情趣、提高品位,在绿道这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上开展诸如轮滑、跳绳、毽球、暴走、健步走、有氧跑、山地探险、自行车骑行等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丰富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随着绿道建设和绿道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以自行车骑行为切入点的绿道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运动品牌,以不同区段绿道的特色和功能为依据的各具特色的绿道体育活动正在高校青年中如火如荼开展。比如广州白云山绿道开展的高空弹跳蹦极、三角滑翔翼、高山滑草等项目,增城市利用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的“国家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当中的一种巨大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都愿意参加到绿道体育活动中去,形成了一种时尚的体育文化潮流。大学生在绿道体育运动中获得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满足,促进了高校青年现代性发展的延伸。
  从问卷调查得知,在体育行为选择方面,校园传统体育行为占79.8%,绿道体育行为占20.2%。从学生运动时间来看,学生每周用于运动的时间约为22h,而用于绿道体育活动的时间居学生运动行为选择的第六位,即每周约为110min,绿道体育运动正逐渐被大学生们认识和了解,高校青年学生透过绿道体育行为,希望认识不同的角色,寻求群体的归属,促进个体的融合,赢得他人的尊重,拓宽人际的交往,分享幸福的体验[2]。虽然,目前很多学生的体育行为选择仍趋于校园传统项目,参加绿道体育运动的比例并不高,但从“是否愿意参与绿道体育运动”的调查得知,60.5%的学生选择“愿意”,16.25%的学生选“十分愿意”,说明当前大学生参与绿道体育运动的意愿很强。同时,调查数据表明,在“你是否认为有必要对绿道体育进行教育与引导”的问题上,53.0%的学生表示“必要”,22.5%的学生认为“十分必要”,这说明高校学生有着参与绿道体育运动的需求和潜在意识。

  表1  大学生绿道体育运动参与意愿调查
  

  表2  大学生绿道体育运动教育态度调查
  

  表3表明,近一半的高校大学生(40.25%)参与绿道体育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喜欢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这部分大学生认为绿道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健康,是他们日常重要的健身手段。有13.25%的大学生是为了减轻学习和就业问题带来的压力,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大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竞争压力相当突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心理不安因素也越来越多,选择绿道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减压方式和调适手段,进行自我身心调节。有15.25%的大学生选择绿道体育活动是为了交流与交往,加强与自然、与社会的深入沟通和接触。有11.5%的大学生是为了体验生态体育方式,展现标示性行为而选择绿道体育。值得一提的是有8%的大学生是为了批判与引领,他们选择绿道体育行为以宣扬低碳发展理念,批判毫无休止的碳排放行为,引领低碳生活时尚。

  表3  大学生绿道体育运动参与目的调查
  

  2大学生绿道体育行为构成
  从根本上说,绿道体育行为是休闲体育行为的范畴。有学者从内容上对休闲教育进行了概述,指出休闲教育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智力、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玩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还可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3]。本文研究大学生绿道体育行为,主要是从玩的能力这个角度进行探析。根据绿道体育发展的情况,结合大学生绿道体育的具体实践,借鉴休闲体育的相关理论成果,从绿道体育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内容来探讨大学生绿道体育内核。
  2.1理论层面
  理论层面对高校学生促成积极的绿道体育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对绿道和绿道体育的相关概念、功能、实现途径有一定的认识,进而为学习、掌握绿道体育技术、技能打下基础。绿道体育被高校学生群体不断地体验,由此引发的生理、认知、情感、运动技术及能力等方面的 变化,影响着大学生对绿道体育的认知水平、兴趣和目标。大学生的绿道体育行为选择,其目的是自我表达、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高校青年学生强烈的自我精神,使其为实现自我而永远追求,并朝着成为不同于现在的自我而不断努力,在创造性和解放性的绿道体育行为中,把生态文明作为自己人生恒久的、重要的发展理念。因此,一方面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绿道体育的内涵,这是培养大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部分,继而使大学生透过绿道体育的欣赏和参与得到效益。绿道体育行为协助着大学生确认绿道体育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并促成自己绿道体育行为体验的结果,了解社会看待绿道体育的观点及其整个运动体验的影响。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的绿道体育鉴赏力,可以从了解绿道体育的内涵,思考绿道体育运动所获得的效益,了解绿道体育项目的背景等问题以及了解绿道体育的发展空间着手,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鉴赏力,促进大学生的绿道体育行为选择。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参加绿道体育的兴趣。因为,改变所有学习、成长及其行为的基础是觉知。所以,绿道体育教育就是要鼓励大学生探索、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绿道体育内涵知识,这是培养意义化的绿道体育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
  2.2实践内容
  大学生所表现的绿道体育行为,在技能方面都有所选择,因为每个大学生的参与动机、想获得效益都有所不同。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成熟高峰,生长发育特别旺盛,属于人的生命最活跃时期,更是绿道体育最中坚的力量。绿道体育既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大学生这个时期的运动特点,促进了大学生体育行为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生的绿道体育实践,既要突出绿道体育行为的健身性和塑身性,又要发挥绿道体育的放松功能;既要彰显绿道体育行为所固有的娱乐性,又要体现绿道体育的社交作用,等等。比如,在增强体质方面,绿道体育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已经有众多的研究可以证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已经从原来以满足生存需要的层面向享受和发展的需求层面迈进。绿道体育活动是为了保持自身机体机能的良好状态,促进健康地生长发育,使个人的体质水平得以增强和发展。从本质上讲,绿道体育运动完全是一种个人从事的塑造自身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的运动。良好的身体状态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基础,社会生活水平越高,越是需要追求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再比如,在社交体现方面,绿道体育运动可为交际活动提供良好的机会。绿道体育不仅是修养身心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交手段。大学生喜欢广交朋友,渴望获得友谊与爱情,可以通过绿道体育运动达成心中的诉求。绿道体育爱好者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认知,在绿道运动中获得共同的信任,彼此相惜,容易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男女间也容易产生感情,获得爱情。绿道体育提供的这种机会,为大学生拓宽社会交往,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3大学生绿道体育行为促进
  3.1要加强大学生绿道体育行为的现代性认识
  绿道体育行为的现代性,就是使之与现代需求接轨。传统体育的世代延续,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变化中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所处的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低碳模式下的健康体育已经挤出部分生存空间。绿道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失语”,必然导致绿道体育的发展受阻。因此在强调人文关怀的时代,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如绿道体育运动般进行现代化转型。任何社会的任何时期,体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支配的收入和时间不断增多,健身活动就会越丰富,在民生时代中的绿道体育就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绿道体育与生俱来的人文特色,从理论上应该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其发展理应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接轨。
  3.2要增强大学生绿道体育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在生态体育为主流背景的形势下,绿道体育发展需要的是一种自觉意识。在传统体育与绿道体育的比较中找出彼此的长短,盲目自大或者过渡悲观都不利于绿道体育的发展。低碳理念的产生,人文关怀的进一步落实,使绿道体育应运而生不是一种具独立的形态,而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谐进步的体现。我们不能总用金光闪闪的金牌来作为体育的标准。如果用金牌的模式来框定、改铸、裁剪绿道体育,用竞技体育的评价标准来衡量绿道体育,绿道体育不仅会面目全非,而且会完全失去绿道体育所特有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全民健身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绿道体育发展不能也不应该走可有可无的模糊路线,而应该更加突出绿道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标杆地位,把绿道体育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地认识绿道体育的生态意义,促进绿道体育的行为选择,并在绿道体育的文化自觉中找到绿道体育发展的自信。
  3.3要鼓励大学生绿道体育行为的主动性创新
  校园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又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新旧事物的更替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面对自我否定是很多人都不愿涉足的事情,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校园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增长,校园体育文化创新不足,个别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校园体育文化亟需进行保护,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创新校园体育文化。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事实,在“破有余立不足”的文化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存在“中空地带”,原有的体育文化体系打破以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样的转型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创新,既不能全盘否认原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框架,尽量维护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对部分不合时宜的体育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绿道体育,在其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决不意味着走时尚、赶时髦,仅仅去迎合媒体文化的需要。绿道体育的真正目的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创新,不是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用和政治目的,或是一阵风的模仿和复制,做一些不着边际的形象工程。所以要鼓励大学生主动进行绿道体育的创新和开发,融合现代人的诉求,使绿道体育既保证体育的固有本色,又富于现代特色,使绿道体育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国岳,宋文利.珠三角绿道体育对青年低碳观念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1):1-4.
[2]李国岳,杨小玲,宋文利.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意义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5):41-43.
[3]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4,(6):102-104.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探究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