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再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25 08:4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建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数学课堂也常常以话题情境引入,这说明创设教学情境已经得到认可,已经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自发意识。尽管如此,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通过归纳形成不足的原因,来谈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制造”认知冲突,创设数学情境
  认知冲突是相对于认知平衡这一概念而提出的,而认知平衡概念一般认为是皮亚杰的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今天的[www .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深受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的策略——“制造”认知冲突,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种制造一方面是由教师设计完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确实会存在一些认知冲突,但这些认知冲突有时不容易为学生所发现,因此也就无法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作用。要想让认知冲突发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认知上形成的冲突,这主要是指学生在用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后面遇到的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冲突。利用这种冲突创设情境,往往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是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上的冲突,相对于数学认知方面的冲突而言,这种认知冲突在情境设计中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小学数学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其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而在数学情境的创设中,如果能够注意去分析学生的生活,并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存在的认知冲突,就能够为数学情境的创设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如在《除数》的教学中,往往可以在前后几节课中这样进行递进式的情境创设:刚开始学除数时,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配”的认识,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一些情境:两个人分4个苹果,或三个人分9个苹果。这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密切的活动,学生可以轻易理解。到了《余数》的教学中,可以沿着之前的情境继续创设:在不切开苹果的前提下,如果两个人分5个苹果,或者三个人分10个苹果,结果将会怎么样呢?这时学生会发现用原来的方法无法解决了,因为无法“平均分”,有的人“分得多”。这里的“平均分”“分得多”是一种生活语言,它对应着数学上的余数等数学语言。这样的具有认知冲突性质的情境创设,为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时也更有解决的冲动,常常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在数学学习中,这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当认知冲突出现时,学习动力实际上也就产生了,而这正是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发现兴趣热点,创设数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不是兴趣能够教会人什么,而是兴趣本身是一种驱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会变得非常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在情境创设中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努力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去创设情境,这样能让学生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个数学知识的学习。显然,这是一种良好的情境创设策略。
  笔者曾经在一本小学数学教学资料上面看到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数学教师在教除法的时候,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有没有什么情况下商是0?这本身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可这位数学老师非常聪明,当他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后,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演变成了一种数学学习的情境,学生先去分析,发现0除以任何一个数结果都是0。这一认识得到了所有学生的赞同,于是教师进一步提问——那0除以0的结果是多少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的学生说:“既然0除以其他任何数的结果都是0,那0除以0的结果肯定也是0了。”但又学生说:“0除以0等于多少,实际上就是多少乘以0等于0,那这个多少就不一定只是0了,还可以是其他数啊!”学生激烈的讨论让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一个研讨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是教师的教学技巧所带动的,有了这样的讨论,学生对最终的结果会有深刻印象,而这不正是创设学习情境的另一个目的吗?
  回过头来看以兴趣为特征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发现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两种具体的策略:一是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学生在某个数学知识点上可能存在的兴奋点,然后利用这些兴奋点去创设以兴趣为特征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情境过程基本上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另一种策略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自身的逻辑或学生的某个兴趣点,然后带有生成性质地即时创设一种以兴趣为特征的情境,这样学生一样可以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而这一过程由于没有预设,因此需要教师集中注意力及时进行调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策略,兴趣都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围绕这个核心,往往就可以创设出有效的学习情境来。
  三、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数学情境
  生活经验也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源泉,由于小学生一般具有“群居”的特点这从小学生课后玩耍总喜欢聚在一起可以看出来),因此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往往就是一大批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这些具有共性性质的生活经验去创设情境,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集中到数学学习上来,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生活经验与上面第一点所说的生活元素并不完全相同,生活元素往往是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说分苹果等,而生活经验往往是指生活元素背后的经验性的东西,其核心是学生的认识而非某个[www .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具体的生活行为。此外,生活经验还不一定指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就是说不是学生非得亲身经历过某一生活细节,然后积累的经验才能为数学学习服务。事实上,学生只要用眼睛去看,只要用耳朵去听,甚至只要用大脑去想的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可 以称之为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包括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经验,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载体。而利用这些载体所创设出的教学情境,往往会同时发挥兴趣与认知冲突的作用,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使用。
  参考文献:
  [1]祝玉兰.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4.
  [2]黄伟星.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小学数学教育,20133).
  [3]殷娴.拓展与延伸: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发展性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87).

上一篇:在新课改理念下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几个问

下一篇:高效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