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保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11 00:34

  【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地州院校保山学院当前的“双创”实践现状以及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了地州院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教师激励、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完善、导师团队、文化宣传、学分制度以及政府支撑、企业对接、社区帮扶等方面构建起内外交互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生态系统内涵升本


  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写到: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可见习总书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抱有很大期盼[1]。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承担者和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应当并也可以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要驱动力。作为地处西南边境的保山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特别是如何构建富有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内涵升本与教育转型发展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地方院校弯道超车、形成区域高校特色的基本取向。


  一、保山学院大学生“双创实践”现状描述


  (一)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根据《关于公布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5〕41号)和《关于公布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6〕45号)显示:2015经审核通过的29339项计划项目,其中,云南省90项(占全国0.31%),保山学院2项(占云南省2.22%);2016年经审核通过33054项计划项目,其中,云南省259项(占全国的0.78%),保山学院10项(占云南省的3.86%)。2016年相比2015年云南省在��新创业训练项目上取得了进步,在云南省里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但所占比重依然较少。


  (二)“互联网+”大赛参赛情况


  保山学院在参加全国全省互联网+大赛的成果主要包括:2016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全省参赛项目共计283项,全校报送4项,仅占全省1.5%,最好成绩是其中一项获得创意组金奖,占全省金奖4.3%;2017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全省获奖项目361个,保山学院14项,占比为3.9%,全省进入省级金银决赛项目180项,保山学院占7项,占比为3.9%,最好成绩为一项获得创意组金奖,占全省金奖1.7%。近三年,未有项目进入全国“互联网+”大赛进行角逐。


  (三)创业情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2014~2016三年来,云南省以及保山学院创业学生平均占比分别为1.2%和2.4%,1.6%和3.4%,1.4%和2.5%。


  (四)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至今,保山学院教职工总数688人,全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教师人15人,参加不同类型创新创业培训人次大约100人次,老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创业项目为0,师生共同创业的项目为0,教师自主创业或者参股创业的人次约30人次。对全校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教育培训次数为2次,全校性创新创业研讨会、头脑风暴会、高峰论坛等1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约10篇,创新创业相关的课题项目2项。整体情况来看,保山学院的师资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科研、培训、实践、研讨等虽有染指,但是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五)平台建设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5年度创业园区众创空间校园创业平台实地考查评审工作的通知》(云人社发〔2016〕59号)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省级创业园、众创空间、校园创业平台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云人社发〔2017〕26号)文件显示,保山学院珠宝学院特色创业园被评定为2015年度省级创业园区、保山学院三秋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被评定为省级创业园(众创空间、校园创业平台)。我校目前拥有两个创业平台,但并没有构建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资金对接、创业基地落地”(浙江大学创新生态系统模式)等五位一体的创业体系。


  (六)创新创业管理制度、政策


  截止目前,保山学院校级层面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件共3份,分别是《保山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全程化工作实施方案》(保院院字〔2013〕97号)、保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保院政发〔2016〕113号)、《保山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保院院字〔2013〕96号。但是在调研中,二级学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对接以及针对性的落实追踪,仍缺乏一定实效性。


  (七)创业活动


  2016年12年11我校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暨创新创业孵化园示范基地启动;2017年6月23日我校举办保山市青年大学生创业联盟创新创业论坛;近几年来我校开展过三次创业大赛赛前培训,这类型的创业培训仅此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实践指导,也缺少属于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


  二、保山学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创业生态系统是由新创企业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并共同演进的动态平衡系统。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年度全球报告》认为,创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创业融资、政府政策、政府创业项目、离校创业教育和培训、研发转化、内部市场动态性等11项内容。[2]


  (二)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首先顺应高校发展趋势,其次是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为方针,坚持创业引导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持[3],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也越复杂,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愈加显得重要。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可行性


  第一,生态系统是多方对接与互动的结果,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相连,这是构建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协同合作的良好基础[4];第二,生态系统是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机制。学校的人力资本、企业的平台资本和资金、政府的政策红利以及社会的协同资本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第三,生态系统是一个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博弈。地方高校的教育转型要走向社会、走进企业,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快速对接高校智力资本、社会活力的质的提升也需要资本、人力资源的支撑,多方存在合作交集。


  三、保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分析


  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育,创业动力的激发以及创业实践的型塑,需要内外部多方合力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才能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条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浙江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的基本参考,结合保山学院的区域特征和学院条件,构建如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内部架构


  1.调整及完善教师激励政策。教师在我校创新创业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政府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中一定程度上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在学校的教师创新创业激励方面也存在空白。及时调整和完善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是内部架构的起点。


  2.制定有效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应通过引入中介机构,使我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面向市场,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来激励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使创新创业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3.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直接通过课程辐射学生,把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开设丰富的实践课程,同时通过创业计划实战检验成果,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潜移默化地产生一种文化氛围,提高参与积极性。


  4.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创业想法很容易受到周围创业氛围的影响,学校应聘请一些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激发学生的想法,讲解对创新创业有帮助的政策,同时与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互聘相关教师,建立师资共享平台[5]。


  5.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校不仅要增设相关课程,还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增加创业知识。比如可以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定期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讲解一些创业必须掌握的经济法规、团队管理等实用性的知识。除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创业能力、利用校园媒体做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栏目。


  6.硬性学分制度。硬性学分制度应该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除了一些创新创业理论课以外,还可以允许学生通过小发明、小创造、小专利、发表学术论文或者参加工艺、软件、工程设计、科技等比赛获得学分奖励。


  7.转变及构建新的学生服务。完善平台企业孵化运营、文化拓展、创业扶贫实践、校园市场开发等功能,搭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孵化和市场体验平台,进一步服务学校内涵升本实现地方院校教育转型,深度试点产学融合协同创新新范式;落实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尝试创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新方法。


  (二)外部支撑


  1.政府政策。政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渠道,另一方面为社区提供自助服务。通过政府设立协同有效的政策咨询机构,加大产学官合作,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引领,高校为实践的联盟模式,学校氛围就会越来越浓烈。


  2.企业对接。夯实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我校可以吸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管理骨干等组建成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邀请他们参与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更好地解决校内外创业教师培训、兼职和校外创业基地建设等发展难题,形成与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3.巩固学校基础作用。大学生与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基础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理论;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4.社区帮扶。社区的帮扶作用主要体现在集合全社会力量,包括政府、高校、企�I、校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积极的创业舆论和氛围,形成推崇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校友分享经验。


  (三)内外交互


  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础,社区帮扶、企业支撑为辅助的“四驾马车”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使大学生创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诸多高校已形成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保山学院与以上高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校应把握住国家扶持“双创”的机遇,逐步充实、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能力培养”、“创业项目优化”、“创业资金对接”和“创业基地落地”等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学校师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创新创业系统相辅相成。


  作者简介:祝晓辉(1995-),女,汉族,云南保山人,本科在读,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王俊春(1986-),男,汉族,云南保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经济师,从事教育经济与地区发展研究,为本文通讯作者。本文来自《保山学院学报》杂志

上一篇:农村教育理论建设:必要性、问题域与落脚点

下一篇:杜威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中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