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6-10-31 12:09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学科特点与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机结合,如何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一直是我校政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和寻求的理想教学效果。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尝试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法,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的人文关怀宗旨。在教学安排上,教师既重视理论阐述,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坚持课堂讲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教学案例选用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师生互动的“自选案例一筛选、择优案例一分析、讨论案例一以成果展示案例——总结评述、理论提升案例”的案例教学路径。下面分五部分详细说明之。


一、自选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学科体系中居中心地位。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融合了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知识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论基础。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使得该课程内容呈现出说理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特点。这一特点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理论理解的深刻性和长效性不足,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从课程本身出发,设置“案例调查”与“案例分析”教学环节,要求大学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结合该学科的基本范畴、理论依据、基本规律,针对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破解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将一些典型事例收集、整理印发下去,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总结,以提高认识,做到“举一反三”寻找案例,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1的理解。


在案例选择和使用上力求做到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导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克服随意性和自由化的倾向。


第二,必须考虑思想性。本课程教学宗旨重在改变人的思想,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所以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把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要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考虑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主义性质,将理论化的无产阶级政治意识灌输给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使其明确深远的历史使命。


第四,必须考虑内容的时代性。要不断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跟踪现代化建设实践,与时俱进,保持本门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学术性和先进性。当前要及时增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将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科学发展观、生态伦理等吸收进来,从而使案例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二、筛选、择优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精选整理、编写案例。


第一,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的收集案例,要求实地调查,编写原创性案例,增强“实感”体验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精选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目标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有一定的科学体系和现实的实践依据,案例编写应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及行为实践等方面进行,减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是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开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特别应具有的智慧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


三是实践性和综合性。该课程案例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政治学科特点。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也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二,围绕案例提出问题,设置问题。让问题促使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实问题思考,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第三,案例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进行筛选、择优;要语言朴实,不说空话、套话,能够真正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问题,并且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三、分析、讨论案例


案例讨论过程是集中学生集体智慧、解决案例所隐含问题的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导论是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先导过程。案例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案例讨论的过程不可预测,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关键。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


在案例讨论中,首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之长,改传统教学的单向或双向学习为多向学习。其次,要加强引导。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随时注意把学生引导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的轨道上来。第三,要恰当点评。应及时指出案例讨论过程中的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克服和避免过激的思想及行为,把握正确的方向性导向;对于一时难以得出结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深人讨论和研究;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不能只限于得出书本的结论,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而是要善于把问题引向深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剖析。


总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人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应注意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理解。


四、以成果展示案例


就案例呈现方式来说,有印发案例文案材料、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以及学生模拟角色现场表演等方式。老师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从典型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该课程的教学既不能拘泥于书本,又不能离书本太远;既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答案,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基本一致的正确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案例讨论分组后,为了表现自己具有政治敏锐力和敏锐观察能力及较强的分析能力,学生大都会在学习原理和阅读大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利用DV的形式展示案例成果。在DV拍摄中,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有时为了再现现实情景,不得不从一个地点转到另一个地点打“游击战”;有时甚至在雨中拍摄取景;有时对同一个片段反复拍摄;有时半夜起来继续白天的拍摄,以求达到理想效果。剪辑时,面对一个又一个长短不一、内容各异的DV片段,他们会经常熬夜到深夜一两点甚至熬一个通宵。拍摄虽然辛苦,但在课堂展示时,往往会赢得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在以成果展示案例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共同挖掘了本课程以外潜藏的丰富的隐形教育资源,灵活运用了社会调查统计与分析、社会心理学、摄影等课程的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这一阶段是学生最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能调动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的阶段。


五、总结评述、理论提升案例


总结述评、理论提升阶段是对案例教学的总概括和提升,包括课堂小结和教学效果评估两部分。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完成从表象向本质的思维转换,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课程案例教学的理论提升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评价分析到位。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会获得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然而,由于学生本身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如知识差异、能力差异等,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种种差异,正确的、片面的、错误的观点和看法会同时存在。同时讨论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生动的、丰富的,但毕竟大多是片面的、零碎的。为此,教师应对讨论做出全方位的归纳小结,应引导学生对各类观点和主张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肯定那些正确合理的主张,补充和完善不够完整的观点,同时更要指正错误的看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从总体上对该案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全面、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二,抽象概括到位。尽管教学案例和所揭示的问题都是具体的,但教学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从案例到案例、就事论事地谈论问题;更不能停留在提供问题的答案层面。而应该注意提高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思想水平。在综合评价学生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某类问题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方法和策略性的结论,为学生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方法论上的基础;通过概括这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在知识、能力和觉悟三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去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因此,案例教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它对于革除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内容切实做到“三进”,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丁慧民(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上一篇:情感教育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下一篇:探析“翻转课堂”与互联网+教育的教育原理及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