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发布时间:2015-12-15 10:51

摘 要:教育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语文自然应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品德
      李镇西老师《教育手记》中宁小燕自杀的事例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这是教育教学中“一手硬、一手软”忽视德育工作造成的严重后果,从中也足见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已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已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每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的关键之一是德育观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我觉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现课本中品德教育的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百折不回、英勇献身的内容,歌颂他们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赞扬他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气节;也有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壮丽河山,抒发爱国热情的篇章。教师备课时应该明确品德教育内容,写明本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语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讲授屈原的《离骚》一文时,可以通过介绍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召学生。屈原品行高洁,誓死坚持“美政”理想,爱国忧民,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以致遭小人陷害,被贬流放,在讲述中力图渲染他内心的忠诚和小人谗毁带给他心灵上的伤痛,让同学们设身处地感受他的挣扎、徘徊、愤懑,更感受他的矢志不渝——在流放中依然对祖国念念不忘,写下大量爱国诗篇。当听到楚国都城沦陷,楚国将亡的消息时,他毅然抱石投汨罗江而殉国。当他们明白了是非对错,自然会付诸行动,也因此达到了培养良好品德的目的。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培养良好品德
      作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尊师敬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哲学思辨能力教育均可贯穿其中。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德育内容应以发展学生的感知生活的能力为主。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没有一颗感知生活的心灵,没有一颗思考生活的大脑,其作文必然内容贫乏,思想苍白,表现无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品德教育常常被忽视的。因此在写作中要着重抓好两点:一是让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似乎都缺乏感动,表现出来的常常是麻木与冷漠,更津津乐道于生活中的黑暗与丑陋。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发掘写作素材,写好文章,明晰真理。例如让学生写一篇题为“珍惜身边的幸福”的文章,他们在为作文找素材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在具体描写中感受到了身边的美好;二是继承美德,形成正确的处事态度。中学生涉世未深,对人对事往往意气用事。其实,生活即交往: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但宽容、合作的意识较差。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细节,反思其与人交往中的是非对错,从而发掘写作素材,对形成其正确的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今年中央高调提出学雷锋,让他们上多媒体课,写一篇《我心目中的雷锋》,通过多媒体让他们了解雷锋,体会雷锋身上为了别人不惜一切的思想境界,在写作中思考自身所作所为,使自己向上向善。
三、注重言传身教的品德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如果在讲台上吐一口痰,那怎么跟学生呼吁要讲卫生都无济于事;教师如果喜欢在开会时与他人聊天,又如何叫学生在课堂上不要说话、专心听讲?而教师所作的符合道德准则、弘扬社会正气的行为,让学生信服,甚至让学生感动。鉴于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尽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学生面前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让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如辅导的时候擦擦黑板桌椅、打扫一下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卫生等,做一些积极有益的事;还有上课不接打手机,注意用语文明等。
四、在语文活动和课外辅导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如诗歌朗诵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也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笔练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培养品德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品德教育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教书又育人的意识,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品德的闪光点,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来促进语文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授业与传道的结合,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得到长进,品德受到熏陶,成为品学兼优、人格健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科技资讯,2006(6).
      [2]王岩.让德育渗透语文课堂 (科学教育),2010(1).
      [3]李镇西《教育手记》.

上一篇: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应结合学生实际

下一篇:浅析知识经济环境下财会人员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