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15 10:50

摘 要: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促使学生突显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本文将从品读课文,体验情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态势语言,传递情感这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把它们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着眼于培养和提高民族素质,着眼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教材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这些课文,无论是生动感人的故事,优美清新的散文、诗歌,以及含义深刻的寓言、童话,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有的甚至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终生难忘。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促使学生突显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感染性和陶冶性,这是语文课突出的特征。根据这一特点以及学生感情的心理特点,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作几点探索:
     一、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获得良好的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如《黄鹤楼送别》一文,以“送别”为主线,借景抒情,语言优美生动,感情丰富真挚。我在教学这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江边环境以及黄鹤楼话别的语句,把学生带入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去充分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来揣摩人物的内在感情,并将其凝聚和升华,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其真正理解文本,认识人物,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章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出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的作者的情感,“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我们要探求课文的“意”,必须首先入“境”。只有入了“境”,才能挖出文章的“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仔细品味、咀嚼,受到感染和熏陶。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首先要用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境,从而入情、移情;其次,还要用鲜活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赶海》,播放“海边风光图片,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在大海中永生》,配上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学《大江保卫战》,配上歌曲《为了谁》等等。为学生创设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情,体味到趣,领悟到道理。
     再如教学《九寨沟》课文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九寨沟绚丽多姿的画卷,这就把学生置身于童话般的九寨沟自然风光中了。这样创设情境,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学生无不从内心发出这样的赞叹:祖国山河真美!我们要学好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态势语言,传递情感
     马克思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情感上的传导者。“亲其师,信其道。”在情感的陶冶过程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文中蕴含着的情绪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方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从而由情悟理,受到教育。
     态势语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表情语言。教学时,教师的态势语,尤其是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是课文内容的晴雨表。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如果能将生动多变的态势语与形象准确的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会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处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
     “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够做教师。”教师和学生交流时,首先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这是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它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喜怒哀乐要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协调、同步,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发生感情共鸣。相反,教师上课时表情呆板,语言生硬,这就难以使学生走进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就对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造成了障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属于语言的艺术,它是渗透德育的好教材。小学课文中的许多文章为孩子们喜闻乐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知、情、意,有机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不仅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情有趣,同时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学生情感的海洋吧!只要我们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真正达到文和意的完美融合。

上一篇:谈学龄前儿童的养成教育

下一篇:如何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