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观察 观察 再观察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6

摘 要: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仔细地观察现象,并从观察中发现能成立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高低对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教学各阶段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科学 ;观察 ;习惯
  观察是对外界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知觉的最高形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小学科学中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的活动过程。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中不容忽视。假如我们不重视这一点,就会泯灭这门学科培养能力的优势,错过儿童心智发育的时机。那么在小学科学课上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注重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2、注重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注重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4、注重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二、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和爱好,就能在科学课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因此兴趣和爱好是观察(真正的观察)的动机和动力,而兴趣的引导、激发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
  其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如在教《蜗牛》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三只蜗牛 ,提出下列问题:1、蜗牛是什么颜色的?
  2、蜗牛是怎样获取食物的?
  3、蜗牛有眼睛和耳朵吗?
  这样,不但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围绕这一课的中心组织教学。
  三、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 
  要使学生具备观察的能力,日后能独立有效地观察,离开了教师也能有质量地观察,必须让学生掌握观察的规律。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学中应遵循观察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这其中又分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这三种顺序。方位顺序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前到后,还是从中间到四周等等;时间顺序,不仅仅是时机时间的顺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某件事物过程分割成有序的几个阶段进行观察,如四年级科学中观察天气一单元等;所谓结构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还是从部分到整体,还是既有整体又有部分,还是突出哪一部分等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围饶一个中心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又要集中地观察事物的主要特点。比如《植物的花》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用玻璃杯装一杯水放在讲台上,就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玻璃杯,你不能说他回答错了,但这背离了观测的对象和本课的方向。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观察水的液态特征,叫学生把一小杯水到入一个大杯中,再问学生观察到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满满一小杯水装不满大杯,这时观察研究的对象已不是水而是杯子的容积了。至此,教师已无法驾驭这一课内容的教学。
  四、教给科学的观察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培养,如何培养呢?除激发观察兴趣、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之外,很重要的一环是学会如何观察,对于教师来说,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施教与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同类物体的不同点、不同物体的相同点、同类物体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物体的不同点,归结到思维的角度,就是求同求异。小学科学第一册安排了《大树和小草》一课,其目的就是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要从求同求异的思维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学生的认知方向。如《水的压力》一课,就可以在“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压力相同”、“压力不同”几个异同方面寻找教学设计的支点。
  读过美国著名昆虫学家塞缪尔写的一篇文章《阿加西教授的观察课》,作者上阿加西教授的课,教授给他一条鱼的标本说:“拿着这条鱼,仔细观察,等会儿告诉我观察的结果。”然后走开了,对于作者来说观察一条鱼没什么挑战性,10分钟后,把能看到的鱼的身体部位已经看了个遍,然后找教授,可是教授不知去向,一个小时过去,又一个小时过去,教授还没来,鱼能让作者观察的部位有限,但教授没来,他只好继续观察,把手放进鱼嘴感觉牙齿有多锋利,计算身上有多少片鱼鳞,直到确信准确无误,突然一个愉快的念头从他脑中蹦出为---把鱼画下来,这样做的时候,惊奇地在这条生物身上发现了新的特征。这时教授出现了,“很好。笔是最 好的眼睛。”教授赞许道。接着问“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呢?”,作者简洁作了描述,教授听得很认真,作者说完后,教授还看着他,似乎在等着继续听,但作者没能再多说一个字。教授说:“你还没有观察得够仔细,甚至,这条鱼最显而易见的那些特征,你一个都没发现,而这条鱼就清清楚楚地摆在你眼前,再观察,再观察。”说完离开。作者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但这一次,他带着目的观察,随着时间的过去,那些显而易见的特征在他的细致观察中露了出来。下午过去了,教授要求作者晚上回家写一份更好的观察报告,这是在没有鱼的情况下,第二天一早,作者小说地说“鱼有对称的器官以及其他对称的身体部位。”“当然”,教授高兴地说,这简单一句话补偿了作者昨夜失去的几个小时的睡眠。接着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昨天及晚上的观察所得。接着要做什么呢?教授要求还是让作者观察鱼,将他一个人扔在实验室,一小时后听他的观察报告,“很很,很好。”教授重复道,“但还不够全面,继续吧。”就这样样,长长的三天,教授将那条鱼放在作者的眼前,禁止看别的东西,以及向任何人求助。“观察,观察,观察。”教授给作者的指导就是不断重复这个词。第四天,给另一条摆在前面那条鱼旁边,让作者指出相同与不同,接着第三条,及至更多。观察结束,作者将完整的报告交给教授,他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说:“表面是最愚蠢的东西。我们必须发现事物的真相,直到在更多的真相中找到更多的规律。”从那以后,它一直影响着作者的学习方法与态度,这三天的观察的收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金钱买不到的。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不用说找到基本特征,更不会说找到事物的“真相”。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观察、再观察,要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

上一篇:你行,我也行,特奥精神的升华--记辽宁省大连市

下一篇:学会感恩,快乐生活: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