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利用企业优势构建学科建设和学生认知的实践平

发布时间:2015-11-07 09:18

摘 要: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涉海类专业,积极利用沿海企业优势,构建了学科建设和学生认知的实践平台,促进了高校和企业技术交流与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特色化的海洋生物学学科建设。

关键词:企业优势;学科建设;实践平台
近年来,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类等涉海类专业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模式,坚持“创新理念先进、管理高效、特色显著的海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共同推进海洋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学校利用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办学渠道,企业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使学校和企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提供高校、企业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学院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办学方针的指引下,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构筑与企业对接平台,加快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建有海洋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环境与海域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所,与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网箱养殖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为产学研共同体,与舟山海洋勘探设计院共建“舟山海洋与海岛研究中心”,与宁波企业合作设立科研创新基地1个,与舟山海洋环境生态监测站、舟山市污水处理厂等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10多个。 其中就包括舟山市定海区旭旺养殖场,学院与该养殖场建立了校企合作科研基地,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十余位中青年教师,以该企业为研究平台,参与6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计划的实施。同时,在学院相关养殖专家的指导下,该公司在养殖方面硕果累累。2003年在浙江省首创陆基工厂化对虾养殖技术,进行一年二茬对虾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生产。2003年秋季至2011年底,9年间共养殖17茬对虾,养殖成功率100%。累计利税2560万元,创造了浙江省围塘对虾养殖产量的最高历史记录和我国围塘对虾养殖单位面积的最高经济效益,这是学院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需要,亦是学院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学院与企业交流,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
  2、促进了特色化的海洋生物学学科建设
     海洋科学学院将多年的海洋类人才培养及科研前沿资讯应用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又反哺了学科建设。长期以来,海洋科学学院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托自身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及遗传与发育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瞄准行业共性、瓶颈技术,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围绕东海区重要渔业生物生态学和渔业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东海区渔业生物群体结构变动和资源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在东海带鱼、虾蟹类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通过对虾、海蛰、石斑鱼、乌贼等品种的增殖放流研究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现海洋生物学学科依托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和省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形成两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和一个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设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遗传与发育学等4个研究方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研究手段,以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了兼顾东海区域地理环境与产业特征,服务浙江海洋经济布局和社会发展需求,基础研究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学科特色。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科研总经费38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各种科研奖项21项,成果推广转化的经济效益累计达20多亿元。
    
  3、构建了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转化的平台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通过与优势企业合作,通过多种方式,让企业参与到学院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首先,企业参与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利用企业在海洋类人才需求方面的经验,根据企业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促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通过邀请或聘任企业海洋类工程师到学校授课,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学院相关专业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促进员工理论知识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结果。最后,利用企业的优势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在优势企业的认识实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提高学生观测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此项平台的建设,学生能够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社会的工作岗位的竞争中更具有优势与实力。
  
  4、企业为高校带来市场需求的信息,为高校课题的研究带来新的方向,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及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高校教育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企业是市场需求的载体,也是市场信息的创造者,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同时“供不应求”为源源不断的生源打定基础,这就造就了高校飞速发展的潜力,相反的,若高校目前的培养计划与市场信息发生错位,脱离社会和市场需求进行盲目的办学,或者是一直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与时俱进,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脱节,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那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海洋科学学院是一个偏向于研究性的学院,企业为学院带来市场需求信息固然重要,但为课题的研究带来新的方向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课题研究的主导性力量,课题的研究来源实际,成果回归实际。单以舟山市定海区旭旺养殖场为例,旭旺养殖场主要以对虾养殖为主,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创造了不少的新课题,据统计,学院以养殖场为研究平台的课题就达十几余项。而课题的研究成果反哺于对虾的养殖,在学院养殖专家的指导 下,养殖场亦是硕果累累,这就达到了互利双赢的局面,实现了科技转化为现实供给。企业是国际化的,其代表着当今世界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形势,而企业的国家化又正好为高校的科研人员拓宽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的途径,从而高校科研人员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研究空间。另外亦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弥补高校的科研条件不足,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
     实践证明,高校与企业开展的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是有利的,不仅是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而且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相信随着高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合作的深入,还会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模式,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常抗美,吴剑锋.海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1)17-20
[2] 刘永兵.关于省属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J],2006:(4)3-4
[3] 赵素杰,于永红.论加强学生实习的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2)109-110
[4] 梁四海,万力,王旭升.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贡献[J],中国地质教育,2006(2)66-6

上一篇:提高铁路客运值班员业务素质的探讨

下一篇:“校市相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