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有益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5-08-24 08:55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为背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物课生活化教学实质就是密切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在把握好教材、课本基础知识点与关键点的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学习与生活实际中寻找结合点,以此展开教学,启发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充分挖掘生活化资源,启发学生思维
  1.教师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物学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架设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开启绿色通道,让他们把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真正学懂弄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会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就乐意去学,所以教学效果较好。
  2.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教师应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情景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提高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师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生物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生物的学习。如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回忆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成萎蔫的状态,再举许多生活中的事例“炒菜时不放水,锅里也会有很多水,水从哪儿来?”“到菜市场买菜,往往我们会挑叶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这是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动感的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视频录像,展示欣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或多媒体动画从多个角度演示生命现象、生理动态,把抽象的生物概念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如《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教学时,播放影像: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悠扬婉转的鸟鸣声中,一幅幅精美的自然画卷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生机勃勃的早春季节,绿孔雀闪亮开屏;梁上双燕不辞劳苦地衔泥筑巢,三五雏燕在巢中嗷嗷待哺,母燕在晨曦中精心哺育雏燕;织布鸟精心筑巢;雌雄翠鸟缠缠绵绵;母鸽尽心孵卵;橘燕妈妈舐犊情深……这样感受着大自然的洗礼,惊叹着生命的鲜活。品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考着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4.教师运用实物、教具,给学生营造生动的情境。观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相关的图片、模型、各种生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创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性强,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此外,实验课时,我们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渲染气氛,使其如临其境,把知识由静态化为动态,由抽象化为具体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鸟的生殖和发育》中观察鸡卵的结构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准备一个熟鸡蛋,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外到内观察鸡卵的结构,进而了解各部分的功能,通过实物的观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创新设计生活化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1.巧用游戏、竞赛,教学方式回归生活
  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如游戏、抢答题、知识竞赛、表演剧等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不仅学得快,而且也愿意在上面多花时间。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常采用竞猜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创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兴趣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输血与血型》教学时,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以抢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如“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血型吗?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小组抢答加分,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教师运用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1)开展探究实验,加深理解。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时,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思考。有的认为需要水分,温度;有的认为需要阳光、空气、养料等等,教师将学生们的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介绍豆芽的萌发过程,进一步问学生:这些条件真的都需要吗?在提示下,学生开始积极争论起来。有的说不需要阳光,种子从土壤里萌发长成幼苗后才有阳光的照射;有的说不需要养料,因为夏天,他家的绿豆浸泡久了,就发芽了;还有的说没有养料就没有能量,种子怎么能发芽呢?在争论中,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生活化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自由空间。
  (2)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培养实践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内外,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模拟小肠内部结构的模型、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精心设计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时,课前两周让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学习《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时,课前一周让学生在家中用鸡或小猫或小狗尝试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学习《植物的生殖》时,课前一周让学生请教农民伯伯果树嫁接的方法等等。既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并掌握课堂生物知识,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因此布置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不是应付学校检查,而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物课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生物课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生物问题。学习生物课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使之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牢记生物知识,了解生活常识,还能体验到学习生物课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