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法律教学案例教学应用改革分析研究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14:16

 

 第1篇:浅析职业教育法律教学改革之谈


  法制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当提升到一个全新层次,拓展至全新领域。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状况及未来取向进行理性思考。目前教育体制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職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罗宏

  第2篇:情境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目,其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较为功利化,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考虑,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将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而产生更好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努力促进教学相长。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导入


  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媒体利用起来进行情境导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内容,在听觉、视觉方面对学生产生刺激,使学生能够迅速被教学情境吸引进来,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使用课本案例,也可以針对中职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结合专业学习要求更多地选择学校本专业优秀学生事迹,突出情境设计的时代性、专业性和贴近学生生活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知的热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塑造良好职业形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最开始阶段导入一些先进人物,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性的介绍。例如可选取课本案例“铁人王进喜,第一代石油工人代表,极具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为我国第一口油井做出英勇贡献”。也可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可见,通过认真选择案例,在开始阶段进行情境导入,将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与学生自身生活的自强不息相结合,学生会被故事所吸引,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再逐步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设计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利用事例来进行问题导入,利用事例来证明相关的观点,并且其中所选择的各种事例也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能力。对教师来说,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各种事例,营造相应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去,使得学生能够在故事情境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比如,在进行“名誉隐私不可侵”的相关教学时,教材当中共设计了三个故事。其一是因为同学之间的议论、传言,16岁中学生顾某名誉权受到侵害;其二是银行“一米线”保护隐私的规定;其三是老师、父母擅自翻看学生的日记、信件的事例。上述事例都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甚至经历过这些事情,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故事,积极创造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教师也可以针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有效改编,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故事当中,去体会在上述情况下自己有怎样的想法、行为,然后转换角色中,试想一下如何避免上述事情。整个故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自然能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不仅能够有效活跃教学氛围,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三、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合作


  每个人都具有社会性特征,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离不开其他人的有效配合。因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一直是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前教学中一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学习模式,在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方面有极好的效果。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创造对应的合作情境,选择当前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置身活动情境中去进行合作探究。比如,在“签订合同求保障”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材本身偏于理论,讲授则显得较为枯燥,学生难以接受。对此,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上网查询劳动合同纠纷方面的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将精选好的材料发给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案例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进一步针对劳动合同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并且能够在互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模式是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应该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努力营造好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动性,使得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中来,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作者:吴义

  第3篇;基于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物流法律教学改革探索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初步形成了食品、印刷、制药、物流四大产业集群,呈现出国际与国内知名品牌、台(外)资与内资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抢驻。除此之外,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云南白药集团、辅仁药业等医药行业以及立志成为国际网购“中国提货中心”的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和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等,在航空经济产业链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郑州航空港人才需求调查研究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投资兴业,这使航空港区的人才需求呈现较大规模的增势。根据2013年郑州航空港做的统计所需的重点人才:


  据2013年招聘现场数据,现阶段,电子、物流、医药、农牧、食品、环保等行业需求人才最多,其次是工商管理、技工、公共管理类、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营销类专业人才。


  根据专家测算,航空港区至少可以带动航空业20万以上的人口就业,如果再加上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等各种产业,人才的缺口将更大。从以上对郑州航空港的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报关报检流程、精通保险、善于沟通、掌握多式联运的法律的物流法律人才在人才需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物流法律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相应的变革和发展,以适应蓬勃发展的郑州航空港、不断调整的经济结构、日新月异的新形势。


  二、目前物流法律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材比较陈旧并且没有经过具有现场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师参与,教学过程中,老师以自己的主动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和学习为多,更谈不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来进行学合作和展示,致使全班同学能够分享到彼此的学习成果。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学→最后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课堂联系现场,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新的经济形势严重不符,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最后的结果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所以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就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改革物流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必须走工学结合、学中做、做中学、课堂即现场、现场亦是课堂的指导思想。


  三、物流法律课堂学做一体、模块化教学改革


  1.物流法律课堂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改革模式


  (1)任务驱动提出问题培养素质。为了实现课堂教学做三位一体,必须以提出问题任务驱动为内在目标,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科学探索和不断创新,在教学做三位一体中、在理论密切联系实践中,在提出问题并以此为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主导的良性互动,达到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任务驱动中与自我学习和学生相互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2)任务执行分析问题学习知识。提出问题,也就是人人有问题要回答、人人有责任须回答、人人有可能来解答,所以学生就需要寻找相应的结果和答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后、酝酿和讨论后,老师和学生开始分析问题,实际也是任务驱动的延伸,也就是任务执行,这时需要一定物流法律知识做铺垫和支撑,需要同学们通过各种资源查找课本、上网浏览、询问老师等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分析问题,加班工资用到那一类的法律,民事法律中的《劳动合同法》,又用到哪些法律条款?又如何计算出最终结果?这会涉及到员工的工资,工资的构成部分、平时加班几倍工资、周末不轮休几倍工资、法定节假日几倍工资和一年当中有几天的法定节假日、计薪日、一个月最低工作日以及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最低算法等问题等?通过执行这些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于此有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意识,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攫取知识,变老师的主导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执行任务中学习,同时又在学习中执行任务。


  (3)任务完成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在分析任务的基础上和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该解决问题。有了基础知识做支撑和铺垫、有了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和通力协作、有了最终的评价和考核、有了尽情表演和发挥能力的舞台,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通过学习计薪日和每月最低工作日这些概念和基础知识,计算出每天的平均工资,然后计算出小时工资,最后运用法定节假日三倍工资和周末不轮休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模块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有任务、有责任、有协作、有团队、有交流、有合作,带着任务去学习其探索,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理论联系了实际、在教、学、做中解决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知识和提供能力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基本素质、沟通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结束语


  我国物流业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支撑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来改革完善课堂教育,必须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依据,按需培养,在教学做三位一体中在理论和实践中相互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培养的学生人尽其才,学生有事干,企业的事有人干。


  作者:温茹等

  第4篇: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拟真性


  在大学法律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案例往往是结合实际司法所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加工与整理而成的。该类案例均具有代表性以及真实性,能够有效还原真实的法律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案例来对其中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及认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1.2启发性


  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案例教学主要侧重的是启发与引导。在大学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并由教师引导与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与研究,而不是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让学生能够发散自身思维,对教学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1.3民主性


  与以往被动式以及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主动的、开放的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开展该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均能够根据案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且可以在师生以及生生间进行自由谈论。在这样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并且在对各类案件的观点以及论据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各类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其对相关法律条文以及规范的理解与掌握。


  2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堂案例教学


  通常情况下,课堂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案例呈现、课堂讨论与辩论、总结评述以及撰写小论文等几个环节构成。首先,案例呈现。通常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通过描绘案例、发放文字案例、播放多媒体案例、创造真实案例情境等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准备。需要注意是所选择的案例应当要有效结合理论与实际,并兼具思考性与以男性,让学生不但能够像法官一样思考,而且还能够像检察官以及律师一样具有控辩能力与技巧。其次,开展课堂谈论与辩论。该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间可能的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并且能够根据案例中的线索、情况以及事实来进行思考与探究,并且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共同探讨,从案例中探寻出各类法律关系,并找到相应的法律解决方法。再者,进行总结评述。结束谈论后,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与案例进行总结,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总结与评述来对自己的观点以及思路进行思考,看其思考方向是否正确,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等。但是在总结与评述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整体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讨论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以论点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有效提升案例教學的实效性。最后,撰写小论文。案例教学接受后,教师应当让学生根据课堂探讨的结果以及意见来完成法学小论文的撰写,通过该环节来深化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2模拟法庭教学


  模拟法庭教学只要是由教师提供案例材料,并由学生来对其中不同角色进行扮演,如被告、原告、证人、审判员、审判长等,并严格根据我国法院开庭的规范化流程来开展模拟操练。通过该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到的法律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模拟诉讼活动,并扮演其中的各类角色。在学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继续办案与审案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有效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值得注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勿急忙将标准答案公布出来,不要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到学生身上,更多的是引导与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做好法律争议的引路人。


  2.3观摩审判教学


  就目前来说,观摩审判教学方法是大学法律教学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也是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观摩审判教学方法主要是有相关司法审判部门与学校进行相互合作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通常是组织具有一定法律基础的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到法律旁听一些疑难或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真实的了解各类诉讼程度,并对法官庭审的程序以及办案技巧进行观察与学习。并且还能让其了解在庭审中的不同诉讼主体、主体关系、地位差异以及各角色的作用。通过该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学习与应用不单单只是侧重实体法,程序法也同等重要。所以要想做好公正,则必须要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在每次观摩结束后,教师还应当要学生将自己的观感体会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最后在予以总结和点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综合能力。


  2.4视频案例教学


  在大学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观看与学习,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或是是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法制节目等,通常情况下该类案例都极具代表性,且制作较为成功。特别是《今日说法》栏目,其中还有一个专家点评环节,能够有效帮助法律教学的开展。


  3在大学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法庭案例以及观摩庭审教学法通常适用于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且具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则应当采用课堂讨论式或是视频案例教学法。第二,教师在开展法律教学时,应当做好精心的课堂设计,以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第三,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分析与研究案例,如若在一个学期中使用该种教材方法的课程较多,则应当合理协调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的案例准备工作质量。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大学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法律水平的提升,因此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韩菲

上一篇:法语教学教学方法应用思考探讨论文(共4篇)

下一篇:国际投资学教学改革方法建议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