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12-13 11:42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英汉文化差异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是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是中国式的英语作文,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观点表达的影响、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篇章结构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笔者的个人意见。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英语写作;影响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英语在我国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已经从以前的中学开始转变为由现在的幼儿园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需要。跨文化交际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的了解,将这些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在我国的高校中,英语已经被作为一个重要学科,并且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英语的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向了解外国文化方向发展。由于我国与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导致我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受我国文化影响较大,写出来的文章无法被外教老师认可。
1.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观点表达的影响
  写作时的观点其实就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如何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引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它在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写作过程中,英汉文章有着很大的区别,如用第几人称、阐述什么观点等。在很多文体(议论文、杂文等)中,第一人称是英汉文章经常用的,但是中文写作中第一人称常以"我们"的形式出现,而在英语写作中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出现几率各占一半。写作中以"我们"作为第一人称,说明文章观点比较客观,是大众的观点;而写作中以"我"作为第一人称,说明强调的是个人观点,主观性较强。在实际中,很多大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第一人称"I"和"We"、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He"和"They"都用上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受到汉语写作的影响。首先,中国文化强调"大一统"。我国古代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群体价值取向。现今我国虽然已经走向开放,言论自由,各种观念越来越多,但是主流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维护整体利益。个人的观点显得比较弱,在平时中,即使表达个人观点也为了显示其正统性和正确性也是以"我们"出现。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以"我"来写文章或者表达观点时,显得高傲自大,将"我"改成"我们"将能够表现自己的谦虚和尊敬。其次,我国古时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文字狱,往往产生这样的原因都是因为祸从口出,因此,在表达某个敏感性问题时,常常采用"我们"代替"我",这样可以避免承担一些责任。我国大学生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在写英文作文时常常会把汉文化中表达本人观点的方式应用其中。再次,新中国成立后,集体意识越来越严重,相互帮助的事情越来越多。在汉语文化中第二人称使用频率较高,导致很多时候,用we、you等来替代第一人称I,这样人们的真实观点很难表达出来,一些溜须拍马的话越来越多。而在西方文化中,着重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等。他们国家的教育要求将每个学生的个性观点表达出来,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西方国家在法律上规定言论自由,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比较自由、宽松,因此,他们经常用"I believe"、"In my point of view"、"I agree"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使得可信度增加了许多,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也随之缩短了,这是西方文化英语写作的主要优势之一。
2. 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篇章结构的影响
  汉语中语篇以螺旋型为主,条理层次不是显性呈现的,而是隐性表现的,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从各个角度"拐弯抹角的进行间接论证,在整篇文章中的整体网络中定位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这样的文章让美国人看是非常困惑的。英语中语篇以直线型为主,条理层次以显性呈现,让人们一目了然,每个段落都是以主题句开头,后接例证据,最后结尾。不同的语篇模式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写作用时总是以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去想,然后将其变成英文而已。汉语写作中的语篇中的句子流散疏放,此起彼伏,句子之间似乎是相连的,又似乎是分开的,但是最终还是以一定的方向为主。英语重视过渡连接词,在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连接词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英汉文化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篇章结构的影响是通过思维方式来实现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其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暗示性和象征性,这不是由局部慢慢渗透到整体的过程,而是直接领悟到整体的过程,也就是说直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其呈现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它使得传统的思维定式打破了,力求创新,整体把握世界。它注重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定量分析,正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模糊。传统的汉语文章都是以作者的感情为分段标准,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往往一直在阐述一个观点,但是却分成了好几段落,也就是说一个语篇由多个段落组成,汉语中没有主题句的概念。而英语文化强调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它与形象思维相对,是指人们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由此可知,它与中国文化是不同的,它是以局部到整体,首先对局部进行分析研究。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逻辑思维比较注重定量分析,对事物的量化研究比较重视。定量分析是从刻画问题本质的数据和数量关系入手,建立反映事务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西方文化采用定量分析使其更加严密、缜密和精确。在英语写作中非常强调主题句,在段与段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3.结论
     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明显地表现在篇章组织结构特点上,因此,要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光有地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还不够,还需要注意全文和各个段落的组织结构。中国人说话、写文章绕圈子是不想锋芒毕露,不想冒昧打扰别人的表现,是出于礼貌的考虑。而这种礼貌却会让直奔主题的美国人感到不安。所以,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要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布局谋篇。在语篇的开始方面,应该直截了当表达观点,态度明确。 在语篇的发展方面,直接点明议题,直线式陈述观点,可用总-分-总的结构,如果能够举一两个例子,"让事实本身说话",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语篇的结尾,可以简要概括一下,总结全文。
  另外,文章开篇和结尾不要说大话,绕圈子,也不要引经据典。成语(或习语)、谚语和格言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如果完全不使用成语、谚语和格言,就会显得语言文字枯燥无味,缺乏文采。然而英语却珍视明了简洁,过多地使用习语或曰"陈词滥调"被视为缺乏创造力地表现。例如这样一个英文句子:"This woman beautiful flower, gentle enough, the notice of management."这一个句子连续用了三个形容词:beautiful flower, gentle enough, the notice of management,使原来可以很简洁的句子显得累赘且索然无味。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有些中国学生以为中国习语的英译或英语习语的大量使用可以达到汉语写作中成语、典故使用的效果,因此着意收集、背诵和使用诸如"Burn one's bridges."、"No news is good news."、"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says."、"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一类的习语,殊不知这些我们以为很新鲜的表达方式在英文中已经用滥了,使用过度不但不能给文章增色,反而会使文章读来没有趣味。
参考文献:
[1] 袁静亚. 融入中西文化比较的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模式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 (04)
[2] 赵晓秀.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09) .
[3] 刘晓莺. 英语教学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 (03) .
[4] 徐文彧.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的意义[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3) .
[5] 罗秀. 简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英语教师, 2008, (07) .
[6] 古芬. 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J]. 科技信息, 2010, (20)

上一篇:听力教学的心理语言学阐释力

下一篇:江西南昌话中的“拿”字及其相关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