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中语文阅读题议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5 18:04

  

第1篇:浅谈提高语文阅读效益的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题议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其内容与教师的教学配合形成合力而达到取得最佳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效益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文题提高阅读效益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题就是文章的窗口,抓住文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益。通过文题了解作品的内容。有的文题集中反映了作品的内容,如《蜘蛛》等说明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通过文题了解作品的中心。有的文题清楚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都是全文议论的中心论点。所以,文题是中心的曲折反映。


  通过文题判定作品的体裁。不同的文体在命题上往往有些模式可循、规律可找。如《孔乙己》是以人名为题,《长江三峡》是以地名为题,《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以事件为题,一般应属记叙文。《谈骨气》以“谈”领头,《过秦论》、《六国论》以“论”作结,大多属议论文。


  总之,文题阅读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之一,透过文题探索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认识文章结构,是提高阅读效益的事半功倍的途径之一。


  二、利用注释提高阅读效益


  课文中的注释一般包括对生字难词的解释,背景资料的介绍,引文出处的说明等,充分利用这些注释对提高阅读效益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生字难词的解释可以扫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同时为今后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如果对注音释词中规律性的东西加以归纳,那么就可以从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能力的提高,这对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这些注释可以减少翻阅查找工具书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为阅读理解的深入提供条件,从而正确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或现实)作用。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倘若没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背景介绍,非但难以正确认识其思想意义,甚至可能将这惨案的发生张冠李戴到其他历史时期去。同时,有关背景资料的注释也具有启发读者对阅读中了解背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利“文史不分家”的大语文观点的确定,从而拓宽视野、增添知识,提高阅读品味与阅读层次。


  通过引文出处的说明可以有目的地对引文原文的阅读,并展开有效的扩展比较,从而养成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良好阅读习惯,增强阅读的基本功力,掌握阅读的有效方法,提高阅读的分析鉴赏能力。


  所以,阅读中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是有益无害之举,千万要杜绝阅读中视注释而不见的不良习惯。


  三、通过讨论提高阅读效益


  思想的撞击会产生智慧的火花,讨论就是人们思想的交流,以至撞击。在阅读中展开讨论往往能将认识引向深入,或使认识更趋全面。讨论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组织有准备的讨论;另一种是随机性的讨论。不过无论哪一种讨论都应遵循几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讨论切实提高效益。它们是:


  讨论的目标必须明确、一致,也就是讨论的对象是哪本书(或哪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哪一部分,或是哪一方面的书(或文章),参加讨论者应该是明确的、一致的,是取得共识的。否则,你说东他说西,你说萝卜他说肉,这实际上就不是在讨论,因此也就无法获得讨论的效果。


  讨论的发言必须以理服人。这首先要求讨论者对讨论的内容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因为这是讨论发言中持之有据的基础,而持之有据又是言之成理的前提,所以讨论的发言应做到立论明确,论据充分,论述切题;对不同意见的争辩也应是平等的、说理的应不可强词夺理,或以势压人,更不可究其一点,不及其余,或牵强附会、无限上纲。


  讨论的态度必须真挚诚恳。这包括将自己的意见坦诚地表达出来和对他人的意见虚心地听取两方面,当然这并不排斥争辩,既是讨论就会有不同意见,真诚的态度在于既不盲从也不固执,更不因人废言,意气用事。而是在充分陈述自己意见的同时,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


  讨论后必须总结、充实提高,也就是讨论后要在脑中梳理讨论的内容与过程,对尚有疑问的,力求通过复读原著和查阅有关资料加以解决,对受到启示的,力求用札记形式整理出来,这样才能使讨论的成果得以巩固,使阅读的效益有所提高。


  第2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的意义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的教学改革热点之一。我校高中语文组申报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的意义重大。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构造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考空间”,有助于打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藩篱,是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中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出现,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难以理解、接受,甚至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望而却步。如何让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中,成为一种易于被教师接受和运用的理论,并真正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就需要通过课例研究这一中介。如我们围绕“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有效”“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怎样结合才高效”等问题,进行了课例研究,选了典型课文《故都的秋》《短歌行》等文本,由一人主讲三遍,备课组全程参与观课评课,从而将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根植到了备课组每个人的脑海中,推广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教学中。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能增长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智慧,也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智慧传递,可使教师团队成果共享。


  我们确定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文本的范围,涉及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阅读文本。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两大类型:现代文类(现代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论述类)和古诗文类(古典诗歌类、古典小说类、文言文类)。在各种类型的文本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课文共计50篇进行课例研究。


  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经验型课例研究多对已形成的课例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规律,借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既定的“沉淀物”来研究。我们从刊物著作上的课例文本、录像公开的课堂实录、名家的经典课堂教学人手,围绕“语文课到底要怎样上,要教给学生什么”等问题,研习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余映潮、赵谦祥、程翔等老师的课,接受了著名教师的智慧传递。


  在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活动中,执教者要说明对课程的设计理念,观课者、组织者人人有准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思想。听评课时,教师之间可以找漏洞、提问题,相互争论,言者无忌,听者坦然,畅所欲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变单纯的“评课”为“议课”,评议结合,以议为主。变评判为沟通,以探讨课堂的优缺点及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团队成果共享。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带来了教师观念的改变,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优化了阅读课堂教学,提高了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采用一课多轮、同课异构、一主题多课等研究方式,围绕课例主题或课例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研究,通过上述课例研究活动,阅读教学课例的文本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成为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成为今后借鉴、学习和研讨的对象,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助手”。


  改进教学探索规律型课例研究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进行课堂追踪式的分析比较研究。主要是针对一定问题先对一节课进行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论,再改进,再上课,再研究,反复多次,从这些研究中,发现特点、规律,形成完整型的课例研究。这种多次上同一文本的课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比如,围绕“怎样的课才是优质课”的问题,我们有三位教师都上了《兰亭集序》,并获了各级奖项。我们还通过多次上不同文体的经典课文,初步提炼出“古典诗歌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文言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现代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小说阅读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高中语文经典课例研究,就是以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典型的文本为突破口,以课例研究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上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升论文(共2篇)

下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