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高校债务化解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9 08:43

摘要:由于高校发展过程中资源紧缺,导致很多高校债台高筑。一方面促进高校发展;另一方面使他们陷入了高额债务的泥渊,无法自救。目前,我国高校债务的累累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不足、教学评估带来的高额负债以及学校自身的不洁行为,因此要想化解债务危机必须要从学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拨款和政府补贴,鼓励吸收社会捐助,在遵循相关法律的条件下实行土地置换,缓解学校债务压力。


关键词:债务化解;内部途径;外部途径;财政拨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实力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然而,由于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校自筹资金能力有限,高校举债办学成了无奈的选择,高校债务已经成为困扰高等学校日常运转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基本建设大规模扩张是银行信贷融资的直接产物,在为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导致了高等学校沉重的财务负担。围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国内外的理论与实务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中的解决办法,对于进一步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途径和办法、促进高等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债务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出现在债务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内部向度和外部向度两个问题寻求高校债务化解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高校债务的现状
  高校贷款在2000年以前还是一个不为公众所熟知的名词,大家听到更多的是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可是伴随着1999年高校大扩招的启动,高校贷款、高校债务这些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www.lw881.com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宏观层面上,熊丙奇认为2005年部属高校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杨东平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向银行贷款,2005年全国高校银行贷款总额达到了1500-2000亿元;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认为,全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实际高达,2000-2500亿元;从微观层面上中国高校债务排行榜公布前十名:吉林大学欠债30亿元,自曝债务把自己推到了风暴中心。广东工业大学欠债23亿元,2002年,该校提出招收公办新机制学生,也即高收费学生,增加收入用以还贷,但是2004年,这种做法被教育部叫停;广州大学欠债20亿元,中山大学欠债12亿元;华南理工大学欠债10亿元;南京中医药大学欠债9亿元,详知内情的一些教职工反映,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除欠银行7亿多元贷款外,还欠施工方等相关方面2亿元,该校宣传部部长夏登杰透露,学校每年学费收入为1亿元左右,政府年拨款6000多万元;而支付1000多教职工工资奖金一年就要近亿元,再加上其他教学、科研和行政开支,学校只能承受贷款的年利息,无力偿还本金。这些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中国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高校甚至无法正常运转,出现“破产”隐患。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对中国高等教育带来危机,并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我国高校形成巨额债务的原因分析
  1.财政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从2002年的3.41%、2003年的3.28%,到2004年的2.79%、2005年的2.82%,呈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财政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经费的相对短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资源消耗和资金需要也日益加大,这使得投入与需求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正是由于这种突出的矛盾迫使高校不得不走向银行。
  2.教学教育质量评估带来的负担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规定,假设只达到合格,每新增一名学生学校必须投入:生均教师工资(不包含教辅、行政、后勤等人员)2778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560元;生均图书300元;生均教学四项经费1250元;生均助学金500元,以上6项合计5888元。评估是正确的,但只提要求不拿配套资金,迫使高校举债达到评估标准。有的高校负责人认为应对高校评估“不死也得扒层皮”。
  3.政府的诱导
  (1)政府鼓励。在政府财政投入能力不足、高校学费上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计划、财政、物价等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鼓励公立普通高校利用银行信贷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如教育部2001年7月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适当运用信

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
  (2)配套条件。1999年以来,国家在发放教育国债资金时,都要求地方政府和高校必须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对配套资金确实不能到位的项目,要视情况,调减资金”。为了得到补助,高校在政府的引导下,只好通过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筹集配套资金。
  (3)承诺偿还。一些地方政府向高校承诺将在未来协助高校偿还银行贷款,具体的补助方式有政府全额还本付息,高校还本、政府还息以及高校还本、政府部分贴息几种。因此,在只有扩招政策,而无投入之实的前提下,既有政府政策鼓励,又有政府财力支持,并且政府有法不依的情况下,高校大胆地迈出了向银行贷款的步子,并形成了今天的巨额贷款及其他债务。
  4.办学成本不断上升。扩招十年来,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加之社会物价指数上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高等学校的办学成本和人才培养成本不断增加。
  5.超标准、超规模建设。个别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在校园建设中贪大、贪新,追求高档化,也不合理地加大了高校的债务。
  三、高校债务化解的途径
  本文以高校权限为标准,将高校负债的化解途径划分为两个向度:内部向度和外部向度。所谓的内部向度的途径主要指在高校权责范围之内的财务、管理等化解措施;所谓的外部向度的途径主要指高校权责范围之外的政府宏观调控、社会融入等解决途径。
 1.债务化解的内部途径
  (1)强化高校法人责任和权利意识。如果高校的巨额债务几亿、十几亿的贷款动辄由政府财政“买单”,这样会助长高校增加贷款的冲动,不利于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同时对那些自我约束比较强、没有形成贷款坏账的学校而言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运营中的经验,真正确立地方大学的法人地位,落实高等教育自主权,明确责任和权利对应的法律关系,即要求陷入债务危机的高校,政府财政对学校不再承担无限责任,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均衡发展。
  (2)加强资金风险控制。高等学校要切实履行重大决策要集体决定的制度,在申请贷款前,要充分评估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把贷款的余额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3)加强成本核算,增强增收节支意识。解决高校贷款问题还应综合考虑其他渠道和途径,如对闲置不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进行转让,对于因学校经费紧张而急需的场地设施等,如部分教学科研、办公用房需求可以通过市场租房方式予以解决,以减轻财政压力。
  (4)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要把高校债务情况作为干部任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范围,对擅自举债、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将来可考虑借鉴国有大中企业的做法,逐步在地方高校中引入总会计师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确保高校资产安全、债务可控。
  2.债务化解的外部途径
  (1)财政拨款
  针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逐年下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相脱节。按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教育发展计划由教育部门编制,最后纳入同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教育经费预算由财政与计划部门编制,最后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2)政府贴息
  政府贴息贷款即高校负责偿还贷款本金,政府每年把部分教育基本建设拨款改为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对高校贷款项目进行贴息,尤其是对高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及教学设备等教学基本设施的贷款项目进行全额贴息的一种措施。它是短期内减轻高校负债办学的巨额贷款利息负担,帮助高校转入自行还本、逐年减息的良性发展轨道的一种高校负债的化解方式。
  (3)土地置换
  土地置换,是指通过土地功能布局调整、土地整理等各种过程和行为,而使不同权属之间、不同用途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土地进行交换配置的情况。我国高校面对如此巨额的负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多增加的情况下,应注重挖掘高等教育自身的潜力,激活各类可利用资源,高校的土地置换就是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
  (4)捐资助学
  捐资助学是以捐献金钱或物质资助学校的活动,它与集资办学一并被称为“社会力量捐资、集资办学”。由于捐资者比被集资者的

助学活动具有更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特别受到国家的鼓励,并从法律、法规上作为独立项予以规定。捐资助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筹资形式,在我国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上一篇: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谈整合教学内容,打造“生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