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8 08:57

摘要:本文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新旧教学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对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文化作了初步的探讨,并从学习者文化、开放型教学文化、教学技术文化以及对话文化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作了具体的思考与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文化 素质教育
  
  随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在获取巨大成效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得以发现与暴露,尤其表现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者的传统教育思维、价值观念转变的艰难上。实质上,这也可以看做是新课改过程中新旧教学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因此,以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为契机,积极地寻求并重建课堂教学文化形态,站在时代的高度,更为深刻地理解描述教学规律和特征,以新的课堂教学文化整合涵盖旧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推动中小学教师逐步形成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既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对其顺利的实施也有着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上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对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做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推动课堂教学人本化改革,构建学习者文化
  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上主要是受到了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等传统教育学派学者的影响,主张要“坚强、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孤立地以学科知识取向为教育价值主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很好的重视,道德情感与个性的培养完全被忽略了。正如m.h.斯卡特金所提到的:“在合理的具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这造成了多数学生的恐惧、苦恼或其他的消极享受,使其难以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与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不同的是,新课改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视为独立发展的个体。基于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充分审视传统课堂教学中重课本重认知、轻情感轻育人之类“目中无人”的状况,及时弥补教学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呼唤课堂教学形成学习者文化,即要求教育者从学科价值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情感体验、人格养成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其在学习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使其完全融入课堂情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更加注重现代教学对社会生活变化的结合、适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教学的教育性,将教学文化的重点转移至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者身上,从而有效地促成学习者的发展。
  二、破除守成型教学文化,重塑开放型教学文化
  传统教学文化的守成特性是影响与制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课改倡导的崭新文化理念要求教师摒弃此前获取过很多成果的教学程序或模式,并继续学习摸索、创造发现,此种要求必然会与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对立,并意味着教师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课程改革却并不能保证教师的付出能得到更好的教学业绩,导致教师在应用课改理念与保证教学业绩间辗转徘徊,陷入两难境地,部分教师因而产生求稳怕乱的思想,故步自封,并阻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包括要求教师依据教学情景的变动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而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转变传统思维结构,必然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要求。在这种知识、信息爆发式增长的状况下,教师必须建构起开放性思维结构,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并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换句话说,教师应积极地以开放心态接纳新课程理念,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反思教学实践,并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验证对教学理念的认知偏差加以调整,使教育思维长期保持自由、活跃的状态,以更好地指导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
  三、整合各类型教育资源,构建课堂教学技术文化
  如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那样,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中,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到了教学和培训等相关活动,具体的表现就是教学活动时空的拓展与教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单调的文字、书本教学,字、声、图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刺激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其理解认知新知识有着更为明显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充分地整合各类型教育资源,认识并利用此优势,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将其视为新型教学技术文化并正确处理其带来的课堂教学变化。
  因此,在课堂教学普遍应用信息科技的情况下,教师应正视课堂教学文化基本要素的重组及教学、学习概念的重构,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由文字体系向电子体系的转变,并理性地认识到信息

技术发展引发的工具性的膨胀。因此,构建课堂教学技术文化并非是要抛弃所有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价值进行有机整合,取长补短、协同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推动课堂教学交往化进程,构建课堂对话文化
  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教学过程双边交往的互动性,提出要在师生间建立民主、纯粹的师生伦理关系,并形成真诚、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则属于单项的教学信息传递关系,教师是控制课堂的主宰者,“双边”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讲授的“一言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文化构建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平等对话,关键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教学相长为主旨,改变以往的授受关系,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表露心声的机会,着重凸显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并以此为契机,不断解构和诠释教师职业特征与教育理念,有效地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二是以共同发展为主旨,加强学生间参与并获得自我概念的交流过程,最终形成生生间自立且依存的合作性关系。
  总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动新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是当前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改全面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罗伯特·尤林著,何国强译.理解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郝志军.教学文化的价值追求:达成教化与养成智慧[j].教育研究.2008(4).

上一篇:探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培养

下一篇:探析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