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运用多媒体动画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15-12-17 10:18

摘 要:

关键词: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动画软件辅助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实验能力,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很大的作用。其教学效果令其它教学手段望尘不及。

运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动画的运用,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这一课的内容时,虽然学生可能看过电视、课外书或听家长们讲过,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学生根本无法看到地球内部的情况,因而难以想象出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所以在上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软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先在屏幕上出现火山的喷发、地震发生的壮观场面,伴随着对比强烈的色彩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地动山摇之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自然而然地想到为什么会发生火山和地震。接着屏幕上出现一个可爱地地球娃娃,用喜羊羊的声调向学生讲解地球的构造,地壳的运动,边用动画形式把地球的构造和地壳的运动一一剖析展示给学生。学生被形象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吸引住了,非常直观的认识了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发生,地球构造和地壳的运动过程。这样设计,视听结合,新颖有趣,是学生能在较长的时间里兴味盎然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

运用多媒体动画,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在一些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着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把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呈现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

  如《探索雷电的秘密》一课属于科学讨论课型。课文言简意深,知识密度大,若只是用感应起电机进行实验得出放电现象的概念,其余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叙述和描绘来展示,十分抽象,这样一演示一讲述,就要求学生去理解“雷电现象是空中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无从让他们去展开科学讨论。因此,在教学中我动了些脑筋,运用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在实验演示放电现象后,在屏幕上出现了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的画面,创设情境,使学生回忆起夏季雨天雷电交加的情景,由此自然地进入要学习的主题。在重点讨论雷电成因时,为了使学生在实验与动画的对比中能直接捕捉到一些主要现象,先在屏幕上放映出雷电前乌云滚滚而来的画面,接着在屏幕上分别出现带正电荷负电的两朵乌云慢慢地互相接近,靠近到一定程度时,“闪电”映在了两朵乌云之间,稍瞬听到了雷声。经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整个雷电过程被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讨论中学生们在内化处理所获信息,理解了雷电成因的同时,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逐渐清晰,思维也由浅入深,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多媒体动画,扩展课堂容量。

  科学教材中所介绍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由于多种因素限制不可能也无法做到面广量大,我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在教学《茎的共同特征》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茎的特征——即有“节”,从认识典型植物的茎到认识一般植物的茎,常见植物茎上的“节”很明显,其它植物的茎上有没有“节”呢?为了突出这一重点,课前我制作了许多课本外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植物的茎,有直立的、缠绕的、攀援的、匍匐的地上茎等,还有多种不同的地下茎等,让植物的茎“动”起来,展示出它的“节”的部位,边用动画声音向学生介绍“我是***植物,小朋友们知道我的茎上的‘节’在哪里了吗?”教学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了名目繁多的书本上没有的植物茎,他们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辨认、综合、感受充分,概括出茎的本质属性——有“节”。这样,借助多媒体动画,超越了时空,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展了学生视野,也激起了他们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双休日,同学们自发的去收集了许多不知名的植物的茎,增长了实践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真可谓功在课内而效见课外了。

上一篇:浅析戏剧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的本土化策略

下一篇:立足农村 引导学生做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