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族院校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06 16:15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会议还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为此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1]。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培养学生正确祖国观、历史观及民族观有重要作用的历史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国内各主要民族院校均设置历史学专业。世界史课程是历史系本科生两大主修体系之一,对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以前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必须具有世界眼光。鉴于此,学习好世界史课程对来自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世界史课程内容时间跨度长、地理涵盖广、涉及知识面宽,而且学生基础相对中国史来说比较薄弱,因此,世界史在一些学生的观念中是一门“既洋又远,学起来困难,学了无用”的课程。 
  一、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特点 
  民族院校由于多设置在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具有独特性。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在校历史学专业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较多,且普遍来自偏远农村地区。以贵州民族大学2015级历史学本科专业学生为例,在全部30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16人,占了一半还多,计有苗、侗、彝、土家、布依、仡佬等民族。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者占了多数。 
  其次,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以世界史。由于新课改后高中阶段历史学教材普遍改变了过往通史体例的编纂方法,而实行专题式教学。固然增强了学生的問题意识,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深度,但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尤其对于基础教育相对滞后的偏远民族地区学生来说,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一些初入学的大一新生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都搞不清楚。相对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史内容,涵盖面更广、知识点更多、相对更难掌握的世界史课程则更是如此。 
  最后,学生英语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世界史学习的畏惧感。由于种种原因,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较内地和沿海地区学生较差。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历史学专业2012级的学生虽然已经临近毕业,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人数竟然还不足班级总人数的1/5。据笔者了解,这远逊色于沿海和内地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而且这还并非个案,正值三年级的2013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远低于其他地区同年级学生的通过率。英语的掌握程度与世界史学习和研究有紧密的联系。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大学阶段的世界课程有天然的畏惧感和疏离感。 
  二、改革的措施 
  据笔者了解,贵州民族大学的情况与其他地方民族院校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据此,根据民族院校学生以上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通史教育,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离开专业基础知识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当今实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虽然是通史教育,但由于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史教育极为简化[3],世界史课程更是如此。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教材又是以专门史为体例的,造成不少学生对通史的了解可能仍然停留在初中所学阶段。对中国通史及世界通史基本体系和发展脉络了解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其历史感的培养及对专门史内容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因此,针对民族院校历史系学生通史知识薄弱的特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通史知识教育就成为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试想一个学生倘若连凯撒的基本生平及其生活在罗马还是希腊时代都云里雾里,如何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民主与共和制度?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捷径可循。对于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及主要文明及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学生必须予以掌握。这些唯有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及学生的认真记忆和学习方才有效。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民族院校历史专业学生对世界史学习的畏惧感和疏离感,一方面要强调世界史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要实现这一点,则要改变过往照本宣科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相关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讲授时讲述殖民者所携带的天花病毒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致命影响及对殖民者殖民活动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问学生为什么是殖民者携带的病毒对当地土著人民造成了致命的影响而不是相反?这样的问题既与主题密切相关,同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又很新奇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具有很强的拓展性,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学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2.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对多媒体设备的充分运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现在我国高校通用的世界史教材绝大多数都没有地图和图片,实际上为世界史教学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辅以相关图片、地图和影像资料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以美国独立战争这一知识点为例,讲授时教师除了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以相关地图和图片之外,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反映这段时期历史的影片,如《爱国者》等。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就该电影的历史背景、与教材相对应的一些细节及电影所反映的主旨等与学生展开探讨。这样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讲授方式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知识掌握及问题探讨方面也有诸多优势。

       (三)适当引入学术前沿问题,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强化科研意识。对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除了努力补足基础知识方面的差距外,还必须接受一定的学术训练。只有这样,毕业后才能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才能为日后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对大部分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前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基本都可找到一份中学教师的工作。但是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的飞速发展及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大学期间在外省就读的学生也纷纷回到家乡找工作。而且他们面临的不只是本科生的竞争,许多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加入竞争的行列。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四年学习生涯中仅仅满足于掌握教材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不满足于教材上的固定答案,鼓励其在历史问题上多解与创新[4]。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系统讲授基础知识之余,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学术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举例来说,现在大部分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世界史教材均是由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这套教材突出的特點就是体现了吴于廑先生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整体史观”。“整体史观”是迄今为止国内史学界在世界史体系构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5]。吴先生在该套教材的序言中重点阐述了对“整体史观”的认识。因此,要想加深学生对该套教材内容的掌握,教师就有必要对当今学界的几种世界史体系如五种社会形态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及近来颇为流行的全球史观等进行介绍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修养,并加深其对历史学这门学科的认识。 
  三、结语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放眼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文化历经时间的洗礼一成不变。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而更有生命力。尤其在当今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鉴于此,针对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就成为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史学人才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9-30. 
  [2]张卓鸿.专题体例下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的思考与建构[J].历史教学问题,2014(5).
  [3]宋颂.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专题教学定位[J].历史教学,2011(7). 
  [4]阎照祥.世界史教学问题的多解与创新[J].历史教学,2009(24). 
  [5]王晓辉.国内史学界对“欧洲中心论”的反思及其认识误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民委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15062)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地方考古资源在考古学教学实践中的融合

下一篇:大学教育教学管理视角下女大学生教育育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