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国防生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8 23:50

  一、国防生体能素质现状


  国防生和普通大学生都是通过高考,从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生的,所不同的是国防生要通过严格的体格检查,执行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与军校生招生时的体检标准相同,所以国防生身体的健康状况、体形等的平均值要优于普通大学生,与军校生基本上相差无几;另一方面,国防生、军校生及普通大学生都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所以他们的体育习惯、年龄等也大致是相同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国防生在招生时与普通大学生及军校生的体能基础相差不大。笔者在体育达标测试库中随机抽取了100名新国防生与同年级的100名普通大学生,选取他们的体育课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的成绩,并以《体育课标准》为参照,对二者单项成绩及单项达标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如(表1-1)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一上学期国防生的几项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的成绩要略好于普通大学生,单项达标率也要略好于普通大学生,下面我们把所调查国防生与普通大学生体育课达标人数进行统计,比较他们的达标率,结果如下表(表1-2)所示:


  二、我校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体能训练的体系还不够健全


  训练体系是保证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正常组织实施的必要条件。目前,我校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还没有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系。我校国防生既须要参加驻校选培办组织的日常体能训练,同时还必须修完教学大纲规定的普通生体育必修课。而客观上讲,国防生的日常训练量已经超过了普通生的水平,体育课程已经没有再修的必要,而简单的、重复性的、累加的体育课程,无疑增加了国防生的训练和学习负担。


  (二)基础体能训练的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我校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组织者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驻校选培办干部,二是代职模拟连队的学生骨干。两方面的人员绝大部分是体育专业的“门外汉”,对体育训练和运动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没有经过专业正规和系统的学习研究,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距离专业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在训练过程中无法给国防生提供必要的、科学的技术指导。


  (三)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不够完善


  训练内容是提高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质量的关键保证。国防生日常训练基本还是以简单的跑步为主,训练内容上枯燥的“单打一”,不但影响了国防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基础体能训练不单单包括耐力,还包括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和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经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国防生的军政素质。


  (四)基础体能训练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基础体能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科学运用。国防生日常训练在方法上还是以集中跑圈的“大帮哄”为主,训练时间上都是从头到尾的“满堂灌”,缺乏重复训练、变换训练、循环训练和间歇训练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形式不新,方法不多,过于大众化和一般化,无法保证体能训练的水平,严重影响体能训练的效果。


  (五)基础体能训练的器材较为缺乏


  受训练资源的限制,国防生在校日常训练的相关保障还有待于提高。目前来看,日常训练中使用的器材几乎没有,跑步训练所需的运动场地也需要选培办进行沟通和协调。训练中全靠“两条腿、一块表”的问题非常突出,而基础训练体能的场地、理论教学的教室以及训练用具等硬件器材,下一步都还需要通过军地双方充分周密的准备,从而为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加强国防生在校基础体能训练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发挥高校的依托作用


  普通高校的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思想观念的先进。长期以来,对于抓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有这样的看法存在:军队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就是部队的人,一切相关训练工作就该由部队负责。国防生和普通生一样完成了学业,学校的培养任务就完成了。


  《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要求“日常训练以军事基础知识学习和体能训练为主,一般安排在早操、课余时间和体育课进行,高校予以协助”。但从我校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落实的并不理想,国防生的体育必修课还没有和普通生分开,国防生体能训练没有纳入体育教学时间进行组织,我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还是以军政理论课和政治教育为主,系统的、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还没有开设。由此可见,加强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不但是部队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高校的责任,更是依托培养工作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统一思想认识,发挥好高校的依托作用,坚定不移地以提高依托培养工作质量为己任,把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常抓不懈。


  (二)整合训练内容,减轻国防生课业负担


  国防生在校期间,除去必须修完本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全部课程外,还要完成部队所要求的军政训练课,包括日常和假期训练以及13门军政理论课程。同时,国防生还要完成学校交付的各项任务,如国旗护卫队、国防生军乐队以及各种公差勤务等,参加模拟连队日常活动较多,如连队行政会议、政治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各种参观见习等。所以,相比普通生而言,国防生学习和训练压力较大,课业负担重,如何减轻国防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当前军地双方都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之一。而在校期间的基础体能训练与学校的体育必修课也存在着交叉和重复,国防生既要上必修体育课,又要参加课余时间的体能训练,精力和时间有限,导致疲于应付。因此,必须要将基础体能训练纳入教学安排,整合训练内容,精简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使基础体能训练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地减轻国防生的课业负担。


  (三)密切军地合作,促进特色体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的任务,体育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密切军地合作,从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基础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具有军队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实现“军队与高校协作配合”“普体和军体相结合”“训练和教学相结合”,即通过驻校选培办和体育教学研究部合作统筹安排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基础体能训练,来全面提高国防生的军政训练水平,同时也使我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更有特色、不断创新。具体来看,就是要以体育教学研究部为主组织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框架,建立和完善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体系。通过基础体能训练在组织形式上的突破,在指导方法上的科学,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国防生毕业后的岗位任职需求,从而提高国防生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基础体能训练和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国防生基础体能训练内容多、课时多、教学周期长、专业要求高,没有一支稳定的教学力量很难完成训练任务。而将国防生基础体能纳入体育教研部教学安排正是解决该问题的“他山之石”。高校体育教研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体能训练经验,已经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训练教学模式。这样的基础体系架构,为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基础体能训练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借助此平台将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基础体能训练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作者:李国杨

上一篇:对高校辅导员增强国防军事素养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国防军事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