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转型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7 17:24


由于受具体价值诉求、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内涵式发展具体实现的方式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而传统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尤其在成人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子系统内。因此,结合当下转型期社会发展特质,从表象到本真,探究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目标导向及路径,对于实现新常态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导向


成人高等教育具体发展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是在多元目标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结果。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展,其均不应背离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是激励理论的一种,是在深入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目标采取行动策略,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已被视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实践中,只有围绕明确的目标导向采取各项具体措施,成人高等教育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快速、有效地推动内涵式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与发展服务。


对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究是不断深化的过程,逐步接近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核,其实质亦是寻求行为目标导向的过程。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的最初缘由沿袭自普通高等教育,是在外延的规模和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引发质量下滑后所倡导,因此内涵式发展主要理解为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且实现方式上更多强调自身办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处理好质量、效益、规模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内涵式发展的提出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但这种仅以质量为核心导向的发展方式相对单一,缺乏成人教育个性发展的特色,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成人高等教育现实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学习型社会的推进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趋向也并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限制,而是更要倡导适度、可持续发展。很多研究和实务把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困惑归结于生源萎缩等,这只属于表象层面的分析。我们更应从本真上去探究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障碍,应更多关注其内涵式发展中的核心内涵是否有所偏颇。


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内涵式发展的认识发生了转向,从教育本质属性上来分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内涵式发展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是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当下成人高等教育传统的学历补偿和职业培训功能应拓展,努力实现为终身学习提供全程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新功能;相应的,对其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也应从比较全面、系统化的角度进行阐述:结合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及时代发展要求,在价值导向上应回归教育本真,在核心要求上应始终抓牢质量提升,在实现载体上应夯实服务,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和谐统一,使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公平等取得联动发展。


1.以回归教育本真为导向。教育的本真价值强调“回归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关乎教育目的、功能等的实现程度。人的因素既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最终归结点。长久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突出表现以社会本位为主,致使人的主体性地位缺失,脱离成人的生活世界。因此,高志敏教授提出成人教育应“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即是对成人教育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一次丰富检释。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饱受垢病,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的服务与个人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所致。而且转型期在带来社会结构转化、机制转换以及观念转变等的同时,将最终触动作为变革主体“人”的相关状态;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全新的挑战,甚至是消极层面的因素。所以回归教育本真对正处于转型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更具有本质上的指导意义。


2.以质量提升为导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良性发展循环的主导因素,是高等学校维系自我存在的基础。内涵式发展是学校基于质量提升等特定目的对具体发展方式的选择,更多依靠学校自身变革的有效性来推进工作。而成人高等教育在推动内涵式发展进程中,其除了应满足教学质量的一般属性的诉求外,更有其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在承担知识传递和发展过程中强调学术价值的同时,更多体现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层面。一方面,这主要受生源的地域、行业特征显著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转型更凸显了该特征。因为从影响个体分析,转型提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承载体往往更多是成年的社会人。一方面,他们是社会发展推动的实践者;另一方面,亦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利害者。而且这些群体往往已完成常规的学校教育,教育诉求一般只能求助于成人教育。因此,转型在加速外界对成人高等教育存在价值反思的同时,更对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3.以夯实服务为导向。加人WTO后,教育已被纳入国际服务贸易体系之中,服务正触动高等教育功能和属性的转变。服务要求高校不应封闭办学,而应积极面向社会,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服务是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拥有完美的服务,才能让顾客愿意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去支持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更直面社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核心竞争资源更具可替代性,而且办学依赖的主要资源尤其是生源更是直接来源于市场。这使得服务更是其发展中的应有之义。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当今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四服务”要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服务已是时代对成人高等教育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实现其内涵式发展最直接的载体。


二、转型期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导向的困惑


目前,我国的转型主要是以经济体制的转变为核心带动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这种变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工业化进程的“单一社会转型”升级为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在内的双元转型。转型过程将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将时刻贯穿“变”的主题,而且“变”的频率在加剧、过程在缩短。转型这种社会特质赋予成人高等教育在应肩负更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使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面临更多的困惑。


1.回归教育本真之困。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需要回归教育的本真,以人为本。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为实际需要。而社会转型使得需求的趋向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的交融和传递速度增加,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在此状态下,社会人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需求也更加多样性。但由于受自身学习习惯的影响,以及外界学习交流平台质和量的匮乏,学习有效性降低,面临的障碍提升。同时,个体、组织的身份认同焦虑也时常产生。个体或组织总是处于不同角色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角色功能的有效发挥,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转型期的社会,“变”贯穿其中,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行业变化明显,职业迅速分化,促进了社会流动水平的提高,导致社会人在职业岗位、社会分层之间的转换加速,社会结构中的阶层分化现象更加明显。而且由于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尚未完全建构,很多标准性的内容尚未确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会失范的现象。这种状态下,个体或组织往往更多依靠自我的反思意识来开展工作,焦虑和困惑增加,进而影响对自我认可的正确评判。因此,这些困惑不但从物质层面,更从价值理念层面增加了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回归教育本真之障碍。


2.质量提升之困。教学质量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对其的判定历来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转型期,新旧秩序处于交替中,再加上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属性的确立和发展,更增加了质量管理评价的困惑。教育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在增加求学者消费风险性的同时,也使得教育机构管理存在盲目性。在转型期,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在教育追求上更具功利性和迫切性,希望金钱、时间等支出能在短时间内换来较大的改善。这无疑对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自身也处于转型发展的探索阶段,无论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范本,对外界市场需求判断等缺乏应有的灵敏度和变化性,不切合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致使成人高等教育在质量建设上处于尴尬的地位。


3.服务强化之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高校服务的职能将进一步发挥。成人高等教育能否获得社会更大认可的直接外在表现即是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适合的服务。社会转型的加速把教育提到了更为重要的高度,但同时由于转型伴随着资源的重新整合、秩序的重新构建等,也把教育更推向了市场。实践中,成人高等教育中服务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自身内涵式发展成效的瓶颈。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应把提升服务质量作为自己的落脚点。然而,由于受体制机制束缚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等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服务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在面对市场时经常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各项改革推进比较缓慢,与外部环境交换资源的机制比较保守。而且由于当前构成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往往是高校内部的学院,并不具备独立的法入主体资格,市场性机制很难融人到高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在财务、管理运行、人事等方面也缺乏处置权,因此在服务推行时更多的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导向路径


转型期的社会发展特质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更加围绕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导向要求,使其发展不离根本。实践中,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情况不一,需要发挥各自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但同时更应围绕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目标导向要求,积极探究其中的核心发展路径。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机制


1.理念转变。理念转变是行动的先驱,更能指导行为的开展。信息化、知识经济等发展在推动终身学习时代到来的同时,更应将终身教育理念内化到成人高等教育中。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教育是人生活的基本方式,其本质就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活动。当下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把握大主流,学习应从“生存概念”到“生活概念”,生存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存的价值体现,是生存的升华。学习从“生存”到“生活”的理念转变,反映的是教育对人发展的尊重和升华,也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来关注人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提升,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岗位提升、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善个人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要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角色困惑、价值观等问题,积极开展精神层面的引导与发展。基于这种理念的发展模式将更加全面化和人性化,有利于触动后续各类工作的推进。


2.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多元化的办学体系主要指成人高等教育应实现由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方式转变;多层次强调成人高等教育应尽可能提供宽泛的教育服务,满足教育对象的多重需求。这种办学体系的形成可以为教育需求主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学历教育中成人高等教育应主要突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淘汰不适应市场的专业,整合力量重点开设并办好市场急需的专业。在课程结构与内容搭建时,应突出实践导向型课程,增设选修等活动模块课程,及时把知识结构变化的内容进行动态补充。同时夯实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构建长效性工作机制,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非学历教育是今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一方面,社会转型使人知识结构提升或再造对非学历教育的社会需求急剧上升;另一方面,非学历教育办学灵活、适应性强、容易满足社会与人等多方需求的契合。成人高等教育在非学历教育工作方面应注重市场开拓力度和培训质量的提升。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基础上,设计紧贴市场需求的项目和方案,加大与政府、行业间的对接,积极拓展培训合作模式;注重培训内容紧贴实际,力求做到培训有重点、有特色,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过程中师资、服务保障等环节的管理。


3.保障学习权。以人为本需要以保障人的学习权为前提。学习权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对自身需求比较明确,主体意识比较强,其管理服务过程中更应保障人的学习权。学习权的保障首先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不违背成人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权。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应按约定提供符合成人需求的学习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应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尊重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权和建议权等相关权利。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积极创造机会和平台,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成人学习机会,尤其应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传统课堂学习基础上,积极延伸便捷化的学习服务平台;利用高校专业、学科等优势,整合资源,尤其针对社会特殊人群,如结构性失业人群、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失地农民等,开设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提升他们重新择业的能力;在服务内容上,成人高等教育不但要涵盖各个年龄段,而且在服务形式上要拓宽,不但成为成人学习提升的工具,而且也应成为帮助成人生活的科学和艺术。


(二)完善“契合”原则的质量管理机制


契合最初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组织行为学把契合纳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已成为实践中如何使双方产生积极能量的重要指导理论。在服务行业,学者已开始从“顾客契合”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改善组织的效能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从某种层面就是通过“服务”载体满足教育需求主体的程度,教育需求主体对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实际所感知水平的对比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判定。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应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用“契合度”来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的适切性,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其中,契合是顾客基于和组织的互动体验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实践中关键是如何通过互动体验、共创等,提升教学需求主体的主观判断。


因此,成人高等教育首先应从契合受教育对象需求出发来开展各类办学服务,提升满意度。成人高等教育对于办学具体内容的把握应恰到好处,不能好高骛远。对于市场的需求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敢于下沉,积极补位行业发展中的空缺;除了积极开拓高端人才项目外,还应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等创设服务平台。在课程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贴近实际需求,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服务菜单,更好地满足受教育对象的需求。在教学方式上也应突破原有的格局,更显灵活性,可以建立学分累计的制度,积极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通道,给教育需求主体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


教育需求主体除了受教育角色外,如果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的服务符合其期望,其还承担着推介的角色,可为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的改进与完善建言献策。因此,契合度的提升还应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需求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创设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成人高等教育应构建起良好的互动机制,给教育对象提供更多的体验与感知平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凝练办学理念,通过软硬环境的建设以及文化平台的搭建,积极向受教育对象展示成人高等教育的魅力,带给受教育对象更多的正能量。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通过文化大讲堂、沙龙、网络公开课程等载体提供课堂体验,吸引更多的人走出第一步,勇敢地跨人成人高等教育。同时,应提升与教育需求主体的沟通平台。除了传统的课堂平台外,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积极利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广设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办学发展能力。


(三)构建专业化服务机制


要充分发挥“服务”在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单纯谈服务是不够的,关键应构建起专业化服务机制。所谓“术业有专攻”,这种改变就要求组织具备有别于他方的优势所在。专业化是反映组织发展的能力水平,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采取的技术路径。在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对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直接影响到大众的认可度。实践中,成人高等教育应在品牌、特色以及保障等方面推进“专业化服务”机制的构建。


1.品牌建设。品牌效应能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是获得良好口碑的基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品牌建设的整体维护管理,而且竞争处于异型化状态发展,生源的竞争往往由其他因素所左右。品牌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需要其始终以服务为本,競競业业,持续推动建设。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以人为本,无论学历教育抑或是非学历教育,均应在规范和质量提升上做文章,在服务和个性化需求上求突破,紧扣市场发展需求。同时,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工作。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宣传往往仍停留在招生层面的广告,对于整体形象推送、品牌展示等持久性、内涵性等方面的宣传相对缺乏。


2.特色建设。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性特点,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趋同现象,无论办学类型还是办学结构方面,而且面向对象更多关注传统意义上的从业人员,对于转型影响的其他人员的服务是缺位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跳出传统的发展格局,面对新形势、新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对办学资源进行重新甄别、整合,各类办学形式可以不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重点突出;对于挖掘出的特色资源,要注重培育和质量管理,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对于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可突破原有的专业范围限制,开设一些新兴行业或第三产业等服务行业的培训或教育,像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社会急需的人员。不但要完善这些群体的知识结构,而且也要引导社会重新审视这些行业,在身份认同上得到提升。


3.保障建设。专业化服务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力需要唤醒其内在的主动性,而这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构建起相应的保障机制。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在人员、理念以及手段方面积极提升发展能力。对于人员,首要的是提升其胜任力和主动服务的理念。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不应高高在上,而应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主动服务社会。这无疑会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带来重大转变。在理念方面,重点是成人高等教育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动搭建平台,注重倾听,加强改革与创新,积极服务个体发展。在服务手段上,成人教育机构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积极搭建多元、有效的服务保障系统,方便受教育者学习。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大数据服务时代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内容。


作者:顾兴强(硕士,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浙江宁波  315211)

上一篇:探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创新机制

下一篇:强推高等教育转型为“双创”与经济发展提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