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海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发布时间:2016-05-21 11:19

  本文以高等教育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海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归纳出海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海南当地教育实情,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以促使海南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障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产业结构升级往往会引发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机构,高等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还处于一个探索过程且亟须改进[1]。海南作为相对年轻的省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近年来,海南的17所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却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未能实现充分的就业。可见,海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海南省发展对人才需求出现了不匹配的局面,为使效益最大化且满足海南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海南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1 海南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的构成以及相互联系。而产业结构升级,则是产业结构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的提升。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都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一批高增长性支柱行业,从而带动整个经济高速增长。

 

  1.1 海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批复以前,海南的产业结构为三一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50%,第一产业的地位相对重要。近年来,在海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后,出现目前的三二一产业格局,产业内部结构也走上高端化: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13年所占比重超过50%。第一产业由原来的低层次普通种植向高层次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转变,第二产业由原来的高耗能产业向高层次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转变,第三产业由原来的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向高端的医疗旅游、会展旅游及现代金融服务业转变。至此,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两翼的海南特色产业体系形成。

 

  1.2 新的产业格局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新的变化,新的产业格局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而符合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海南的十三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明确提出要推动发展互联网产业、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低碳制造业、发展壮大会展业、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生物制药业、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12个产业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在高素质人才推动下才能实现,因此,海南省将会加大对以下三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一是专业技能人才;二是服务技能人才;三是高端知识管理人才。

 

  2 海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2.1 海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担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通常是由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来完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在保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进行所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的基础上,对一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以及一定范围的空间地域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组合,以便能在资源既定前提下获得更多更优的教育产出

 

  海南省高等教育院校共17所,其中7所为本科院校,10所院校为专科类院校,均为地方院校,4所院校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2所学校有博士点,1所为“211工程大学。海南省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人数8 894人,其中,本科院校5 901人,专科院校2 993人。海南省的专本研在校人数184 733人,其中,专科75 861人,本科104 704人,硕士研究生3 975人,博士研究生193人。海南省高等院校师生比为120.30,其中,本科117.74,专科125.34

 

  通过对海南高等教育资源各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后与全国进行比较,发现海南省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2]

 

  2.2 制约海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2.2.1 办学层次低。海南省高等院校17所中,本科院校7所,均为省属高校,1“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4所,其中海南热带海洋大学只有一个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占专本研在校人数的2.15%。拥有博士招生院校为两所,每年招生人数为59人。海南省本科院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和少量的研究生。本科院校大多是高职专科院校或独立院校升格为本科,办学实力和学校的师资的现实导致海南省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偏低。

 

  2.2.2 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少。目前,海南省高等教育只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培育国家重点学科,都是来自海南大学。重点学科为植物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培育重点学科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国的十强的学科有一个,是海南大学的水产学科。可见海南的高等教育缺少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无法给海南高等教育带来足够品牌影响力。

 10010-11091413341018.jpg

  2.2.3 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投入。海南省高校往往重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规模扩大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因为这些硬件设施建设成绩易于显现和方便评估[3],建设周期也相对较短。有了这些优势,在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时往往倾向于对这些工程项目计划进行大量的投入。而这些硬件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率较低,且维护费用高昂。

 

  2.2.4 师资力量薄弱。海南省的专职教师数量总体偏少,高校师生比为120.30,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117.68,说明海南省高校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会减少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导致教师的科研成果偏少,评更高一级别职称变得更加困难,所以造成目前教授职称教师所占数量比重较低这一状况。总之,海南省目前的师资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数量少会影响优秀教师的数量。据统计,海南高校拥有的双院院士只有四人,其中三人是双聘。

 

  2.2.5 科研能力有待提升。根据2015年武书连大学排名资料,海南省的高等院校整体排名靠后,海南大学排名205,其他当地本科院校排名未有显示。武书连根据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将不同的大学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研究型、研教型、教研型和教学型,前三类每类划分为两个档次,后一类划分为三个档次,研究2型最好,教学型最差。海南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为教研1型,海南医学院为教学2型,其他4所院校为教学型。根据其对海南省本科院校的分类,海南省的高等院校偏向于教学型,这与海南省高等教育现状基本一致,从中可看出海南高校的科研能力弱。

 

  3 海南高等教育的配置优化路径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对高校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高校的发展和定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发展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会影响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因此,社会需求、高校发展、人才培养和高等资源配置相互关联,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才能使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出现一个良好的局面:高校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高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的人才能够学为所用,社会得到需要的人才。

 

  针对海南出现的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不匹配这一突出问题,可以归结为海南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海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人才的供给不均衡两方面原因。为使海南省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海南省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接海南省的产业升级,海南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1 实施高校分类管理

 

  根据海南省高校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进行合理划分及分类管理。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的最高学府和海南的唯一的“211工程大学,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其科研的投入,引导其成为研究教学型大学,为本地区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和琼台师范学院能为地区发展培养有特殊专长的高层次人才,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其特色项目加大投入,强化其办学特色,为海南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满足海南省的需求;对于专科学校,海南省教育部门要增加实训项目的投入,引导其成为应用型技术学校,为海南省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3.2 拓宽高等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

 

  目前,海南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直接表现为高等院校的数量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向海南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路径:一是提升高等教育经费占海南省GDP的比重,来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二是向中央各部门申请,请求其加大对海南高等教育的投入,让海南尽早实现教育脱贫;三是鼓励高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例如加强捐资助学渠道的建设,争取校友和社会上热爱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的支持等方式,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3.3 引导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加强高校对海南本地经济发展的研究,能更好地献计献策于海南发展,海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促进机制[4]。学校从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增强学校的科研能力。高校重视科研,将会对人才培养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校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并提升科研能力,为海南发展提供足够多的科研人才。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会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基地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局面。

 

  3.4 加强对高校专业的动态调整

 

  针对海南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的设置和控制专业的规模。对于海南发展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适当扩大专业的招生规模,满足社会发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人才过剩的专业,应该控制专业的招生人数,将资源改投向其他急需型人才的相关专业,减少高校资源配置出现浪费;对于海南急缺的人才,而高校又没有开设相应的专业,可以通过财政经费扶持相关有优势的高校开设,减少因人才短缺对海南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要考虑海南省高等教育现状,提前做出人才培养的计划,保障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无缝对接

 

  3.5 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重点专项投入

 

目前,海南省教育经费拨款较大比重是按照学校拥有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等项目进行配置,这不利于海南省高校公平合理的竞争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引导高校之间竞争和差异化办学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可以激发高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由于高校之间存在着竞争,高校会加强专业与自身优势的结合,以便实现差异化进而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此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对于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和项目,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该专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能更好地发展,使其成为品牌,进而提高该专业和项目在本区域或者在全国的知名度。通过特色品牌项目来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对人才的吸引,一方面可以提升该专项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有效带动其他专业和项目的发展。

 

  作者:耿松涛 廖雪林 华志兵 来源:创新科技 20161

上一篇: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下一篇: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