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灰色理论在独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5

摘 要:独立院校的实践课程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且不易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使得评价较为困难,借助灰色理论将其评价尽量统一与量化,就可以将其中的缺失信息转化为可以评价信息,最终获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灰色理论;权重划分

      从独立学院进行实践教学的角度看,其教学质量评价往往是最为可困难的部分,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较为分散,且实践中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是动态化的过程,其形成的结果往往也不是统一而标准的。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需要设计一套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方法,完整且全面的反应出实践教学的质量状况。根据灰色模糊数学理论和常用的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可构建教学质量的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数。
一、 灰色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集合
  按照灰色理论的分析方式,在给定空间上如果有两个集合,而二者之间存在模糊关系,即X={x}与Y={y},且μR(x,y)有点灰度νR(x,y),着可以定义其为直积空间X×Y,由此可以形成一个灰色的模糊集合:
  R={((x,y),μR(x,y),vR(x,y))x∈X,y∈Y}
  按照上面的模糊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灰色矩阵,即在GF关系上有:
  R=(μ11,v11) (μ12,v12) … (μ1n,v1n)
    (μ21,v21) (μ22,v22) … (μ2n,v2n)
                          …      …     …    …
    (μm1,vm1) (μm2,vm2) … (μmn,vmn)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影响因素是一种层次关系,如果设定评价对象可以构成一个因子集合为U={u1,u2,u3,u4}(一级指标),在这里的多个因素也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个集合,即第二层因素集合,表达为ui={ui l,ui 2,…,ui k}是其中的二级指标,i=1,2,3,4,k为ui中的因素数,此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就可以将因子与评价项目一一对应,即可以利用评语集合来评价教学因素。而此时在教学评价中一些信息是不能利用数字来表达的,因此可以利用描述性语言来代表灰度值,以此就可完成对教学质量的模糊评价。
二、实践教学的灰色评价权重评价方法
  在灰色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的确定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合理选择是准确评价的基础。确定评价权重的方法有两个,主观法与客观法。主观法就是利用专家系统的概念,利用经验化的判断来确定系统中的权重比例,但是在评价者知识与经验不全的时候容易造成臆断;而客观法则是更多的利用实际数据与信息,虽然可以借助完善的数学方法,但是容易忽视经验的作用,有时会背离实际情况。因此单一的确定权重的方式容易产生偏离,因此借助综合方法,形成集成赋权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是适应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
三、教学实践的灰色评价步骤
  1、 对样本进行采集:针对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在评价中将对象分为五个等级,即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由此确定一个包含多个样本的集合,即针对这五个等级。然后利用百分制对其进行指标评定,从而对样本集合划分五个不同的值,确定其评价范围。2、确定评定的样本和等待评定的对象共同组成一个评价矩阵,其中的各个指数与前面提及的五个标准相关联;然后对指标值进行规范处理,保证指标之间形成一个可比模式,从而使得不同的信息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中实现对比;3、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在分析中考虑到各种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其关联度计算采用的是权重乘以关联系数的方式,利用集成赋权的方式获得不同层次的权重系数,从而利用其计算单层指标;然后利用单层关联度联系整个评价体系,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多层次的关联度。
四、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别获得主观权重值;用变异系数的数学方式进行计算获得的是客观全重量;则利用复合集成权重的模式获得权重向量。随后按照样本集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式的计算分析步骤,获得相应的关系数据的矩阵。而获得关联度向量的值,对与关联度排序按照从大到小来设定,即可以得到被评价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劣情况。同时可以将被评价教师的关联度与样本关联度相结合,就可获得被评价教学方法的等级标准。如果教师的所得系数大于样本的既定标准则其为良,然后综合教师的各项指标,如都高于其他则这名教师的教学质量最佳,以小于样本的关联度则是其为不合格,这样就可以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 结束语
    利用灰色理论对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主要是将其中复杂的评价内容与标准进行统一化处理,将复杂而多元的信息转为矩阵模型,利用集成赋权的权重分析模式,形成最终的关联度数值,就可以对样本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直接获得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罗万成,林红.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J].工程数学学报, 2007,(01) .

上一篇: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批判教育学视角下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